在绿树成荫的南华小学校园内,有一棵古香樟独占一方,春来满目新绿,夏日奉献浓荫,秋日洒落诗意,冬来守护宁静。四季轮回,古香樟始终以一种向上的姿态,站成一处独特的风景。它与南华小学一道栉风沐雨,在时代的阳光下,根深叶茂,繁荣滋长。
多少年了,它听着上课下课的铃声,感应着学子们作息的节奏;多少年了,它看着孩子们在跟前的操场上挥洒汗水,释放青春的活力;多少年了,它迎来一批又一批满含期待的青春学子,又目送着他们离开,奔赴充满无限魅力的远方。
香樟树、古庙、学校……在电白区小良镇南华村委会流传了一个“三迁公庙为办校”的动人故事,为了下一代教育,村里人深明大义,无私主动搬了三次公庙,却把公庙前的百年香樟树献给学校。直到今天,这棵古老而又优雅的香樟树已成为南华小学校园里最美丽的风景,由南华小学师生精心守护着,成为每个南华学生的心中永不磨灭的乡愁。 午后,跟着电白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我们来到了南华小学。走进南华小学的正门,是偌大的操场,操场围栏外是一座古庙。往回看,穿过学校的教学楼大门,枝繁叶茂的香樟树跃然眼前,课间学生围坐在树下的石阶嬉戏,随着一声上课铃起,又快步跑回教室,随即琅琅读书声在教室里响起。 关于这棵香樟树,在电白区的《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上有这么一段记载:据村中老人讲述,这棵树在清朝光绪年间由钟氏祖辈种植,生长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之前在香樟树旁边有座古庙,是村民用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风水树’;后来因为要办学校,迫不得已将古庙搬迁,这也是后来学校一直流传的故事——‘三迁公庙为办校’。”校长陈聪伟热情介绍道。 在陈聪伟的讲述中,我们得知,学校建成于1956年,前身是公庙,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村里决定将公庙搬迁,留出空地来建设学校;而第二次搬迁是为建设学校操场,最终公庙便移至学校的旁边。但是香樟树的位置始终没有被移动过。在当地人看来,香樟树凝聚了几代人的记忆,对这棵树的敬仰之情,都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脑海。
“我们希望每位从南华小学毕业的学生,第一记忆会想到这棵香樟树。我们从这里成长、学习、直至走出去。这棵树不仅承载了学生的童年,更是寄托每个人心中永不磨灭的乡愁。”陈聪伟说,为此,他还决定让每届南华小学学生毕业时,都在这棵香樟树下拍大合照留作纪念。
同时,陈聪伟还专门请人以校园香樟树为主题进行设计。“你看整个校徽的外在是‘NH’,这是南华小学名称的首个字母的简写变形,从另一角度看起来又特别像小山丘;最上面的图案就是我们的香樟树。整个校徽的寓意是正如这棵香樟树的茂盛生长,他希望学生可以自由成长,最终会成长为参天大树。”陈聪伟说,这与学校“汇智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有人说,学校就像一棵树:其根,坚守着脚下一方泥土;其干,撑起了头顶一片蓝天;其叶,芳菲满枝葱郁;其花,甘化落红为泥;其果,化育满园馨香……
午后的阳光,透过交错的香樟树枝叶间洒落在校园,虬曲苍劲的古树枝干,种种迹象无一不告诉着大家,这树生长得很好。而在南华小学这里,依旧流传着的是人与树世代守护、共同成长的故事。
“你细看可以发现里边都是裂开了的。那是香樟树依旧不断生长,根部延伸到这里。”围坐在香樟树周围,我们顺着陈聪伟的指向看去,树木周边的砖块都有不小裂缝。原来,当年学校在修缮时,按照规划校园需全部铺设水泥,但陈聪伟不同意。在他看来,水泥修路,水分渗透不到树根,长期以往树木容易枯萎,进而失去生命力。
落实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制作介绍古树信息的“身份证”、清除杂物、开展病虫害防治……在电白区自然资源局和南华小学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大力开展保护古树名木的宣教活动,代代种树代代护树传统在当地蔓延开来,也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电白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继续全力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古树监测、养护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保护好故事,留住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