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林草工作会典型发言摘登丨③黄南州开创林(草)长制模式 绘就新画卷④海西州践行“两山”理念 畅通转换通道 提升群众生态福祉
开创林(草)长制模式 绘就新画卷
黄南州林业和草原局
去年以来,黄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林草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殷殷嘱托,始终把全面推行林(草)长制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认真落实全省全面推行林(草)长制总体安排,推动林(草)长制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为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山水黄南”建设作出了林草贡献。
——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一是坚持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将落实林(草)长制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五级林(草)长制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落实。目前,全州设立林(草)长359人。
二是州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心谋划国土绿化和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州市县两级总林(草)长发布总林(草)长令14个,州市县乡三级召开林(草)长制工作会议42次,开展巡林巡草391次,推动林(草)长制从“有名有责”转向“有力有效”。
三是州县两级党委将林(草)长制工作推行情况纳入年终绩效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干部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将林(草)长政策业务培训纳入组织部门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草有人护、责有人担的工作格局,推动林(草)长制工作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
——创新机制助推工作
一是颁布实施《黄南州林木保护条例》《黄南州草原保护条例》,制定林(草)长制办公室工作制度、煨桑民俗野外用火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分析研判、联防联控等13个方案、机制及办法,成立州、市县两级林(草)长制办公室5个,组建乡镇级工作专班36个,推动林草治理工作精准落地。
二是积极探索“林(草)长+”工作模式,建立“林(草)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在全州范围内构建起了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检察监督同向发力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三是各市县积极开展机制创新,尖扎县持续增强互通协作机制,切实推动网格长与林(草)长相结合,创建“林(草)长+维稳网格长”工作新模式;同仁市推行林草、河湖、田、街、路“五长合一”工作模式,整合“多元”管理责任,形成了多长合一的联动机制;泽库县实行“四级林(草)长+生态管护员+牧户”的“六级联护”模式,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河南县实行总林(草)长管护区域“责任田”模式,在重点区域设立林(草)长制公示牌,明确包联区域责任、管护任务,推动了全州林(草)长制责任管理创新取得新突破。
——认真落细重点任务
一是科学编制黄河黄南流域林草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隆务河流域绿色长廊建设等一批中长期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484.55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35.58%。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新增国家级自然公园2个,总数达到7个,全州13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9处,保护地总面积达635.25万亩,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
二是聚焦打造黄河、隆务河流域两条绿色长廊,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扎实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中央国土绿化试点项目,国土绿化成果巩固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面积42.98万亩,是省下达目标任务26.4万亩的162.8%;完成退化草地治理67万亩,是省下达任务38万亩的176.3%,完成义务植树95万株;全州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9.43%、68.91%,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推动林(草)长制落实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处,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3个。累计落实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10286人,发放生态管护工资1.87亿元。积极培育林下经济,建成黄果、核桃、中藏药材“三个万亩”种植基地,林果经济种植面积达3.36万亩,每年带动5000多名农牧民创收2300余万元。
四是探索启动了全州林草碳汇开发工作,编制完成了《黄南州林草碳汇开发方案》和《黄南州林草碳汇开发招标方案》,推动“绿水青山”最大可能转化为“金山银山”,使碳汇开发普惠民生。
在省林草局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22年黄南州全面完成了历史遗留违规占用林草地问题整改销号,妥善解决了与甘肃省夏河县长达四十多年的“克其合滩”草原治理难题,区域性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等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全州重点林区草原连续27年无重大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2022年泽库县荣获国家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州林草局被授予全国国土绿化先进集体。
下一步,黄南州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好晓南局长讲话要求,丰富实践路径,探索创新模式,贯通“林(草)长制”到“林(草)长治”的“最后一公里”,打造黄南模式,形成黄南经验,不断开创黄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践行“两山”理念 畅通转换通道
提升群众生态福祉
海西州林业和草原局
近年来,海西州林草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省林草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积极为全州各族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加快枸杞主导优势产业发展,科学推进中藏药材、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海西林草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做大做强枸杞主导产业
一是稳定枸杞种植面积,截至2022年底,海西枸杞采果面积42.65万亩,有机产品认证面积13万亩,国内第一大有机枸杞产区地位持续巩固。
二是推进枸杞产业集群发展,全州现有枸杞企业94家、合作社69家,其中绿色枸杞企业35家,有机枸杞企业26家,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
三是培育柴达木枸杞品牌,打造“柴达木枸杞”和“神奇柴达木”两个区域公用品牌,“柴达木枸杞”是全国唯一获得“双地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入选中欧互认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目前有18家企业获批使用“柴达木枸杞”国家地理标志,22家企业获批使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柴达木枸杞已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新晋枸杞品牌。
四是加强产品营销,建成4个枸杞交易市场、5个电子商务产业园,2022年全州枸杞干果产量约9万吨,实现产值23.74亿元,其中,出口31批次255吨,出口值1568万元人民币,有机枸杞出口占全省90%以上。
——因地制宜发展林木种苗
积极引导科学布局林木种苗生产,重点发展优质乡土树种、经济林树种和特色花卉苗木培育,既满足了州内国土绿化需求,又有效推进了林木种苗产业发展。2022年,全州共有苗圃28个1570亩,培育青海云杉、圆柏等各类苗木40余种358万株。经初步测算,2023年全州可供造林绿化苗木120万株,而实际需求量在200万株以上且以花灌木为主,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科学推进中藏药材种植
积极探索人工种植肉苁蓉、锁阳的产业化治沙模式。2022年,全州肉苁蓉、锁阳等中藏药材种植面积2.7万亩,干果产量达9.4吨,总产值2263万元,为全州生态治沙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生态治沙成本高的瓶颈制约,更为全州沙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立足禀赋推进生态旅游
积极开展自然观光、森林康养,努力培育生态文化、生态教育等特色生态旅游新业态,为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有力支撑。莫河骆驼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国家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全面融入昆仑文化生态旅游片区。祁连山、青海湖区域的野生动物拍摄、草原风光欣赏等新业态旅游不断成熟。在国家湿地公园陆续组织开展了自然观察节、生态夏令营等科普宣教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融入生态、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依托生态工程增加群众收入
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双向价值转换通道,促进群众增收。充分发挥枸杞主导产业带动增收作用,结合枸杞采摘用工需求,优先吸纳本地群众就业。通过培育林草产业企业联农带农,带动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在林草生态修复工程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有效增加了农牧民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通过枸杞产业、生态旅游、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累计带动7.2万人就业,共支付劳动报酬58701万元。
下一步,海西州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全省林草产业发展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海西州在全省的生态定位,牢牢把握推进林草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继续做大做强枸杞优势产业,向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耕作机械化、管理标准化、经营集约化、品牌高端化的方向迈进,使之成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举的高原新兴产业;充分发掘市场潜力,科学培育林木种苗和中藏药材种植市场主体;积极争取生态旅游节点性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融入海西全域旅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劳务、管护、补偿等方式,扎实做好生态增收、项目增收、产业增收,持续提升林草产业富民惠民成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