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昆明:从“新”出发拥抱世界
昆明市林草局专业号 2024/11/20 10:56:53
http://yn.news.cn/20241120/418c160d05b74b61a373a835509f51f4/c.html
新华网昆明11月20日电(刘馨蔚)十一月的昆明,是一座美丽的“春城”,阳光温煦,万鸥翔集。
游客在滇池边喂红嘴鸥。新华社发(刘元嵩 摄)
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11月19日在昆明闭幕。1981年,昆明缔结第一个国际友城。43年来,昆明积极扩大国际“朋友圈”,与五大洲26座城市缔结友好城市、27座城市成为友好交流城市,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缔结友城数量居中国第一。
近年来,昆明市持续打造“绿美春城”、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挖掘历史人文禀赋打造新业态……世界的“春城”、全球的“花都”,正以“辐射中心 开放春城”建设新成效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昆明宝丰半岛湿地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绿色转型 让“绿美春城”的梦想照进现实
昆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宜人宜居,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宜居之城。
近年来,昆明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让“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
“滇池是耀眼的高原明珠,湿地是滇池保护的重要屏障。”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勤勋介绍,近年来,昆明市有机串联公园、景区、湿地、水系、田园,挖掘绿道系统的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构建“点上出彩、线上出新、面上成景”的环滇池生态圈,将滇池沿岸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业价值,通过绿色旅游、绿色康养、绿色农业等方式转化为经济价值。
同时,昆明市持续推进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建设以湿地为主的环滇池生态带6.29万亩,已建成湖滨湿地54个、面积4.57万亩,形成平均宽度约200米、植被盖度80%以上的闭合生态带。
昆明市滇池边拍摄的日出。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蓝天白云,是名片也是底子。”2023年12月,昆明空气质量首次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昆明市制定出台《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确抓好以细颗粒物、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张勤勋介绍,过去10年,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在全国排名前列。
一年四季,昆明大街小巷的鲜花次第开放。
“近年来,昆明持续为城市‘增花添彩’,打造了一批以梅花、樱花、月季等为主题的大道、街巷,建设了一批色彩缤纷的景观道路。”张勤勋表示,今年,昆明市将完善二环挂花花架设置,打造100个街心花园、小游园和盘龙江、明通河等沿河景观。
游客在滇池南岸的小渔村游玩。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数智”赋能 打造智慧城市治理新体系
数字经济已成为昆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戴惠明介绍,近年来,昆明市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成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生态环境、便民惠企、智慧医疗等重点应用场景48个,初步实现了城市治理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
在城市交通治理方面,昆明市建成智慧交管、智慧出行、智慧停车、综合交通协调指挥系统,联网控制全市主要路口交通信号灯,提升交通组织优化管理能力;汇集城市公路、民航、铁路等11项交通数据,打通公交、地铁、出租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为市民提供“门到门”一站式出行服务。
滇池绿道草海段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围绕高效保护生态环境,昆明市建设了智慧环保、滇池综合管理、气象综合管理、洪涝预警信息平台,汇集全市水文、气象监测数据资源,为滇池流域生态保护、排污监控、污染物溯源提供技术支撑。”戴惠明介绍,平台整合了昆明市154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29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及13137家排污单位数据,对区域生态环境实时感知、智能分析、及时预警、科学研判,实现生态环境管理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戴惠明表示,目前,昆明市14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764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已连通云南政务服务网,申请人可通过视频、远程共享等方式,实现事项办理远程“面对面”服务。
同时,昆明市推广智慧就业、安居昆明、主城公共免费WIFI、企业融资平台等一批重点智慧化应用,实现了政务服务智慧化、效率化和现代化。
人们在钱王街上打卡拍照。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赓续文脉 老城焕发新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的内在动力和宝贵财富。
“昆明不仅‘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还有着3000多年滇中文化史、22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徐晓梅介绍,为更好凸显城市历史文化根脉传承,昆明市构建了历史城区、环滇池地区、市域3个圈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通过开展科学复建、城市设计、环境整治、景观提升、夜景照明、立体空间控制,塑造由传统空间格局、街巷肌理、民居等物质载体构成的历史城区传统空间形态。
城市的多元文化积淀,促进了其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昆明这座“老城”也不断焕发新魅力。近年来,昆明着力打造文化地标建筑、特色文化街区、生活美学空间,赓续文脉,涵养精神,使昆明更具文化气质和文化品质。
人们在钱王街上的马家大院里观看“庭院剧”。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在翠湖片区的文化巷、天君殿巷、文林街等区域,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成长为网红打卡地、城市“慢”生活热门地。
在昆明老街的闹市中,马家大院作为昆明市区内现存最完整的白族民居经典建筑,百年历史的老院如今成为推广云南戏剧文化的重要场所。白天,游人在四合五天井中游览歇脚,在走马转角楼间拍照留念,在庭院中喝茶寻史;夜幕降临,庭院一物一景走入剧情,演员登场,观众屏息。
南强街巷一景。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目前,昆明市共有历史文化街区3个,历史地段7个,历史建筑79处,国家级传统村落20个,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689项(692处),注册备案博物馆40家。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生活方式,让昆明“好在”实至名归。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昆明,正以全新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