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5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构造岩溶湖,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近年来,毕节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扛牢属地管辖责任,系统开展草海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草海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与责任压实相结合,进一步构建上下协同的工作体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毕节市草海综合治理总体工作方案》及八个子方案,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任总召集人,相关市领导牵头,林业、环保、水务等部门领衔8个工作专班,市县联动综合治理的草海综合治理领导工作机制。威宁县也相应建立了县级领导机制、成立了工作专班,有序推进草海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二是强化统筹调度。将《毕节市草海综合治理总体工作方案》及八个子方案分解细化为62条措施,量化调度任务。通过“一周一调度,一月一会商,一月一专报”调度协商,推进草海综合治理。建立草海综合治理简报、周报、专报报送机制,累计编发简报19期、周报26期、专报9期、专项报告3期,获领导批示20次。三是强化督查问效。聚焦外源污染治理进行攻坚,派驻由市领导带队的驻点督导帮扶组,加强帮扶指导,发现并交办问题103个,完成整改问题86个。截至目前,十三届省委第三轮巡视反馈涉及威宁草海的3个方面1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5个,部分完成整改问题3个,持续推进整改问题2个。
二、坚持减少存量与遏制增量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外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一是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将20座污水处理站整合为13座,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从15%提升到50%;新建、更换及清理管网6.94公里,更换井盖233个,新增及修复、清理检查井共1731座,新增污水收集池4个,更换泵站3台;修复完成125套庭院微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加快13个污水空白区建设,规划建设管网95公里,已累计建设管网53.4公里。二是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累计清运生活垃圾1.22万吨,做到日产日清;保护区30户以上自然村寨98个收运设施正常运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18%。三是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畜禽粪污设施配套1100户,修建有机肥厂2个,发放绿肥种子3吨,推广绿肥种植约1000亩,回收农膜83.424吨。
三、坚持尊重自然与科学调控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内源生态的修复进度。一是坚持科学调节水位。通过拆除拦水坝、疏通河道等措施,枯水期草海水位最低下降至海拔2171.09米,与2019年以前最高水位相比下降近1米,比2014年最高水位2172.75低1.66米,草海冬春低、夏秋高的自然水文节律得到初步恢复。二是坚持抓好水生植物种植。大力实施草海典型水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入湖河口湿地恢复等项目,种植水生植物4243亩,组织开展草海湖滨浅水区及消落带水生植物应急种植5000余亩。三是坚持做好入湖水源净化。建成入湖河口人工湿地22个3811亩,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高雨水收集利用与污染控制水平。2024年以来,草海4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在Ⅲ—Ⅴ类之间,与2023年同期相比,中河水质下降,东山河水质稳定,白马河、万下河水质有所提升。
四、坚持优化“三生空间”与生态种植相结合,进一步筑牢保护区内生态屏障。一是优化生态空间。对影响鸟类觅食和栖息的芦苇等高秆植物实施生态影响评估,清割芦苇4000余亩,恢复拓展原有物种生长空间;科学开展鱼虾种群调控,捕捞鱼虾33.78万斤;实施2019年及2020年林业发展改革资金湿地补助等项目,累计建成鸟类栖息地(觅食地)13674.85亩。二是加快植被恢复。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方式推进植被恢复,累计完成植树造林4.4万亩,面山植被恢复、封育保育3000余亩,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14.4%提高至27.82%。三是加强候鸟保护。对候鸟栖息觅食地、栖息地实行“网格化”管理,根据越冬鸟类栖息习性,科学设置投食点,保证栖息鸟类能获取到充足食物,生物物种由2016年的1954种增至2600种,鸟类种类由2016年的220种增至249种,黑颈鹤数量由2016年的1694只增至2597只。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