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林草生态博览 > 森林生态系统 > 正文 站内导航

紫荆

媒体:果壳网自然控  作者:不认识植物
专业号:玫瑰留香 2019/4/28 8:49:43

二十多年前经历过香港回归的人,对“紫荆”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各大媒体在电视和纸面上铺天盖地地介绍有关香港回归的一切信息。这其中和植物有关的,莫过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上的植物图案了。

香港西九龙站,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区旗醒目。图片:东方IC

当时的新闻只说到这种叫做“紫荆”的植物是香港特有的,代表着香港人民的精神,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相关信息,甚至连植物真身的照片都没给出一张。这让还处在“真·不认识植物”状态的我很是郁闷,完全不能从抽象的图案上还原出植物的样子。

没过多久(暴露年龄了),进入大学校园的我在学习植物学课程时,又一次见到了“紫荆”这个名字。不过这次见到的,却不是香港的代表了。

今日主角紫荆(Cercis chinensis)。图片:Fanghong / wikimedia

此紫荆非彼“紫荆”

作为香港代表的“紫荆”与今天的主角紫荆(Cercis chinensis)都是豆科家族的成员,前者在中国植物志上的名字叫做红花羊蹄甲(Bauhinia × blakeana),和紫荆其实是两个物种。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上所绘制的红花羊蹄甲,其实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了,和现实中花的形态有一定的差异

这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的原型——红花羊蹄甲。图片:Ianare / wikimedia

真·紫荆通常是单生或者丛生的灌木,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木本花卉,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多有使用。紫荆花的颜色通常为鲜艳的紫红色或粉红色,二到十余朵成簇生长,主要集中在主干和老枝上,向上逐渐减少。除幼嫩枝条上的花与叶同时开放,其他部位均为先花后叶,所以尽管花的长度只有一厘米左右,但看起来却十分醒目,紫荆也因此得到一个别名:满条红

一树红。图片:wikimedia

“蝴蝶”翩翩飞

紫荆所在的豆科种类繁多,是世界第三大科(前两位是菊科与兰科)。豆科植物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果实均为荚果,大部分种类的花冠形态通常为蝶形(像蝴蝶似的)。蝶形花冠一般有五枚花瓣:最内侧两枚贴合在一起,形似船舶的龙骨,因此称为龙骨瓣;两侧的两枚花瓣形似翅膀,因此称为翼瓣;而最上面的一枚高高扬起,形似旗帜,被称为旗瓣。

一朵典型的蝶形花。图片:G. D. Carr

紫荆的荚果。图片:KENPEI / wikimedia

但如果仔细观察,你或许会觉得紫荆花的形态与典型的豆科蝶形花有所不同。虽然紫荆也有五枚花瓣,且有旗瓣、翼瓣和龙骨瓣之分,但却不是蝶形花冠。这是因为它的旗瓣并不在最上面,而是被两侧的翼瓣压在下面。在植物学上,这样的花冠被叫做假蝶形花冠

紫荆假蝶形花特写。图片:plant-world-seeds;gardensonline.com.au

紫荆的花苞。图片:Dalgial / wikimedia

假蝶形花冠主要存在于云实亚科(也叫苏木亚科)之中——紫荆和红花羊蹄甲都是云实亚科的成员。值得一提的是,红花羊蹄甲也有五枚花瓣,但却几乎看不出假蝶形花冠的意思了。

有人觉得红花羊蹄甲的花形似兰花,因此又把它叫做“香港兰”。图片:tree-species / flickr

贪睡的种子

说回紫荆本身。作为园林绿化的主力军,紫荆的繁殖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主要的繁殖技术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前者有扦插、压条、分株等方式,后者则是播种繁殖。对紫荆而言,无性繁殖的难度较低,但是过多的无性繁殖会导致所应用的个体基因多样性降低,进而影响其抗逆性。所以种子繁殖是一个更有利的选择。

紫荆的种子。图片:bonsaillc.com

不过紫荆的种子繁殖也有一个问题——它的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要想让其尽快发芽,需要人工手段进行干预。早期方法通过层积法——埋在1℃~3℃的湿土中——处理种子,虽然发芽率不低,但耗时太长,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得紫荆幼苗。

现在较新的方法是,先通过机械磨损或一定浓度的浓硫酸浸泡腐蚀等方法使种皮破损,之后再用赤霉素溶液催芽。这个方法可以使种子发芽的时间缩短至两周,同时发芽率接近百分之百。

园艺界的紫荆家族

与紫荆同属的成员有十一种左右,在中国有五种,均为中国特有种,其中在园林绿化中有应用的还有垂丝紫荆(C. racemosa)和湖北紫荆(C. glabra)。与紫荆不同的是,垂丝紫荆和湖北紫荆均为乔木,且花并不是簇生,而是形成总状花序。因为种植资源较少,且播种育苗尚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因此这两种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垂丝紫荆。图片:Alice Nicolson

湖北紫荆。图片:朱仁斌 / 中国植物图像库

相较之下,作为木本花卉被引进栽培的南欧紫荆(C. siliquastrum)和加拿大紫荆(C. canadensis)在园艺上更为流行。它们在国外已经得到充分研究,不仅栽培技术成熟,种苗也能规模化生产,同时还有诸多不同的品种可以选择,例如南欧紫荆就包含白花、深紫色花等不同花色的品种,而加拿大紫荆也有红叶品种,大大增加了它们的观赏价值。

加拿大紫荆的花与红叶品种'Forest Pansy'。图片:Hoodedwarbler12 & Jean-Pol GRANDMONT / wikimedia

浅粉色与白色的南欧紫荆。图片:Jean-Pol GRANDMONT & Jean Tosti / wikimedia

尽管紫荆在园林上大放异彩,自然分布也比较广阔,但由于其灌木的性状,在森林抚育等过程中经常会被当做杂木清理掉。因此,紫荆的野生资源遭到了诸多破坏,遗传多样性也有所下降。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野生紫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位于秦岭地区。加强野生紫荆的种质资源保护,并且筛选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用于园林绿化,可能是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的方向吧。

阅读 8253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