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理论 > 心得体会 > 正文 站内导航

自然保护区融合乡村振兴发展大有可为

媒体:原创  作者:陶思明
专业号:陶思明 2023/3/31 15:30:44

天目山

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家公园、自然公园是可以“合理利用”或“可持续利用”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则无利用方面的规定,意味着是保护最严格的区域,但这并不影响自然保护区在落实保护的前提下,以其独特生态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浙江省选择生活、生产、生态空间与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社会管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经济民生等方面与自然保护地可以融合发展的镇区或行政村,开展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镇(村)建设。已经公布的53个示范镇(村)依托地,虽然以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为多,但自然保护区也不少,如开化县苏庄镇古田村、磐安县安文街道花溪村、安吉县章村镇长潭村、遂昌县龙洋乡九龙口村、长兴县煤山镇新槐村、平阳县南麂镇,分别依托古田山、大盘山、安吉小鲵、九龙山、长兴地质遗迹、南麂列岛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融合发展的示范镇、村,是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及月亮桥村。天目山地处杭州西北部,保存典型中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分布天目铁木等高等植物2646种,中华虎凤蝶等昆虫种类尤其多,已知达6485种,是854种动植物模式标本产地,其中172种以“天目”命名,同时是大树王国、文化名山。所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只有4284公顷,但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人文历史悠久,保护价值大,生态服务广,带动能力强,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是天目山名山公园的核心地带。

天目山镇位于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南缘,面积246平方公里,23个行政村中8个与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密切相关。在保护融合发展中,坚持“区内保护、区外发展”,以天目生态价值带动发展,2022年有农家乐367家,1.8万张床位,营收1.675亿元,另有集体林租赁、防火服务、垃圾清运、巡山护林、旅游服务等,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5064元。月亮桥村毗邻自然保护区,与天目村等联合推出“天目月乡”景区,发展玫瑰园、草莓园、猕猴桃园等特色种植园和月亮米、天目小香薯、玫瑰花茶等特色产品,8家高端民宿2022年实现营收1200万元产业。全村285户841人,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18元。

更大的计划则是以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多样化生态景观、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结合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持续推进天目山、清凉峰2个省级名山公园建设,实施新一轮“带富”行动计划。主要是采取一区带六镇的模式,发展森林康养、森林古道、精品民宿、温泉胜景、度假营地、山地运动、红色足迹、科教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文旅、农创产业,带动周边12个乡镇建立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产业共兴、文化共融、乡村共美,全面推进共同富裕。

浙江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的概念和实践,赋予了自然保护区新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落实保护、促进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乡村拥有最广阔国土,自然保护区自诞生起就不可避免地与乡村深度交错了,其预期目标是管控减免有威胁的人类活动,维持区域生态系统自然性、多样性、稳定性,而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意味着更加积极的人类活动,这看上去是很大矛盾,有媒体就曾报道称,多地基层干部说到自然保护区可谓“谈区色变”。但融合发展的思路提供了新的视觉,自然保护区不是区域发展的负资产,而是乡村生态价值的重要源泉;划区保护自然生态,同区内外既有乡村社区绝非相互排斥、非白即黑,而是相互包容、协调共进的关系。

融合发展只要从空间上限制生产生活区域不要继续向保护区域延伸,不要扩大实体资源的开发利用,限定产业类型和保护方向保持一致性,就不一定会加大保护压力。相反,以自然保护区之长甚至更多是自然背景、保护声誉等,助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环境、新风貌,促进乡村繁荣发展,可以极大地巩固保护地位,降低保护成本,亦能以多样化方式保护更多区域,实现保护的软着陆。如珍稀濒危植物天目铁木,实际分布并不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而是在天目村,通过在地保护发展实生苗,现在已有3000多株的群落。不光是浙江,很多地方也都有这方面的实践,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更加浓烈的绿色发展,既促进了乡村振兴,也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这提示我们,积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大背景,科学辨识自然保护区与乡村社区的交加共存关系,多一些相互拥抱,尽可能减少为了保护而搬迁社区群众或调整农业用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截然分割,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在人与自然交错并存且以和谐见长的乡村,保护与发展上非要弄个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不但是困难的,也没有必要。自然保护区并非如其名称所示只能是自然的区域,那样保护面太狭小,也失去了以高质量生态服务回报所在社区的机会。而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前沿阵地在这里,看得见水、望得见山、留得住乡愁的愿景在这里,可以预见乡村振兴也必然是绿色的振兴。

自然保护区不能弃乡村而去,落实保护的前提下管理措施可以更具适应性、合目的性,以利乡村发展,并换得乡村振兴更加重视与保护相向而行、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利落实保护。如此,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也能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兴。

阅读 2739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