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理论 > 调查报告 > 正文 站内导航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贵州疣螈

媒体:原创  作者: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专业号: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2024/8/16 15:22:35

贵州疣螈(学名: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两栖类动物,蝾螈科疣螈属,中国特有种。贵州疣螈体长16—21厘米,尾长6—9厘米。体形和体表色斑与细痣疣螈相似,生活在高山小流溪附近。一般夜晚取食昆虫及其他小型动物(蛞蝓、小螺、蚌和蝌蚪等)为食。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频危。

外形特征

贵州疣螈体长16-21厘米,尾长6-9厘米。体形和体表色斑与细痣疣螈相似,但背嵴棱及体侧疣粒是红色的,体侧还具有连续的红色纵线。背脊、头后侧及指、趾端为桔红色。体长16-21厘米。体形粗壮;头部扁平、顶部有凹陷,宽略大于长;吻短,吻端钝圆,突出于下唇,头两侧有显著的骨质棱脊,吻端的联结处略有凹陷;鼻孔较小,位于吻前端,颊部略向外倾斜,眼中等大,位于头侧,口角位于眼后角后下方,犁骨齿"八"形;舌略呈长椭圆形,约占口腔底部的一半,前后端与口腔底粘连,两侧略游离。四肢粗短,前后肢几等长,前肢贴体向前时,指端可超过鼻孔,达到吻端,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末端相遇;指、趾端钝圆,前肢4指,指长顺序为3、2、4、1,其中1、4指几等长。后肢5趾,趾长顺序为3、4、2、5、1,基部均无蹼。尾长短于头体长,尾基椭圆形向后渐侧扁,尾中段比前后段较高;肛孔纵裂。

皮肤粗糙,头背、体躯及尾部有各种大小不一的疣粒。体侧延至尾前段各有一系列略呈方形密集的瘰疣,连续隆起成纵行。腹面较光滑,细皱纹间有小疣粒。头背部及体腹部深黑褐色,吻及上下唇缘色较浅;颈后土黄色,背脊部及体两侧沿瘰疣部位有三条土黄色宽纵纹,在尾基部会合,整个尾部土黄色;体侧腋至胯部或多或少有土黄色斑纹;指趾端的背腹面生活时为桔红色。

雄性第二性征表现在肛部呈丘状隆起,隆起处大而短,肛孔纵裂较长,肛裂内壁有乳头状突起。雌性肛部隆起小而高,肛裂短或略呈圆形,其内壁无乳突。卵为圆形,卵径2毫米,动物极为棕黑色,植物极为灰白色。卵胶膜白色透明,具有弹性。幼体头扁 平,眼大,上唇褶发达,其两侧盖于下唇褶,背鳍褶宽,起于近头部。往体后逐渐加宽,至尾中段最宽;尾长9毫米,肋沟16条;有三对显著的外鳃,色较深,最长鳃丝达第五肋沟。头和体背面黄褐色,腹面黄白色,体背及背鳍褶上有黑褐色斑点。体长67毫米,尾长31毫米时的次成体已像成体,体背面有小疣粒,外鳃萎缩,仅留鳃迹;颈褶显著,躯干部的背鳍褶已消失,只在尾基部有之;肛部已呈隆起状;体背有三条浅黄色纵线,体躯背腹面褐色,指、趾端及尾部浅黄色。

生活习性

贵州疣螈以陆栖为主,白天隐蔽在阴暗潮湿的上洞、石穴、杂草和苔藓、树根下。当雷雨天气,地面积水较多,此时白天出外活动者较多,夜晚多在草丛中觅食昆虫,蛞蝓,以及小螺、蚌和蝌蚪等小型动物。平时多在水域附近阴湿地方活动觅食,繁殖季节才进入水中。

栖息环境

贵州疣螈多生活在海拔1800~2300米山区的小水圹、缓流小溪流、小水塘及其附近,周围有杂草或矮灌木,溪底有淤泥或碎石细沙,水域岸边有阴湿草坡、多石缝、土洞。水中多藻类与水生植物,水深1米以下。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贵州(威宁、毕节、水城、安龙、纳雍、大方)、云南(彝良、永善)。

阅读 141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