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云南 > 正文 站内导航

【专家视角】陈幸良研究员:发展竹林林下经济,做大做强竹业产业

媒体:中国林下经济  作者:内详
专业号:昆明市林草局 2023/12/1 22:24:40

https://mp.weixin.qq.com/s/UWglO2n8HFy1i2bnBS-33Q

竹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近年来,依托竹林及其多种资源发展起来的竹林林下经济迅速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激活了农民的经营意愿,显著提高了竹林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竹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功能协同发展,为破解竹产业制约瓶颈、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新路径。为更好地认识竹林林下经济的作用,提高竹林的综合效益,本刊特别邀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陈幸良研究员阐述了竹林林下经济的内涵和类型,及其对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他提出,竹产业发展应树立“大竹业经济”“大竹业产业”的理念,在“本竹产业”和“大竹业产业”两端发力,促进“大竹业经济”发展,同时提出了推动“大竹业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陈幸良,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党组成员、副院长(正司局级)。兼任中国科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林下经济分会主任委员;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院校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森林认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资源与环境、森林生态经济、农林复合经营、林下经济等。先后主持国家攻关和多项行业重大科研专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10部。多次参加中央、国务院重要林业政策文件起草,主持林业“十二五”、“十三五”多项林业规划起草。主要成果和代表论文论著:《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碳汇与碳市场导论》《栎类经营》《林下经济与农林复合系统》《华北平原林下经济》《中国生态演变60年》《天然林保育学》《主要林木及林下资源产业化栽培与利用》《林下经济学的缘起、发展与展望》《Discussion on the Status and Functions of China’s Forestry》等。

竹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利用领域广、一次造林科学经营可永续利用等特点,被国际社会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类型。竹产业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林业产业。《2021年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竹林面积756.27万hm2,占林地面积的2.98%,占森林面积的3.31%。近些年,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竹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竹产业快速发展。2010—2021年我国竹产业产值从820.97亿元上升到3 606.47亿元,竹产业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竹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瓶颈制约。具体表现为:一是竹林资源利用率低,大面积竹林、风景资源处于待开发和未利用状态。据中国竹产业协会统计,我国现有竹资源利用率仅为20%左右,开发程度最高的毛竹利用率也不足30%。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导致竹林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群落种群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毛竹林扩张入侵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其根系不断向下和周边扩展会打破周围阔叶林水分和营养吸收的平衡;同时,可能造成竹林周边土壤中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明显下降。三是提供的竹类产品有限,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四是竹林经营成本升高,但竹产品市场价格却呈现下降趋势,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竹林机械化操作困难等原因导致竹林经营成本不断提高,而竹类产品价格却呈现下降趋势,造成竹林经营效益降低、农户经营意愿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破解上述瓶颈问题、激发农户经营意愿、提高竹林经营效益成为竹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大量研究案例证明,竹林林下经济在保育竹林多样性、维护竹林生态稳定、保障多种产品供给、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效益明显。本文剖析了竹林林下经济的内涵和类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了竹林林下经济发展对竹产业的积极影响,以期为促进竹产业全方位发展提供指导,进而推动我国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竹林林下经济内涵与类型

1竹林林下经济内涵

长期以来,许多竹区走纯林经营技术路线,大面积改毛竹混交林为纯林,导致竹林土壤退化、立地生产力衰退,甚至区域生态恶化,新竹产量和粗度下降,为改变竹林纯林经营模式单一的问题,逐步产生了竹林复合经营和竹林林下经济2个概念。竹林复合经营是针对竹林纯林经营而言的概念,指按照近自然森林经营原理,经营多树种、多层次(复层)、复杂结构(混交)、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竹林,优化竹林经营过程,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升竹林生态稳定性和抗逆性,提高竹林综合效益的经营方式。开展竹林复合经营,是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竹林结构、适应我国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竹林林下经济是相对单一开展竹林经营、单一化利用竹林资源而言的概念,是指依托竹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开展复合经营和生态系统经营的竹林经济,它突出了多种资源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模式相互协调、多物种协调共生的经营理念。以上表明,竹林复合经营与林下经济是从不同角度阐述竹林高效经营、立体经营和可持续经营的表述,二者都强调对竹林的多元、综合、生态经营,强调竹林资源的充分利用,强调提高竹林林地的单位产出。当然,二者也存在一些区别。一是概念和范畴不同,竹林复合经营主要表征经营活动,而竹林林下经济强调发展经济;二是内涵和生产格局不同,竹林复合经营强调经营方式和生产格局,而林下经济则更强调全产业链和协调发展。三是培育对象侧重不同,竹林复合经营强调树种结构、林层结构,而林下经济强调经济作物配置和经济资源配置。这2个概念虽角度不同,但涵义一致。为方便分析,本文将其视为同义语进行研究。

2竹林林下经济类型

综合概括,竹林林下经济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竹林生态保育与种植。主要类型包括天然竹林(竹阔混交林)保育、竹林野生资源抚育和竹林生态种植。模式主要有林—竹混交林、竹—菌、竹—药、竹—经(经济作物)等。如竹—杉木、竹—栎、竹—菌(如姬松茸、平菇、秀珍菇、羊肚菌、大球盖菇)、竹—药(如三叶崖爬藤、大花萱草、玉簪、天麻、草珊瑚、黄精、七叶一枝花、淫羊藿)等。

图片

毛竹林下灵芝生长情况

2)竹林生态养殖。利用竹林生态小气候、林下空间、草类和昆虫资源等优势,放养杂食性动物。在空间复合使用的同时,节约了养殖成本,主要养殖对象有鸡、鸭、猪、羊、竹鼠(竹狸)等。

图片

竹林养鸡

3)竹林生态采集。主要采集对象为竹笋、竹荪和林下药材、食用菌等。

图片

竹林下大球盖菇

4)初加工。包括多种采集产品如竹笋、竹荪、竹菌、竹药等产地晾晒、烘培、蒸煮、包装等加工。

图片

竹荪采集

5)竹林景观利用。主要利用方式有康养和疗养、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科普与自然教育等。

图片

竹林旅游

竹林林下经济发展对竹产业的积极作用

大量试验和研究案例表明,竹林林下经济发展促进了竹林和林下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竹产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1提供多样化竹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竹林林下经济是以发展多元经营模式为途径,以提升竹资源附加值为目标的集约化经营活动和经济行为,竹林林下经济从单纯的竹林经营向竹林林下种植、竹林林下养殖、竹林产品采集加工和竹林景观利用一体化经营转变,从单纯提供竹材、竹笋向供给多样化产品转变,大大丰富拓展了竹林产品。不仅可为消费者提供竹笋、竹茶、竹粮、竹果、竹菜等丰富的物质产品,还可以为公众提供竹林康养、竹林旅游等文化调节类服务。竹林林下植被类型多样,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可供利用。可利用竹林及林下资源,拓展衍生为“竹林+笋”“竹林+菌”“竹林+茶”“竹林+酒”“竹林+鸡”“竹林+药”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例如,浙江安吉刘家塘村从单纯的竹林经营转变为竹笋、竹林鸡、竹林休闲等竹林林下经济发展,其中竹笋种植面积为13.3 hm2,分为春笋、鞭笋和冬笋,2021年综合产值达30.0万元/hm2。浙江衢州市利用3.33万hm2的竹林林地资源,开展白及、三叶青、灵芝、铁皮石斛、黄精等林下中药材种植,每年向市场提供优质林下中药材产品。竹林林下经济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生态的森林果蔬、食用菌、药食同源食物等,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需求,这对于增加食物来源、确保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竹叶具有特殊清香味,在自然状态下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萜烯类和醇类化合物,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成分的总含量达70%以上,是发展竹林康养、疗养产业的有利条件。

图片

黄公望森林公园竹荪无纺布菌包竹荪蛋萌发情况

2提高竹林利用效率,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传统的纯竹林经营重点关注竹子的经营效益,而竹林林下经济遵循生态位原理,利用竹林生态系统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作用,拓宽了竹产业发展空间。一方面,竹林经营与竹林林下经济发展在同一空间可以开展不同的经营模式。竹林经营周期以及不同林下作物的生长周期不同,可根据林下作物的成熟时间选择合适的植物配置。如松茸的产期为每年的5月至11月,黑松露的产期为每年的11月到翌年4月,这2种食用菌的产期在时间上互补,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选择适宜的类型。竹林旅游与康养、疗养、科普和自然教育等景观利用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竹林经营和林下经济作物的生长情况,开展类型多样的经营性项目,有效拓展竹产业发展空间,实现竹产业增值增效。另一方面,竹林复合经营与林下经济在同一时序上可以开展不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物种物候期不同,对郁闭度、光照、热量、土壤水分、立地条件等生长环境要求不同,可根据不同物种对生态位空间的要求选择经营模式。如贵州省赤水市在海拔700 m以上的竹林地重点发展黄精、白及等中药材,在海拔700 m以下的竹林推广种植竹荪、大球盖菇、羊肚菌种植和适度放养林下乌骨鸡,实现竹林林下经济科学化、标准化发展。

图片

3有效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林农收入水平

充分利用竹林资源,大力发展竹林下产品加工、竹林旅游等现代竹产业,已发展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浙江省安吉县积极挖掘竹子生产、科普、文化、碳汇等特色优势,推动竹林食用菌、中药材、生态旅游等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竹产业已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和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例如,刘家塘村竹林产值从2011年1.5万元/hm2增加到2015年9.0万元/hm2,竹林复合经营明显提高了竹林效益,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积极探索竹、笋、黄精共存的生态复合林经营模式,在土壤疏松肥沃、环境阴湿的竹林种植黄精,种植黄精后不影响竹笋和竹材产量,可以实现生态共存,同时提高了竹林的经济效益,种植6.67 hm2竹黄精复合竹林年综合产值能达到300多万元。贵州省赤水市发展“竹山种药、竹下养鸡、竹水养鱼”的立体生态农业,在竹山种植金钗石斛6146.67 hm2、竹下年出栏乌骨鸡等家禽1 040万羽、竹水养鱼160.00 hm2,2020年竹下经济年产值达25亿元,部分竹农种植竹林百余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遵义市桐梓县竹下种菌、种药、养禽基地达3333.33 hm2,有3万名竹农依靠采笋、竹下种养,人均增收3 000元以上,3 4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同时,竹林林下经济涉及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以及林业、农业、畜牧业、科技、医药、工商等部门,可以直接增加城乡就业机会,间接拓宽相关行业领域的就业渠道,有助于实现整体区域人口的充分就业。

图片

4拓宽延伸产业链,保障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与纯竹林经营模式相比,竹林林下经济是一种包括竹林及林下种养等第一产业,竹工艺品精深加工、竹子高新技术开发和竹林林下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竹林康养旅游、竹林自然教育等第三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模式,其产业链更加完善,产品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从第一产业来看,纯竹林经营主要指竹林种植和培育,而竹林林下经济还包括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药材等种植以及家禽、家畜等养殖。从第二产业来看,传统的竹林第二产业是指对竹子的加工利用,包括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而竹林林下经济中的第二产业除了这些竹类加工品外,还有丰富的竹林林下产品加工,如竹菌加工、竹药加工等。从第三产业来看,竹林林下经济更加注重竹林旅游、竹林康养和竹林碳汇等产业的发展。竹林林下经济还可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增加竹产品附加值。因此,竹林复合经营和林下经济发展可以延伸竹产业产业链,提升竹产业价值链,从而保障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图片

5激活多种资源要素,提高竹产业生产效率

竹林林下经济以竹林、林地和生态环境为基础,强调激活资本、劳动力、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要素,提高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云南是我国竹类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32属300多种,占我国竹种数量的一半,有关竹区利用独特稀缺的竹林资源,激活生产要素,显著促进了竹业效益提升。例如,昭通市大关县将筇竹定为“一县一业”方向,经营原生筇竹1.39 万hm2,自2018年以来5年共投入竹产业发展资金18.3亿元,逐步走出了一条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育苗、种植、管护、笋材、竹药、竹—菌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2023年全县筇竹面积达到6.79万hm2,占全球筇竹资源的70%以上;2022年全县竹笋年产量从早年间的0.8万t提升到3.5万t。2023年竹产业综合产值实现14.8亿元,受益群众17.3万人。广东省广宁县构建起以合作社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竹林以发展竹荪、赤松茸等菌类为主,盘活了县域竹资源,2020年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2.92亿元。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将竹笋产业作为新农业核心产业进行规划布局,打造竹笋全产业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集中连片的毛竹林进行集约经营,发展冬笋、鞭笋及“黄泥拱”笋,竹笋产业效益明显提升;竹林重点发展中药材和种植大球盖菇、竹荪、灰树花、黑皮鸡枞等菌菇类植物,分区规划建设“休闲娱乐核心区,竹海风情生态线,毛竹、毛笋加工基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引导各类投资基金、金融信贷基金投向竹产业,建立和完善现代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竹笋产业链拉长做足。竹林林下经济对激活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产业要素,提高竹产业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片

广宁县竹子种植示范基地

6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竹林生态系统稳定

研究表明,竹林在天然状态下大部分为混交林状态,与某些森林植被中次生树种混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明显高于纯林。高强度经营毛竹林和天然竹阔混交林相比较,其林下乔木、灌木物种多样性明显降低;将经济竹林与其他适宜树种或绿草、根瘤植物等进行复合经营,可以改善竹林结构和土壤环境。随着毛竹林经营强度的不断增加,竹林林下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研究表明,在毛竹造林时适当套种适宜的树种或植被,可以有效增加毛竹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这些林下植物不仅可以丰富毛竹林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而且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从而有效维持竹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毛竹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形成复杂的垂直结构、林下植被丰富度高,其植冠截留量、枯落层持水量和土壤蓄水功能均高于毛竹纯林。同样,竹杉混交林因林下植物丰富度指数较高,其土壤贮水量和冠层持水量也要高于杉木纯林和毛竹纯林。在四川西部低山区,竹下种草养畜不仅能够改善农户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在改良土壤方面,竹林种植竹荪、香菇、大球盖菇等食用菌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效缓解土壤酸化、增加有机质含量。在浙江省富阳县的试验证明,毛竹林内种植竹荪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4.8%~58.5%、全氮含量增加37.3%~43.2%。在浙江省杭州市的试验区套种棘托竹荪使土壤pH值提高了49.97%,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浙江农林大学毛竹林基地的试验数据表明,种植食用菌之后,毛竹林土壤的pH值上升,且土壤氮、钾、磷的含量也显著增加。适度开展林下养鸡也可明显改善土壤性质,有助于增强土壤的供肥性能,从而间接地提高林地生产力。综上所述,竹林林下经济发展可以有效改善竹林生长过程中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维持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图片

 

结束语

竹林林下经济发展对竹产业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应树立“大竹业经济”“大竹业产业”理念,同时在“本竹产业”和“大竹业产业”两端发力,促进“大竹业经济”发展。一方面抓住“双碳目标”“以竹代塑”等机遇,创新引领“本竹”产业绿色发展,推进多元竹产品供给,全力提升竹子一二三产业效率;另一方面瞄准“竹林综合资源”,大力发展竹林林下经济,实施“大竹林资源”一体化综合经营利用。

在提高竹林林下经济发展水平上,一是着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科学揭示竹林复合经营和林下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有效探索竹林高效经营和林下经济融合的最优模式。二是着力增强竹林林下经济产业的竞争力,强化竹—木、竹—药、竹—菌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研发,打造“全竹林资源”产业链,提升多样化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着力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绿色消费,强化竹林林下经济产品品牌建设,提升社会公众认知度。通过积极有效措施,塑造新型全竹产业,为构筑全球竹产业新高地奠定基础。

【文章引用】:陈幸良, 窦亚权. 发展竹林林下经济 做大做强竹业产业[J]. 世界竹藤通讯, 2023, 21(5): 1-6,11.

阅读 2395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