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秋霜描一个淡妆,遍地的菊花便温柔的盛开了。山野中它们托起黄色、粉色、白色的脸庞,迎接着日出,盛开在硕果累累的林间草地之中,在飒飒秋风中演绎一段秋日的美好。
本期“专家带您识花草”公益讲解活动特邀国家植物园(北园)科研中心高级工程师崔娇鹏,为大家介绍菊属植物里几个重要的野生原种。
崔娇鹏,国家植物园(北园)高级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与园林植物相关的研究工作。研究类群涉及菊属和蔷薇属,集中于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栽培技术与应用评价等方面。主持并完成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菊花及菊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新品种选育》、《中国古老月季资源搜集保存展示技术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寒地蔷薇属种质资源引种、评价与选育》等课题的研究。
每到秋季,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菊,作为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在中国文人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唐代诗人元稹(zhěn)赞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明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唯有菊傲然独放。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更是道出令人心向往之的田园闲适。
从植物学层面,菊科是真双子叶植物种类最繁盛的类群,多达1000余属,约25000-30000种,广布于全球,我国约有200余属,2000多种。中国作为栽培菊花的起源之地,原种的类型也颇为丰富。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原产中国的菊属植物近30余种,特有种类近一半。”(林镕等1983)其中,野菊、甘菊、毛华菊是参与观赏菊花形成的重要野生原种。首先介绍两种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菊属植物:甘菊和野菊。
甘菊
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多年生草本,有地下匍匐茎;叶长2-5cm,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全裂或几乎全裂,二回为半裂或浅裂;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复伞房花序;总苞碟形,边缘膜质;管状花和舌状花均为黄色。山区常见,生于中低海拔山坡,林缘,灌草丛中(林镕等1983)。
野菊
Chrysanthemum indicum
与甘菊相近似,多年生草本,有匍匐茎;茎直立或铺散,叶长3-7cm,叶片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边缘有浅锯齿;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花黄色;产东北及南部地区(林镕等1983)。简而言之,这两个野生种最典型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叶片形态上的不同,即甘菊为二回羽状裂,而野菊为一回羽状裂(刘冰等2018)。
菊属植物是现存物种中较为进化的一个类群,种下变异异常丰富(戴思兰2002),野菊和甘菊为多型性种,具有许多生态、地理居群,在体态、叶形、叶序、花序式样及茎叶毛被性等特征上具有极大的多样性。且在两者的共同分布区内,有杂交现象的发生(林镕等1983;陈俊愉2001;戴思兰等2002;张美蓉等2004;周杰等2009;张鲜艳等2011)。
也许,这些生长于阡陌山岭,荒野山林里的小花常常难以引人注目,然而它们经历过千百年的衍变蜕变成世界两大花卉育种的奇观之一,如今全球约有3万多个菊花品种。作为菊花的故乡,中国栽培菊花的历史至少有1600年,品种超过4000个(陈俊愉2001)。不过,菊花的起源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谜题。这些山野里的原生种与栽培品种之间的差异令人难以想象如此异彩纷呈的菊花竟是源自开花不大的野生种。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科学家从宏观的形态再到微观的分子,一点点的揭开菊花起源的面纱。利用遗传学,植物系统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阐明菊花最重要的原始亲本之一极可能就是野菊(戴思兰等2002;王彩云2004;周杰2009)。可见,现代意义的菊花确实缘起于菊属野生种类,经由不同种质间的杂交融合变化而来。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先民早就已经开始利用野菊。在先秦时期,《周礼·秋官·蝈氏》:“蝈(guō)氏,掌去鼃黾(wā měng)。焚牡蘜(jú),以灰洒之,则死。”那时候古人用不开花的菊烧灰治虫,这是最早文字记载的菊。《埤雅》解释“菊本作蘜,蘜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鞠。”这是利用野菊的时令记录季节的变化。野菊的花,叶,全草皆可入药,其味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的功效,自古便广为利用。《神农本草经》载:“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诗人屈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菊可食可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举足轻重。时至今日,菊的功用仍深刻地融入于百姓日常,譬如南京地区用菊花脑的嫩芽做菜蔬食用,广东的小榄用菊酿菊酒,还有如今热门茶饮菊米。所谓菊米,其实是野菊没有开放的花蕾,经杀青烘干制成。
菊米
无论是野菊还是甘菊,除了药食方面的功能,在绿化荒山坡地,营建乡野自然氛围的景观中它们也是非常优秀的植物选择(梁芳等2010;陈晓芳2013)。它们抗性优良,在缺水干旱,土地盐渍等恶劣的立地条件下也可应用,适应性非常强。它们虽然花朵不大,但花量惊人,花期长,耐修剪,病虫害也非常少,管理粗放,已经在很多公园绿地中应用。菊属中除了甘菊和野菊其分布的地域较广,海拔偏低,还有一些种类则主要在山区、高海拔的地域生长(林镕等1983,刘冰等2018)。
小红菊
Chrysanthemum chanetii
多年生草本,叶卵形,掌状或羽状至中裂,基部心形;舌状花常白色,粉红色或紫色,头状花序数朵于茎枝顶端成疏松伞房花序。生于山坡或沟谷、林缘,灌草丛中,比较常见。
紫花野菊
Chrysanthemum zawadskii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与小红菊主要的差别为其叶二回羽状分裂或全裂,全部叶两面同色,无毛或稀疏短柔毛,舌状花紫红色或白色,生于草原林间草地,林下,溪边,海拔850-1800米,较少见。
毛华菊
Chrysanthemum vesticum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全株被灰白色稠密的短柔毛。舌状花白色,主要产于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及安徽西部。生于低山山坡及丘陵地,海拔340-1500米。
蒙菊
Chrysanthemum mongolicum
多年生草本,地下为匍匐根状茎,茎常簇生,中下茎叶为二回羽状或掌式羽状分裂,上部茎叶为长椭圆形,羽状半裂,舌状花白色或粉红色,产我国蒙古,生石质山坡,海拔1500-2500米。
银背菊
Chrysanthemum argyrophyllum
多年生草本,茎枝灰白色,被长柔毛,基生叶小,圆形或近肾形。叶片全部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银白色且被稠密厚实的长柔毛。舌状花白色,产河南西北和陕西东南,生于山坡岩石上,分布在1000-2000米的高海拔山区,少见。本种极耐干旱而不耐水湿和高温,引种平原地区栽培较困难。
太行菊
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
本种为菊属的近缘属之一,隶属于太行菊属,为多年生草本,基生叶卵形,规则二回羽状分裂,茎叶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最上部叶常羽裂。舌状花白色或粉红色。产山西、河南,生于山坡岩石上。我国特有种,其极耐干旱而不耐高温高湿的平原环境,栽培相对较难,却是优异的悬垂菊花种质,已有研究人员通过其与菊属间开展远缘杂交来培育新的菊花种质(胡枭2008)。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