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学做先进报送平台 > 先进个人事迹 > 正文 站内导航

2023-7-4(中国绿色时报)38年,绿满黄沙写人生 01版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冯璐 武丽
专业号:陕西省榆林市林草局 2023/11/16 15:20:38

 

本报记者 冯璐  本报通讯员 武丽

“到了”,张立强领着我们站上他家林地的瞭望台。记者极目远眺,满眼绿色海洋,充耳清脆鸟鸣,这无际的绿让人无比震撼。要不是卫星地图的“提醒”,很难相信脚下这片土地正是毛乌素沙漠的腹地,那个曾经“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的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金鸡沙村。直观的视觉冲击折射出治沙年代的惊心动魄,记者不禁发问,是怎样一个传奇的女人实现了11万亩沙地“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

这个女人正是牛玉琴,张立强的母亲,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防沙治沙英雄……38年来,牛玉琴带领家人和乡亲植树2800余万株,治沙11万亩,把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现在的“人工绿海”,毕其一生抒写出一部战天斗地的治沙诗史。

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3.05亿亩。为防治土地荒漠化,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牛玉琴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位。

“没有坚持的干法,就成功不了”

6月20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后的第三天,记者见到了牛玉琴。她身材瘦小,皮肤黝黑,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闪耀夺目,已过古稀的她虽因手术基本丧失听力,但举手投足间尽显干练和睿智。张立强顺手从沙发上拿起一个白板,写下了记者的来意。“我开始跟你说啊。”随着牛玉琴的回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那个漫天黄沙的金鸡沙村。

新中国成立初期,沙漠化日益严重的榆林市林草覆盖率只有0.9%,120万亩良田牧场被流沙吞没。她所在的金鸡沙村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是沙患的重灾区。“风卷黄沙满天飞,白天刮风需点灯,沙打窗户半夜醒,庄稼苗苗捉不全”,当地民间的顺口溜是当时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人们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牛玉琴回忆:“一夜风沙,门口就堆起尺把厚的‘沙门槛’,早晨起来门都推不开。”

常年饱受风沙之苦,让牛玉琴和丈夫张家旺做起了“治沙梦”。

1978年,国家启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榆林被列为重点区域。这一年,“包产到户”政策在全国各地陆续落实。1982年,榆林政策还不明确,牛玉琴两口子试着在地畔种了10多棵柳树苗,没想到全部成活了。牛玉琴回忆:“当时,看到沙漠里那树的样子,就觉得有希望了。”1984年冬天,榆林市靖边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群众承包治沙,明确了荒山荒沙可以个人承包。牛玉琴和丈夫认为这是利国利民、也利自己的好事,当即决定签订了承包治理村北7.5公里外的“一棵树”1万亩荒沙的合同书,并制订了“一年栽上,三年补齐,五年初见成效”的治沙计划。

万事开头难。1985年,两口子把多年积蓄全部投入,又借贷4500元,雇了16个人,开始了治沙造林的事业。40天的奋战,她们在茫茫沙漠里种下了6000多亩树苗。可谁能想到1987年春天的一场特大沙尘暴摧毁了大多数的树苗,甚至有的被连根拔起。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愿向老天服输的牛玉琴下定决心,“宁愿造林累死,也不能被黄沙欺负死。”她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再次向沙漠发起挑战。村里人都笑话她,说她是“疯婆姨”。可两口子铁了心,一定要在沙漠上种出一片绿树。牛玉琴回忆,“那时,老头子在家画图指挥,我带着人和县林业局学到的技术住进了沙漠,以人背驴驮的方式从十几里外挑水浇树,连续奋战20余天,树苗全部都栽上了。”

“这是一次最好的考验,也是一次最好的学习。”牛玉琴对记者说,“不管干什么事,咱们一定要坚持干下去,你没有坚持的干法,你就成功不了。”这句话也成了她践行一生的座右铭。

树长起来了,丈夫张家旺却永远地倒下了。牛玉琴说:“我4个孙子的名字第三个字连起来是‘林业成功’,这是老头子早都取好的,他临走的时候说等到张继功出生的时候,我们的造林事业也就成功了。”带着丈夫的治沙遗愿,牛玉琴再次扛起植树造林的重任,38年里,她共筹资860多万元,植树2800余万株,林草覆盖率超过90%,将丈夫生前画下的造林版图扩大了近7倍。

“治沙要代代相传,久久为功”

1998年的一天,相关部门给牛玉琴派来了一位技术指导员,正是她的三儿子张立强。具备一定林业专业知识的他,希望通过所学的知识实现林区的新发展。

三分造、七分管。“母亲那一代人牢牢地打下了荒沙造林的底子,我们要让这片林子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张立强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

如今,张立强接过了母亲的治沙事业,也遗传了母亲乐观和倔劲的性格,一心钻研治沙育林技术,每天不是在林地里实践,就是在调研学习的路上。“以前条件有限,治沙种植的多是杨树和杂草,树种单一。我们要通过努力,让防沙带里呈现生物多样性,治沙的同时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张立强告诉记者。

如何实现?张立强开始小规模试验,在家门口开辟了十几亩以乔灌草配合栽种模式的试验田,他从全国各地搬回一袋袋种子,不断引种、选优、驯化。“欧李景观好,槭树不适合沙区,山楂树具备生态和经济双效益……”张立强如数家珍。

“一个品种在这里最少要通过3年试验期,才能进入林区。到了林区,我们还要进行二次实验。通过无人机,把种子分别撒在灌木林的沙蒿、柠条、沙柳,乔木林的杨树、松树,混合林的榆树等不同植被位置,以及沙丘的阳坡、阴坡、坡顶等不同坡位,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尽相同。” 张立强俨然一名地地道道的“土专家”。

樟子松、彰武松、红松……在张立强的试验田里,松树就有近10种。“林地里有的松树品种,在这里你都能看到。”张立强说:“这里的松树各有特点,像彰武松在速生性、抗旱性等方面更具优势,但育苗突破不了,只能通过嫁接;红松产出的木材价格远超樟子松,松子也可以有不错的收益;樟子松根系好,可以嫁接很多树种……”目前,张立强最成功的试验是在樟子松上嫁接红松、彰武松等,成活率已超过97%。2022年,他参与的毛乌素沙地彰武松、班克松引种扩繁及造林固沙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了陕西林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如今,彰武松已经大规模在榆林沙区种植,牛玉琴承包林地现有3.7万亩林地以樟子松、油松、彰武松、红松混交为主的针叶树种林。“我们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影响带动周围群众科学造林。相信不久以后,这片沙漠也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张立强说。

在儿子的帮助下,牛玉琴将治理面积扩展到现在的11万亩,树种从最初的4种到如今的近30种,林区实现了乔灌草优化配置复合种植,极大提高了造林效率和质量。如今,治理区的杨树、榆树、柳树已成材,樟子松、彰武松等“后起之秀”呈现出勃勃生机。近年来,獾、狐狸、黄鼠狼、红腹锦鸡等动物成了林区的“常住居民”,野生动物已达20多种。

看着儿子每日忙忙碌碌、沉浸于治沙育林,牛玉琴倍感欣慰。她说:“治沙要代代相传,久久为功,创业容易、守业更难,后继没人是个零。如今,看见我的孩子、孙子继续奋战在治沙事业上,而且比我有文化、懂技术,我心里高兴,也放心了。”

“自己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

每天早起,牛玉琴都会将党员徽章佩戴在胸前,作为一名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始终坚持着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念。

治沙事业有了起色,林地逐步有了收入。牛玉琴依然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村里人都说笑她是一个“穷劳模”。 “我不怕被人笑话,自己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在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心中有着更大的梦想。

牛玉琴认为,“沙区人苦,苦在有沙;沙区人穷,穷在没文化。”治沙也要治穷,不能让下一代再吃没有文化的苦。1991年,她投资3万元建起了旺琴小学,解决了周边120多名孩子的上学问题。牛玉琴的林地成了东坑镇中小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植树节,她都会带领师生植树造林,向学生讲述防风固沙、保护环境的好处。

为了给当地五村一场2万多名农民打开致富通道,她四处奔走筹集和争取项目资金,把自己的养牛场、养猪场全部卖掉,连带种的玉米等农作物也卖了钱,最终投资600多万元修通了东坑镇到金鸡沙村的11公里柏油路。牛玉琴说:“当时,周边好多人都来向我表达感谢。有个小辈说‘牛姨姨,沾了你的福,今年我的土豆都卖出去了’。”

在过好小日子的同时,牛玉琴心里一直操心着“大家”。1999年至2009年,她与东坑中学、伊当湾村委协商利用30年时间三方共同治理该村6.75万荒沙地;在承包本村已治理好的沙地上投资30万元,将南部山区24户贫困户移到本村;先后争取资金1100万元,为本村通了电,为380户村民安装了电话和电视装置;筹资380万元修通了7.4公里林区公路。

金鸡沙村村民苗保军告诉记者,“过去,一场风沙庄稼都成了光杆杆,粮食基本没啥收成,饭都吃不饱。从杨树、沙柳到这几年的松树,我们看着牛劳模在这片沙漠上种起了这片树林。她的示范带动给了我们造林很大的信心。”

如今,60岁的苗保军过上了好日子。记者给他算了一笔账,苗保军家里有耕地40亩,近几年其中30多亩地以每亩1200元承包给他人,另外自己在村里的靖边县治沙教育基地上班,每月收入3000元。一年下来,不算家里其他成员的收入,苗保军家里收入7万多元。他说,“这还要感谢牛劳模,给我们拉了高压电线,栽了树、修了柏油路。这几年,风沙小了、路好了,庄稼有了好收成,人家也愿意来收粮食了。别的村村民都羡慕我们说,‘看你们那好的嘞’,镇上和榆林市里来的人都感叹:这沙漠里还能建成这么美的地方。”

如今,榆林市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而这背后正是因为像牛玉琴这样的治沙人久久为功、默默付出,才为毛乌素的黄土染上了碧绿。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种了多少棵树,但却一直记得‘要把荒漠变成绿洲’的初心。只要我还能干,就要带着子孙后代继续种树,让沙漠生绿,让沙漠献宝。”对绿色的追求,是牛玉琴奋斗终生的目标。

阅读 199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