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云南 > 正文 站内导航

关注森林 宽阔水科考奇遇记——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纪实

媒体:网络  作者:内详
专业号:剑川县林业和草原局 2023/12/29 17:01:0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科考队员跟随护林员走巡护路 张能改摄

您知道宽阔水吗?

它是位于贵州省北部山地大娄山脉东侧斜坡地带的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地球同纬度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被称为“贵州绿肺,绿色宝石”。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立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26231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有社区群众2723户12043人。由于历史原因,有1700名左右的群众生活在保护区核心区。

保护区内山高林密、流水淙淙,是长江一级支流芙蓉江的主要发源地,良好的植被和生态构成了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

11月底,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6名学生和贵州大学等单位的8名专家老师以及媒体记者等一行人来到宽阔水。他们的目的是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以学生科考视角探访宽阔水,为宽阔水日后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及保护工作建言献策,并通过媒体向公众展示宽阔水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生态科考过程。

这是宽阔水第一次迎来“大学生+专家+媒体”的科考组合,随着科考活动的开展和深入,全新的宽阔水视角呈现在我们面前。

科考队员远距离观察黑叶猴 张能改摄

最美的风景在最远的地方

6名大学生所学专业都与林业、野生动植物相关。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次的科考活动是一次新奇的户外实践课。

“同学们,我们统一行动,但是要分几个小组,科考结束后按分组提交科考日志。”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动物学科讲师闫利平作为带队老师正在给同学们分配任务。

“地质组、观鸟组、黑叶猴组。”学生们很快按照自己的兴趣做好了分组并饶有兴致地列出了科考活动计划。

“野外科考,多么让人神往的旅途啊,等着我的究竟是什么呢?作为一名从贵州走出来的学生,我将看到怎样的贵州,我又能以个人之力为贵州做些什么?”怀着这样的心情,学生李梦轩开启了他为期3天的科考行程。

下飞机、坐汽车,直到城市的痕迹逐渐消失在视野,喀斯特地貌蜿蜒的盘山公路让人不敢直视车窗外的世界。可汽车的终点并不是科考线路的终点,走完平路上山路,当队员们的身影全部淹没在大山中时,科考活动才真正开始。

“同学们,我们现在顺着河流的方向往上走,途中要观察石头等崩塌物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地质专家周文龙是学生们在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亚洲第一长洞内的主讲老师。

11月28日,科考小队一行人沿着幽深的洞口进入溶洞,光影交错的钟乳石为此次科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氛围。

双河洞的科考活动始于1988年,到目前为止双河洞的探测长度为409.9公里,纵深达912米,发现大熊猫化石40具,证明早期这里曾有大熊猫分布。

在双河洞内,周文龙老师为学生们讲解溶洞的成因,并带着学生们用稀盐酸滴在采集的样本上做实验,利用泡泡的反应来判断样本是碳酸盐还是非碳酸盐,由此判定溶洞的形成原因。

“老师,越往上走河流边的石块越大,这是崩塌物的规律吗?”学生们探寻老师最开始提出的问题。

“没错,这正是河流对崩塌物的搬运作用。”周文龙答道。

“双河洞陆续开展过一些以中小学生为宣教对象的研学活动,但面对大学生群体的科考活动这还是第一次。相比以往的活动来说,这次的活动层次更高、内容更专业。难得的是将地质领域知识与林业学科相结合,学生们把林业的研究理念融入洞穴科考中,这是非常独特的科考样本。”周文龙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了学科融合的例子,“在地质领域有一个世界级难题,就是洞穴中灯光植物的生长和破坏岩体等问题。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后,大家都很有兴趣。也给了我一些思考,我们当然希望可以借助林业学生们的视角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跨专业考研到林业学科的学生,李寒晴对林业有了新的认识:“我的老师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自然的风景有多么美丽,他常劝我林业人要走到自然里去。这次是我第一次参与林业科考主题的活动,我感慨于绿水青山的美景果然名不虚传。虽然真正来到自然中的路途非常遥远,但我想,见到如此这般原生态美景的人很难不产生保护自然的想法。这种与自然的共鸣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感觉会始终留在心底。”

学生们在观测溶洞内附着在岩石表面的灯光植物 耿国彪摄

跋山涉水初现科考艰苦本质

保护区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到底是怎样的科研力量才能摸清一个保护区乃至整个贵州的生物多样性家底?这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

进山了!小队成员们背起书包,里面放着记录本、望远镜和相机。他们要去做生物多样性观察纪录。

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中心管理站,学生们遇见了正在为鸟类做环志的护林员。

“鸟类环志是开展鸟类监测的重要手段,环志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统一制作分发。为鸟类环志以后相当于被环志的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不管它迁徙到哪里,只要它再次被监测到,就可以通过其环志了解它的迁徙路线等信息。”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鸟类专家胡灿实向学生们介绍。

离开中心管理站,学生们一边观鸟一边登上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的最高点,这里能俯瞰原生的亮叶水青冈林。

宽阔水的亮叶水青冈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片原生性亮叶水青冈林。在这里,它们与珙桐、方竹等共同组成了宽阔水的绿色底色,为生活在宽阔水的野生动物们提供了一片幽深的栖息地。

没有什么比认识、观察新物种更让人感到新奇的了。夜幕下的宽阔水凉意初现,可丝毫挡不住学生们的热情。层峦叠翠的植物、萦绕耳边的鸟鸣、一闪而过的鸟影,这一切着实让人着迷又兴奋。

“当我把自己定位为保护人以后,我的眼睛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当我的脚步慢下来的时候,我开始看到周围的景色,真正意义上明白课本里讲的知识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鲜活的生命切切实实地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学生叶奕萱说起自己的感悟,“我是黑叶猴组的。虽然这次科考过程中我并没有亲眼看见黑叶猴,但是我看到了黑叶猴的栖息地。我跟老师了解了很多黑叶猴的知识,比如群体知识、社会结构等。我相信,作为一个野保人,将来我总会有机会观测到、了解到更多的野生动物。”

宽阔水给了学生们另一个惊喜。返回住宿地的路上,即使天色已经彻底黑了,可学生们还是想跟着茅台学院副教授、两爬专家李仕泽碰碰运气,找一找宽阔水的“明星物种”——宽阔水拟小鲵。

宽阔水拟小鲵分布极为狭窄,是宽阔水的特有种。它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生活于海拔1350—1500米的较高山区的灌木、乔木林、茶树丛和草丛种。成体鲵在非繁殖期远离水域陆栖生活,多栖息于植被繁茂、杂草丛生、地表枯枝落叶层厚、阴凉潮湿的地方。

“太幸运了!”人群中传来李仕泽老师的欢呼声,“快来看,水里有一只宽阔水拟小鲵的成体。大家悄悄过来,不要吓到它。”

学生们蹑手蹑脚地围成一圈,看到了这位“宽阔水明星”的真实面貌。随后,学生们在旁边的水域又观测到一只宽阔水拟小鲵亚成体。

保护区到底有多少家底?学生们已经心中有数。

学生们在学习做鸟类环志记录 耿国彪摄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共有植物356科2500种、动物335科2041种。当然,纪录被刷新了。”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纪委书记、副局长杨昌乾笑着说,“观鸟活动中,胡灿实老师带着同学们为保护区记录了两个新鸟种,分别是白眼潜鸭和罗纹鸭。我还要格外感谢同学们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运,观测并留下了宽阔水拟小鲵珍贵的影像资料。”

生物多样性记录工作并不轻松,甚至有些艰辛。在跟随护林员走巡护路时,学生们蹚过一条又一条溪水,爬过一座山头又一座山头,用青春、汗水和科考成果为这一次科考活动增加厚度。

学生李垣霏这样说道:“热爱,热爱是保护的基础。我们只走一遍的巡护路,护林员要走成百上千次,在熟悉的风景里寻找新物种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对待生命的热情。作为一名学生,我很愿意投入到这份伟大的事业中。”

与村支书面对面 探讨另一种林草发展方式

保护区内有群众居住,棘手的问题摆在学生们面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如何平衡,在保护与发展之间界限是否清晰?在红河村,学生们与村支书王国权面对面座谈,思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宽阔坝、打秋秋,三年两不收。收到一季,家家唱洋戏。”

“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在保护区里,穷根在哪?该怎么帮扶?”

“要让百姓看到真效益,大家才能真脱贫。”

红河村是宽阔水保护区管理局的对口帮扶村,为了摘下贫困的帽子,保护区和当地村民走过一条翻天覆地的改革之路。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五倍子+中蜂”的林下产业发展模式。如今的红河村,已从贫困村、空壳村摇身变成绥阳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了保护区周边镇村广泛发展五倍子产业。

在红河村,学生们见到了五倍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媒介——倍蚜虫,它们正静静躲在繁育薄膜下的苔藓中。倍蚜虫繁育基地由贵州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河村联建。

学生们在学习鸟类环志过程中的抓捕过程 耿国彪摄

杨昌乾向学生们介绍,保护区所在的大娄山是贵州五倍子重要产地,具有发展五倍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保护区及其周边有着良好的森林植被,拥有丰富蜜源,酿出的蜂蜜品质高,盐肤木(五倍子树)花蜜更是有名的优质蜂蜜,加之当地有养殖中蜂的传统,因此以五倍子、中蜂养殖作为突破点,成为必然选择。

几年来,宽阔水保护区五倍子、养蜂等先后实现产值近千万元,带动绥阳县北部乡镇发展人工盐肤木林3000余亩、抚育改造野生盐肤木林1万多亩。宽阔水保护区中蜂养殖户发展到324户,户均收入1万余元,养蜂已成为保护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次科考之旅,我开始真正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前我对保护的观点是片面的,总想着把社区群众完全搬离出保护区,让保护区生态自然恢复。但是当我坐下来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文化、历史等也是构成保护区的一部分。”学生尚进说出自己的感悟。

学生朱冀东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保护与冲突并不矛盾,只有社区经济得以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自然资源才会得到最有效的保护,和谐保护区的创建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红河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让群众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让他们理解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当群众开始主动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就能得到更大保障。”

林草世界,奇妙无穷。当森林不再是遥远的设想而是身处其中,面对山川河流,我们会内心安宁,重新感悟生命,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自然的力量。我们心怀敬畏但并不气馁,因为我们知道,林草事业是一件如此复杂又庞大的事业,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中,会有一代又一代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投入到林草事业中。(果叮咚)

阅读 265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