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 清·乔钵《翠云廊》
因为乔钵的《翠云廊》这首诗,一段古老的金牛道从此就拥有了诗情画意。而现在的翠云廊,综合史料和传说记载,实际上是经过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种植,才形成了现有的规模。
第一次
秦朝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嬴政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的道路,并在道路两旁大量种植松柏,所谓“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以此彰显天子威严。
第二次
汉代
包括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时,也大量地植树,为以后逐鹿中原做准备,这才有了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时曾修缮官道,并于路旁广栽柏树。后人缅怀张飞,也将此地的柏树称为“张飞柏”。这次规模较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现在很多传说都与此事相关。
第三次
东晋
由于当时道教风行一时,各地纷纷种植“风水树”,而蜀地又是道教发源地,自然是趋之若鹜,故而又一次大规模地植树。
第四次
北周
南北朝北周时期,当时人们为了计算道路里程,就在路两边垒土堆,每隔一里作为标记。土堆会被雨水冲散,就改为一里栽一棵树,金牛古道又迎来了规模浩大的植树季。
第五次
唐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爱吃川南荔枝,为了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朝廷又一次在翠云廊原有基础上进行补栽,此时的翠云廊已“粗”具规模。
第六次
宋代
宋仁宗诏令:“自凤州(今陕西宝鸡陕西凤县)至利州(今广元),剑门关直入益州(成都)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又是一次盛况空前的植树运动,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七次
明朝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广西人李璧出任剑阁知州,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现翠云廊景区内还保存有李壁祠堂,可见后人对其功绩的认可。
幽幽翠云廊 绿色发展史
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
——唐 ·李商隐《翠云廊》
幽幽翠云廊,跨越上千年,苍翠如往昔。与剑门蜀道相伴而生、互为依存的翠云廊,以另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气质,浸润出千年历史的“绿色”印记。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剑阁县沿袭古制接力保护,继承和发扬“官员离任交接”历史惯例,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作为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重要内容和自然资源审计范围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已完成2次县长离任交接和20余次乡(镇)长离任交接。“一树一档”“一树一人”“一树一策”,“植柏护柏”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翠云廊,现在还可以看到皇柏、剑阁柏、夫妻柏、先主柏、阿斗柏等充满传奇的千年古柏。这些巨柏遮天蔽日,大得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俨然就是一派亭亭如盖、独木成林的景象。
漫步在阳光斑驳的翠云廊古蜀道,两旁苍翠的古柏,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沧桑。在弯急坡陡处设置的拦马墙,还透露着昔日战马嘶鸣、车轮滚滚的盛况。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阵阵晚风掠过树梢,千百棵古柏发出轰鸣的涛声,岁月如斯,唯千年古柏长青......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