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长江上游唯一一条没有筑坝的河
赤水河流域位于东经104º45′-106 º 51′,北纬2 7 º 20′-28 º 50′,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发源于云南镇雄县北部(发源地说法不一, 还有赤水源镇、雨河镇花果顶梁子等说法),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河流全长 444.5 km,天然落差 1588 m,赤水河枯水期和丰水期流量变化范围为33.2m3/s~9890 m3/s,是长江上游南岸最重要的一级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流域地跨云南省镇雄、威信,贵州省遵义、毕节、大方、金沙、仁怀、习水、赤水、桐梓,四川省叙永、古蔺、合江 13 个县市,面积约 18932.214 km2,川、滇、黔三省各占 31%、10%、59%。赤水河流域处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干寒、夏热湿,最高气温39℃,最低-5℃,平均气温15℃—20℃。中、下游夏季炎热、冬季温和,上游高原区年平均降雨900-1000mm,中、下游丘陵区1000-1500mm,雨季早,降雨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
赤水河贵州段内有人口226.49万人,农业人口209.23万人。流域土地中有耕地2254.26万亩,田仅83.64万亩。水利化程度中等,有效灌溉面积74.57万亩,保证灌概面积63.86万亩。森林覆盖相对较差,仅有林地225万亩,70%集中在赤水县,楠竹面积25万亩。农产品有大米、玉米、油菜、高粱、大麦、小麦、薯类、水果、烤烟、花生等。
流域内有大型赤水天然气化肥厂,是当地的主要支柱产业;有生产驰名中外被誉为“国酒”的茅台酒厂、产省优质名酒的习水酒厂,20世纪末又发展了一批乡镇企业的中级酒厂;有小型采煤、炼铁、铁合金、造纸、机械、竹木制品加工、酿酒、电力和轻手工业等。受行政区划和部门事权划分影响,区域内行政管理条块分割。农业人口过多,以及城镇和工业排污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违法捕捞、采砂、占用水道等活动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对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构成重大威胁。
赤水河流域酿酒、煤矿等主要工业企业有1200多家,年排放生产废水983.2万吨、化学需氧量1.2万吨、氨氮255吨。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年排放量2104万吨,年排放化学需氧量3290吨、氨氮505吨。流域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121家,主要为猪养殖,年排放化学需氧量538吨、氨氮108吨、总氮215.5吨。流域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14.5万吨,酒槽年产生量120万吨,煤矸石年产生量192.3万吨。流域年排放二氧化硫7.87万吨、氮氧化物1.08万吨。
赤水河流域1225家主要废水排放企业中,废水污染治理设施建成率为59.2%,废水处理达标率为80.9%;988家主要废气排放企业中,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建成率仅为5.9%。赤水河流域仅仁怀、赤水、习水、桐梓4县(市)县城和茅台镇建成投用5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8.3万吨/日,实际处理污水4.45万吨/日,污泥产生量为21.4吨/日。仅仁怀、赤水、习水、桐梓4县(市)县城建成投用4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480吨/日,实际日均处理垃圾300吨。
赤水河流域设有常规监测断面8个,本次规划增设监测断面10个。在18个断面中,有16个为Ⅱ类~Ⅲ类水质。赤水河干流水质总体较好,10个断面中9个为Ⅱ类水质,1个为Ⅲ类水质,即仁怀市出境断面,赤水河干流在贵州的进、出断面水质均为Ⅱ类。习水河贵州出境断面为Ⅲ类水质。大方县区段,设有常规监测断面1个,出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金沙县已将县域内赤水河流经区域划为生态环境保护区,其主要功能为构筑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在区域内禁止新建白酒、化工、造纸、涉重金属、煤矿和其他矿产采选类等易造成水体污染的项目和破坏地貌、生态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相关活动。
赤水河流域开展监测的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桐梓县、大方县县城大气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习水县2014年全面推行“河长制”,2015年,率先“创模”成功,2016年,26个乡镇(街道)全部创成省级“生态城镇”。2016年,习水县水环境质量实现了“三个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三河”(习水河、桐梓河、赤水河)流域3个监测断面(蚕场、九龙屯、两河口)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实现“量化”突破,环境空气质量全面实现六参数(SO2、NOX、CO2、O3、PM10、PM2.5)直联直传,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0,全市排名第一。
流域森林覆盖率为49.8%,赤水市最高达79.2%,大方县、七星关区、仁怀市则较低,分别为38.2%、44.3%、41.8%。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均值为62.38,为“良”等级。其中赤水市最高为73.91,七星关区和大方县较低,分别为55.88和54.65,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十二五”期间,大方县全县新增森林面积近5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38.2%提高到目前45.98%,净增森林覆盖率7.08个百分点,森林的整体防护能力、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但生态环境在全流域仍较为脆弱。七星关地区,赤水河区段流域海拔高度在470.1m—1930m之间,属中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土壤主要是黄壤和紫砂泥土。目前,流域内森林覆盖率58.8%,水土流失面积111.95km2,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流域环境空气质量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
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做了什么
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为了保护流域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相继在赤水河流域贵州段建立了赤水河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将赤水河干流及部分支流河段纳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目前为止,赤水河流域贵州段共建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5个森林公园,其中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习水东风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个国家湿地公园、赤水丹霞1个世界遗产地及4个风景名胜区。还有11个国营林场停止了采伐,转型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将原来的生产职能改变成了保护职能。这些保护地为赤水河流域保存了珍贵的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为生态修复存留了自然本底。
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涉及的自然保护区统计
序号 | 保护区名称 | 地点 | 面积(公顷) | 主要保护对象 |
1 |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赤水市 | 13300 | 桫椤、小黄花茶等野生植物及森林生态 |
2 |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习水县 | 51911 |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3 | 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赤水市 | 6425 | 珍稀鱼类 |
4 | 桐梓黄连柏箐保护区 | 桐梓县 | 2542 | 森林生态 |
5 | 遵义孙家大林自然保护区 | 播州区洪关 | 3000 | 森林及野生动植物 |
6 | 习水大杉树自然保护区 | 习水东皇镇太平村 | 9 | 中国杉王及其生境 |
7 | 赤水原生林自然保护区 | 赤水市 | 28000 |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8 | 毕节市罩子山自然保护区 | 七星关区生机镇罩子山 | 2513 | 森林生态系统 |
9 | 大方福建柏自然保护区 | 大方县黄泥 | 56 | 福建柏及其生境 |
10 | 金沙冷水河自然保护区 | 金沙县太平、箐门 | 8133 |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福建柏等 |
11 | 金沙福建柏自然保护区 | 金沙县 | 150 | 福建柏及其生境 |
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涉及森林公园统计
序号 | 公园名称 | 所在区域 | 所在地 | 级别 | 批准单位 | 面积 (公顷) |
1 |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 遵义市 | 赤水市 | 国家级 | 原林业部 | 11200.00 |
2 | 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 | 遵义市 | 赤水市 | 国家级 | 国家林业局 | 10400.00 |
3 | 习水国家森林公园 | 遵义市 | 习水县 | 国家级 | 国家林业局 | 14027.46 |
4 | 桐梓凉风垭森林公园 | 遵义市 | 桐梓县 | 省级 | 省林业厅 | 596.00 |
5 | 大海坝森林公园 | 毕节市 | 大方县 | 县级 | 毕节市林业局 | 373.30 |
2011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了《贵州省赤水河环境保护条例》,是贵州省历史上第一个流域环境保护条例,对赤水河流域保护的原则、管理体制、流域规划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文化传承与保护等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并实施了《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规划》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省内赤水河流域划分为水源涵养生态恢复区、生态产业聚集发展区和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区,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明确发展方向。仁怀市中枢污水处理厂、茅台镇污水处理厂、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厂区生产污水处理厂、习水县习酒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习酒公司生产污水处理厂等60余家企业的27套环保设施实施了第三方运营,生产、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从监测断面取得数据看,对污染的控制效果是明显的。
为切实加强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2011年建立了云、贵、川三省交界区域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水政水资源管理、自然生态保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违法项目整治、环境宣传教育等内容。实现了三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治”,要求赤水河跨省界断面、省界分水线省省联防联控、重点污染源联合交叉执法检查、市县联合执法检查、跨区域环境违法行为联合查处、重特大环境突发事件联合处置,建立了联席会商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合监测预警制度、环境应急联动制度、环保准入统一门槛制度及三省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协调机制。
贵州省还制定实施了环境保护河长制,由分管副省长担任总河长,流域内的市、县政府“一把手”担任本辖区河流的河长,对河流水环境质量负责,确保流域污染防治计划、项目、资金和责任“四落实”。对年度规划项目完成率低于50%或出境断面主要污染指标高于入境断面相应指标浓度30%以上的县(市、区),对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并暂停该区域项目环评审批。2013年以来,遵义市、仁怀市法院分别成立了“环保法庭”,遵义市公安局成立了环境保护侦查队伍。
保护点不连续,生态系统不完整:赤水河流域地理位置特殊,是一个相对保存较原始的区域,国家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河流生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从短期来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难看出,赤水河虽然有11个自然保护区、5个森林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和1 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但这些保护地都相对孤立地分布在赤水河流域的中下段,特别是高级别的保护形式几乎集中在下段的赤水、习水境内,难以针对赤水河整个生态系统发挥作用。对于上游源头地区,保护方式单一,力度薄弱,高山台原的沼泽湿地等最佳保水系统没有得到真正保护。
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健全:表面上赤水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的保护形式,但之前各部门责、权、利不明晰,同样是自然保护区,有林业、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多头管理,多数情况下这些部门互不协调,甚至相互扯皮。林业部门有专门的执法队伍,有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而环保、农业和水利部门在遇到植被破坏等案件时,束手无策,法无出处。在保护行动上,每个环节都要求政府出面协调,忽略了社会应有的责任和民众的自觉行为。保护地交叉重叠,关系复杂。现在虽然通过机构改革统一划归林业部门管理,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重新整合分类分级管理。
当地社区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赤水河流域基本上都处于边远贫困山区,除部分有矿产资源的地方外,经济增长都较困难,考核考评制度迫使当地政府仍只看中GDP增长。民众对生物多样性没有自觉保护意识,捕猎和农药施放处于无序状态。当地群众为了减少劳动力,大量施用除草剂,施肥也主要用复合肥和尿素,平均每亩使用化肥达200斤左右,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和土壤板结退化。有些群众仍然靠砍伐木材作为燃料,甚至靠伐木烧炭挣钱,破坏植被和污染环境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生态补偿机制不尽合理:国家对主体生态功能区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进入了政府的财政,主要用于当地政府机构的运转,而直接为保护作贡献的群众未得到补偿,对不同贡献者没有相应的受益。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补偿也未能真正实现,仅茅台酒等少数效益好的大型企业有能力履行补偿责任。
生态修复技术有待提高:在上游的一些生态修复中,林种单一,人工纯林受病害的威胁大,生态功能和水文效应特征不明显,生物多样性不高。多数植被修复还只停留在工程手段上,生态修复应用较少。特别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没有科学的规划和手段。
工业项目威胁仍较大:中下游地区主要受酿酒、造纸、化肥等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的影响。 大部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以仁怀市为例,其中枢镇、茅台镇和茅坝小区是区内城镇的主要工业区,目前有工矿企业约500多家,从事水泥、制砖、采煤、造纸等行业。大小不一、规模不等的各类酒厂有近2000家,年排放生产废水360多万吨,除茅台酒厂等少数企业对污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处理外,60%以上的小型酒厂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排放量每天高达万吨以上,酿酒产生大量酒糟也尚未得到有效处置。酿酒生产废水和酒糟渗滤液化学需氧量最高分别可达70000 mg/L和100000 mg/L以上,高浓度的生产废水和酒糟渗滤液进入赤水河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赤水河干流茅台镇以下部分断面已不能稳定达到Ⅱ类水质,较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I类水质已严重下降。2012年,茅台断面氨氮浓度从2009年的0.17mg/L上升到0.46mg/L,年均升高57%。仁怀市境内的支流盐津河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指标浓度分别超过Ⅲ类水质标准0.7倍、0.8倍、2.5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城镇垃圾沿河倾倒,加重污染隐患。
现有的生态水泥、制砖、采煤、造纸、酿酒等各类工矿企业仍在发展,有些企业对环境保护不重视,技术设备落后,废水、废渣和工程弃土随意抛入河中,造成严重污染。风电项目普遍造成植被破坏,特别是湿地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生态退化。
农业污染严重:赤水河流域特别是上游农业垦殖密度高,耕地中81%为旱地,43%是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农药农膜使用、化肥施用、秸秆焚烧、牲畜粪便等影响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施用的化肥、农药大部分“顺坡而下”进入了赤水河,致使赤水河流域水体大部分总氮超标,最高为云南进入贵州断面,超标6.8倍。赤水河流域水体总氮浓度呈上游高于下游、支流高于干流的特征,与流域耕地分布特征相符。
城镇化带来的生态问题:流域内有大量城镇和乡村,居住着600 多万人和养殖大量家禽家畜,日常生产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排放量非常大。塑料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等对小城镇及周边农村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分散的乡村排污在通过较长的溪沟和自然河道、沼泽自净后,大多数污染物被植物吸收或固定,而许多村庄都靠近河边聚集,对污染物的处理不当,使污染更加明显。城镇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医疗垃圾、汽车尾气、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还有泥土、石块、混凝土块、废砖、废木料、旧管道、电气废料等也混入城镇生活垃圾中。在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有环保意识,不能只重视经济发展指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只强调“项目立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也要有足够的“环境兴镇”意识。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压力增加,迫使一些地方在引进企业时,不考虑生产工艺及当地环境容量和相应的环保措施。沿途的城镇建设,使很多本来具有生态功能的区域变成了没有生命力的水泥面,降低了河流和溪沟的自净能力,快速形成的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自媒体等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使全社会都来关注环境保护。注重将自然保护知识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系列中去,可以尝试在小学、中学以及党校开设自然保护知识课堂,通过正规性教育去影响未成年人及管理决策者。可以充分将自豪教育纳入当地学校课程,让当地学生对家乡的资源有认同感。通过开展生态公民培育,传播公民生态知识,规范公民生态行为。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让付出者得利,让享用者出钱。在以区域性补偿的前提下,对当地耗水和高排放企业收取生态资源费,可采用税费形式按比例收取,以生态效益补偿形式直补到人,并引出第三方效益评估机制,真正通过生态补偿调动保护者的积极性。
促进植被恢复:充分利用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土地整治等工程项目,加强河道治理和生态河堤修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增强水源涵养和水体净化能力,促进上游地区植被恢复。拒绝单一纯林,根据立地条件和实际情况,林、灌、草结合,建设生态廊道,尽量采用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或培育近自然林,实现生态功能,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利用人工湿地等手段,分散式建置湿地植被,让人工湿地参与污水处理普遍化。
以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结合流域工业化发展特点,加快转变传统农业格局,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上游区域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将赤水河流域内的生态产品作认真的清理和推介,提高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加社区在利用生态发展经济方面的动力。推动流域内绿色食品的生态认证,向市场提供高端产品,鼓励民众绿色经营,充分利用网商等现代手段,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同流域生态产品。推动生态家园理念,增强村落生态自净能力,实现垃圾、污水等废物内循环,以品牌和示范效应,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继续加大执法力度,运用好林业“六个严禁”和环保“六个一律”行动,加大对违排的查处,规范排放标准。第一,因地制宜,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引导村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河边生物隔离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第二,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农村改水、改厕、改圈工作,因地制宜处置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力发展沼气,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第三,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划定畜禽禁养红线,规范规模养殖场(户)布局,抓好养殖场(户)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严格控制影响环境的工程项目:有些项目表面上看是清洁环保的,但事实上确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在赤水河上游地区普遍建设的风电项目,在运输、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造成大范围的植被破坏和土地扰动,特别是湿地生态系统崩溃,类似项目应该严格禁止再建设。
整合资源试点建设国家公园制度:中共十八大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在充分摸清自然资源的属性和功能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实行统一调配和保护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到“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建设已经不是建与不建的讨论,而是一定要建,且是主体。赤水河流域作为一个流域生态系统,已经有各种自然资源的多种保护形式,完全符合国家建立国家公园的宗旨,可以按国家公园建设的要求,建立赤水河流域国家公园。
此外,还需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贵州省功能区规划》及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提名地保护要求,科学划定生态功能保护红线,确保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使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生态环境保护区环境功能主要为构筑流域两岸生态安全屏障,区内要禁止新建白酒、化工、造纸、涉重金属、煤炭和其他矿产采选类等易造成水体污染的项目和破坏地貌、生态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相关活动。
(该文内容发表于《贵州林业科技》2018年第一期,图片来自网络)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