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评论 > 热点评论 > 正文 站内导航

【观点】如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媒体:中国环境报  作者:胡国成 蔡锦兴 赵晓
专业号:南涧县林业局 2023/7/6 10:51:17
如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胡国成 蔡锦兴 赵晓丽 周乐昕 张海 李利军 尚玉梅 李静云 陈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率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笔者一行近日赴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和肇庆市进行调研,详细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与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初步建立跨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粤港澳三地自然地理空间邻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相互性,决定了粤港澳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作为一个共同体来考虑。粤港澳三地强化合作交流,初步建立跨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协同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不断深入。2023年,科学技术部设置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依托国家和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持续系统跟踪陆地、海洋、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变化趋势,建立综合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为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与动态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广东省已经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个;建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国家级海洋公园6个,保护区数量居全国前列。华南国家植物园、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取得突破进展。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立大湾区珍稀动植物保育、繁育中心及基地。

外来物种入侵得到有效控制。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部门加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海关检疫等多部门合作,联防联控外来入侵物种;完善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管理制度,加大对引进物种的检验检疫力度;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环境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和安全控制体系。

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一是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志愿者、管理部门及公益组织的作用,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宣传;二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普通群众切实体会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是依托国家级野外台站及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环境保护宣教基地,传播生态文明思想。

调研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同时发现,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技术创新和应用等领域存在短板和不足。

一是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收集、分析和共享存在不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缺乏系统性的总体规划和大数据平台,存在交叉重复和空缺,同时缺乏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信息的融合、集成和深度分析。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变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基础数据都欠缺。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数据共享和协同存在困难。

二是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存在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既传统又新兴的学科,基因组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武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处理基因组学数据方面存在挑战。

三是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和管理技术应用亟须加强。人工智能监测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受限于监测数据质量、分析模型准确性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等问题。生物控制技术的研发需要综合考虑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性、环境效益和社会接受度等因素,同时结合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性,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是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的协调性仍有欠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能交叉重叠、多头管理造成行政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且会影响问责机制的落实。司法执法监管职能不够健全,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诉讼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的协调性还有待加强。

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不足。受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基层生物多样性实质性措施及投入不足,距离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具有较大差距。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投入的经费低于污染治理的专项经费。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保护措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笔者建议如下: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粤港澳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作机制,推动纳入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议事日程。统筹整合三地科研院所、高校、自然保护区等主体,推动建立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深入开展跨地区、跨学科、跨界别的合作。探索成立粤港澳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

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监测与评估。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基本情况调查,全面摸清家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基因组测序领域的优势,整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调查数据,构建生物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监测体系,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和敏感区域,开展濒危物种与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长期观测研究。

构建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整合优化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公园,加强红树林湿地、迁飞候鸟繁殖停歇越冬地等典型生境保护与建设,联合打造粤港澳三地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廊道。依托珠三角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网络,构建具有大湾区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选择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珍稀濒危物种,建设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建立大湾区珍稀动物保育、繁育、培育中心及野化基地,保护候鸟生态廊道和生物洄游通道;推进中华白海豚、海龟等重要物种救护能力建设;开展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大湾区特有物种保护成效评估,实施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回顾性评估。

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力度。加快完善生物物种出入境管理制度,严防外来物种入侵。推动将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纳入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议事日程,加强联合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外来物种入侵防控重大问题。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重点管理外来物种入侵名录,联合开展关键区域和重点物种防治。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构筑共同治理格局,建立外来物种入侵普查监测制度。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共享。将无人机、小型卫星低空遥感、热红外遥感等新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结合,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相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借助物联网、数据自动传输等先进技术,实现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即时共享、深度挖掘和可视化呈现。

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模型和算法,对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模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图像识别算法,自动识别和分类物种,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决策管理的定量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整体水平,促进南药、热带花卉等遗传资源的科学利用,发展生物多样性产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形成相对稳定的智力资源平台和工作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发展研讨,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教。建立和扩大粤港澳三地生物多样性宣教工作的区域协作机制,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点形成联合互动模式。依托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等,加强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进一步创新宣教基地生态价值转化方式,充分利用融媒体、短视频等平台扩大影响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工作。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鼓励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探索建立碳汇交易市场,发挥生态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作用。鼓励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和企业家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基金,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作用。

本文作者系生态环境部党校2023年春季学期处级干部进修班生物多样性调研组成员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3-07/05/content_87923.htm

阅读 570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