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张锐 夏静
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胜利举办。大会以“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设中国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国际湿地大会,也是该大会首次在国际湿地城市举行。
湿地是“地球之肾”,不仅用丰富的给养滋养了生命,也孕育出了灿烂悠久的人类文明。本届湿地大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特别是通过了《武汉宣言》,审议通过《2025后全球湿地保护发展战略框架》,成为与会各方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解。
履约30年,中国湿地保护成就斐然
11月6日,“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在武汉东湖落雁景区揭幕。展览通过图片、视频、互动体验等形式,对中国履约30周年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展现中国湿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的多种需求。5635万公顷湿地,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名片。中国现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1021处省级重要湿地。目前,全球共有国际湿地城市43个,其中,中国拥有13个,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还两次获得《湿地公约》秘书处颁发的“湿地公约奖”。
不少与会专家认为,30年来,中国实现了湿地保护事业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的湿地保护经历了摸清家底夯实基础、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三个阶段,并随着今年6月湿地保护法的施行,阔步走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拥有中国最大复合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第三位。近年来,湖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实施退耕还湿近30万亩。
漫步在青山江滩,今年76岁的武汉青山区市民胡昇感慨不已。他在离长江岸边不到2公里的地方生活了65年,见证了青山江滩的蝶变。那个从前码头密布的岸线,变成了会呼吸的江滩。青山江滩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首创在长江一级干堤上采用“似堤非堤”的缓坡微地形手法,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打造立体式生态园林景观,在武汉“两江四岸”江滩公园中绿化率最高。
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东方智慧”,与湿地保护同道共享
波光粼粼的水面,随风摇曳的芦苇,不绝于耳的鸟鸣,沁人心脾的空气……国际重要湿地、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全球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越冬地、停歇地和繁殖地,被誉为“鸟类天堂”“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
“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测、调度指挥和实景模拟。”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谭文卓介绍,系统自2021年7月起投入试运行,是武汉市“智慧湿地”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系统已经沉淀了240万条声纹信息,识别了224种鸟类。给豆雁、普通鸬鹚安装的背负式卫星跟踪器,清晰记载了它们在全球尺度上的历史飞行轨迹。与此同时,系统还可以进行退水时间模拟、游客流量模拟、富营养化推演,为湿地保护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撑。
中国是全球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涵盖《湿地公约》定义的所有湿地类型。中国的湿地保护实践,毫无疑问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1月12日,“湿地保护的东方智慧——国际组织的助力及观察”论坛,分享了即将出版的《理水善业——湿地保护的中国智慧》一书。此书从10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湿地法规政策、湿地保护网络、生态管护制度、湿地使者行动等,向世界推广中国湿地保护经验。
英国鸟类保护皇家协会高级政策官员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说:“我一直在从事黄海沿岸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对我和其他许多关心黄海沿岸水鸟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启发。中国的滨海湿地保护成效显著,具有全球影响力。”
寰球携手,共护“地球之肾”
中国淡水资源的96%,储存在湿地当中;全球40%的物种,生活在湿地中……然而,自《湿地公约》缔结51年以来,尽管目前已指定2466个国际重要湿地,认定了43个湿地城市,发起了19项区域倡议,自然湿地仍然减少了35%。更令人警醒的是,湿地退化消失速度是森林的3倍。湿地的保护需要世界的携手。
由于很多水鸟是长距离迁徙鸟类,生境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旦它们的越冬地、停歇地或繁殖地中的一处出现保护缺失,可能就会让迁飞通道上其他地区作出的努力付诸东流。全球有9条候鸟迁飞通道,4条经过中国。
“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缔结于1971年的《湿地公约》,其初心就是关注迁徙水鸟和栖息地的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二级巡视员杨锋伟说。中国指定了国际重要湿地,认定了国家重要湿地和省级重要湿地,建设了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和湿地保护小区,几乎涵盖了迁飞通道上所有关键节点。未来,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这展现了中国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决心。
红树林有着“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中国55%以上的红树林纳入了自然保护地,红树林面积已由21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到2.7万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介绍,湿地大会后,中国将在深圳市打造全球首个红树林保护交流合作的“国际红树林中心”,全面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为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
同住地球村,命运紧相连。《湿地公约》是最早的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之一,目前缔约方已发展到172个。
作为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武汉宣言》呼吁各方,以强烈意愿和实际行动,促进各类湿地的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
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春峰说,《武汉宣言》是各方共同意愿和行动的汇聚,是向各国发出的号召,体现了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以及对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引领。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4日 04版)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