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云南 > 正文 站内导航

中华桫椤

媒体:网络  作者:内详
专业号:剑川县林业和草原局 2024/11/15 16:09:16

媒体:网络  作者:佚名

等级

国家二级保护

形态特征

茎干高达5米或更高,直径15-30厘米。叶柄长达45厘米,近基部深红棕色,具短刺和疣突,向上色渐淡,上面有宽沟,两外侧各有一条气囊线,直达叶轴,但间隔渐疏远;叶柄基部的鳞片长达2厘米,宽约1.5毫米,黑棕色,有光泽,坚硬,边缘薄而早落;叶片长2米,宽1米,长圆形;叶轴下部红棕色,下面具星散小疣,上部棕黄色,其下面粗糙;三回羽状深裂,羽片约15对,披针形,长达60厘米,宽达17厘米,先端渐尖,羽轴上面有沟槽,密被红棕色刚毛,下面禾秆色,具疣突,上半部被灰白色弯曲毛;小羽片多达30对,无柄,平展,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尾尖,基部阔楔形或近截形,长6-10厘米,宽1.3-2厘米,相距1.5厘米间隔,深裂至三分之二或几达小羽轴,裂片基部合生,主脉间隔3.5-4.5毫米,小羽轴两面密被卷曲的淡棕色软毛,连同主脉下面疏被薄的勺状淡棕色鳞片。裂片长方形,较薄,边缘具小圆锯齿,侧脉达13对,2叉,少数3叉或单一。叶干后纸质,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不育小羽片的主脉背面常有少数近于泡状的苍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主脉,每裂片约3-6对,囊群盖膜质,仅于主脉一侧附着在囊托基部,成熟时反折如鳞片状覆盖在主肋上,隔丝不较孢子囊长。

识别要点

树状蕨类植物。具高大主干,茎干高达5米或更高;叶大型,为三回羽状深裂,孢子囊群生于叶片远轴面。中华桫椤与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刺桫椤(A. spinulosa )非常相似,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刺桫椤的叶柄、叶轴至羽轴基部具尖刺,羽轴和小羽轴 远轴面密被鳞片(无毛);而中华桫椤仅叶 柄基部有少量短刺,羽轴和小羽轴远轴面被较多棕色软毛。

生境

沟谷林中

居群

中华桫椤分布区较窄。在云南屏边县的大围山发现有天然成片集中分布的中华桫椤种群,个体数目约3000株。2016年4月,在云开山保护区大雾岭片区的一个沟谷内发现了中华桫椤的自然群落,约300米×30米的沟谷范围内共有成株25株,幼株12株。

海拔

700-2100米

保护价值

桫椤科植物是一个较古老的类群,被称为“活化石”,在距今大约 1.8 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桫椤曾经非常繁盛,经过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分布范围急剧缩小,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中华桫椤株形美观别致,可供欣赏。

致危因子

本种孢子体生长缓慢,生殖周期较长,孢子萌发和和配子体发育以及配子的交配都需要温和而湿润的环境。由于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现存分布区内生境趋向干燥,致使配子体生殖环节受到严重妨碍,林下幼株稀少。加之茎干可作药用和用来栽培附生兰类,致常被人砍伐,植株日益减少,有的分布点已消失,垂直分布的下限也随植被的缩小而上升。若不进行保护,将会导致分布区缩小。

保护现状

本种有的分布区虽已包括在自然保护区内,但有的分布地区尚未加以重视。

保护建议

建议对中华桫椤自然群体的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并可以有计划将其引种到其它适合它生长的生境。

分布

广东、广西、西藏、云南

阅读 100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