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姑娘们深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西北部的荒芜沙漠地带,开启了与自然抗争、治理沙漠、植树造林的伟大征程。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治沙连虽历经人员更迭,但她们的精神始终如一,为塞北大漠的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一座历史性的丰碑。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示范点 安琪 摄
50年前,榆阳区补浪河乡一处叫“大水湾”的地方饱受风沙肆虐。为响应党中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1974年5月14日,榆林补浪河公社党委决定成立一支女子治沙突击队。随后,54名女子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组成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长城姑娘治沙连。治沙连的姑娘们深入补浪河大水湾黑风口这块荒凉的大沙漠,拉开了战天斗地、治沙造林的序幕。
“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住的不好吃的也不行,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68岁的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第一代女民兵贺莎莲说。脚下是茫茫碱滩,周围是连绵沙丘,肆虐的风沙从早到晚刮个不停。姑娘们住的是自己搭的“柳笆庵子”,吃的是青稞面窝头、冷水拌炒面,饭碗里经常有风刮来的沙子,半年间全连吃不上一顿青菜。她们推沙梁、造田地、栽树苗,靠的是几十把铁锹和几辆破架子车,靠的是人拉肩扛、吃苦流汗,和风沙搏战。尽管条件恶劣,但姑娘们以苦为乐,信心十足,争先恐后地植绿造林,一心想着多栽树、多造林,黄沙总会变成绿洲。
经过初期艰苦奋斗的10年,治沙姑娘们以惊人的毅力,靠人拉肩扛,硬是推平了座座沙丘、治理了万亩荒漠,使漫天飞沙的荒漠变成了“林成网、树成行”的大漠绿洲,也为后人接续治沙造林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的50年里,15任连长、480余名女民兵们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成功推平了800余座沙丘。她们共同营造了33条、长达12.5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挖掘了15眼机井,并修建了35公里的引水渠。她们还种下了900多亩畜草、420多亩花棒等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栽植了3000亩的樟子松、35万株柳树和杨树,总共治理了1.42万亩的荒漠地区。毛乌素沙地榆林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建成,林木覆盖率达34.8%,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荒滩大漠上出现一片片沙海绿洲。昔日寸草不生、人迹罕至的茫茫荒漠呈现出无限生机。
“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凭借着“能吃苦、能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治沙姑娘在改善生态中生死鏖战,换来了如今累累硕果。
毛乌素沙地治理情况
50年来,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原林业部、全国妇联表彰为“新长征突击队”“绿化祖国突击队”“三八红旗单位”;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学雷锋先进集体”;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治沙英雄女民兵连”荣誉称号;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原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单位”等23项省(军)级以上表彰。
如今,女子治沙连基地已成为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观光休憩等于一体的示范基地,近年来累计吸引约60万人次来这里参观学习。
自从基地增加了观光旅游的项目,治沙连进一步加强了对林区的巡护与监测。目前,民兵贺莎莲成立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发挥所长,助老、助残、助困,有十几位老兵参与其中。“童军老连长、席永翠指导员、第五任连长肖翠丽,还有边振玲、边步慧等人,大家都在继续发光发热。”贺莎莲说。
沿着先辈留下的坚实印迹,女子治沙连坚持不懈地呵护着那片在沙漠中绽放的绿洲奇迹,她们对绿色的执着与热爱永不止息。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