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学做先进报送平台 > 先进个人事迹 > 正文 站内导航

给朱鹮当"奶爸",他当了33年!

媒体:陕西日报  作者:陶玉琼 张恤民
专业号:陕西朱鹮保护区 2023/6/13 15:05:50

经过42年的不懈努力,洋县的7只朱鹮“开枝散叶”,野外种群数量已发展到9000多只。它们飞出洋县,飞越秦岭,飞向全国,飞到海外。随着新一个繁殖季的到来,朱鹮种群数量今年有望突破万只

给朱鹮当“奶爸”,他当了33年!

“就跟拉扯自己的娃儿一样,它们的一举一动,揪着我的心。”5月22日1时许,已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饲养部部长刘义依旧毫无睡意,他神情专注地守候在朱鹮育雏箱旁,静心观察着一只刚出生半个月的雏鸟。

这只朱鹮幼鸟出生后因食欲欠佳,身体状态很不好,目前处于危险期。为了照顾它,刘义已经连着好多天都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了。

“一想到它没精打采的样子,我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只有守在它旁边,才能觉得安心一些。”刘义说,朱鹮幼鸟就和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需要一刻不离地精心照料,他必须当好“奶爸”。

给朱鹮当“奶爸”,刘义已经当了33年!

结缘,成为“牧鹮人”

1990年,25岁的刘义响应洋县政府号召,成为朱鹮保护站的一员,参与为期3个月的朱鹮保护项目。

那段日子,刘义每天跟随朱鹮保护专家,在朱鹮的夜宿地和觅食地穿梭,蹲在田间地头认真记录朱鹮的活动情况。当时,不少人觉得如此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枯燥乏味,但是刘义却乐在其中。专家们敬业的精神在年轻的刘义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于是,3个月结束后,他义无反顾地留在了保护站。

从此,刘义与朱鹮结下了不解之缘,保护朱鹮也成为他最为骄傲、最津津乐道的工作。

“刘荫增老师是朱鹮保护的先驱和榜样,更是个干实事的人。他的热情和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不只是朱鹮保护的知识。”刘义说,能成为一名“牧鹮人”,参与朱鹮的保护工作,是一种幸运,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

刘义最开始干的是朱鹮的野外巡护工作。

野外巡护十分辛苦,除了不停地奔波,还要忍受艰苦的自然条件。刘义告诉记者,野外巡护时时充满“惊险”,每天都面临各种“战斗”。尤其到了夏季,穿梭在树林中的他们常常会遇到蛇、蚊虫和黄蜂,衣服也常被荆棘挂破,皮肤被擦伤更是“家常便饭”。每年3月至7月,朱鹮进入繁殖期,刘义和同事们便迎来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候。他们会在朱鹮栖息的树下及与鸟巢平行20米外的地方各搭一个值班棚和观察棚,不分昼夜进行观察守护,一旦朱鹮搬家,他们也要跟着搬,必须做到对每个巢、每枚卵、每只鸟心中有数。

“朱鹮飞到哪里,我们就把‘家’安在哪里。我们每天眼睛盯着朱鹮,心里想着朱鹮,甚至夜里梦到的,都是朱鹮。”刘义说,为确保每一只幼鸟安然无恙地破壳、成长,他们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还通过在巢树上涂黄油、包铁皮、绑刀片、挂伞形防护罩等防止蛇、黄鼠狼和其他动物攀爬到巢内影响朱鹮繁殖,并在树下布好尼龙网,以防小朱鹮掉落。

刘义说,那时,他们一天24小时吃住在山上,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山泉水。山里交通、信息闭塞,没有手机,唯一与外界沟通的只有朱鹮站配备的一部无线电台,每天8时与县城的保护站联系一次,汇报前一天的工作和当天的工作安排。这样的生活,没有一个人抱怨,只要看到朱鹮美丽的身影,他们打心里觉得高兴,也打心里觉得再辛苦都值得。

由于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刘义很快成为巡护主力队员。

扎根,渐成“土专家”

1992年,朱鹮生态园落成,刘义从野外保护转岗到人工饲养。岗位的转换让刘义迎来了新的挑战——朱鹮的饲养、繁育、救护可不简单,从了解雌雄配对、选卵育雏、幼鸟孵化等知识,到把控温度湿度、饲料配比、开食时间……刘义从零开始学习摸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朱鹮保护站里第一只人工孵化幼鸟破壳而出。当时因遇到恶劣天气影响,一只朱鹮弃巢,技术员们便将弃巢中的卵带回饲养部进行人工孵化,本来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竟成功了。这一突破让大家喜出望外,也坚定了刘义对饲养、繁育和救护朱鹮的信心。1996年,刘义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凭经验在一年内繁育出11只朱鹮,成为名副其实的朱鹮孵化“土专家”。此后,他工作越发得心应手,曾先后到我国秦皇岛和日本新潟县等地开展相关技术指导和人工繁育工作。

“攻克了人工孵化的温度、湿度,幼鸟育雏时期的饲料配方,人工孵化成功率逐年提高。目前,我们的技术已被推广到国内好多地方,甚至日本、韩国等都向我们学习。”刘义兴奋地说。

饲养部不仅负责朱鹮的人工繁育、救助等工作,还肩负着人工繁育朱鹮的野化训练任务。如今,随着人工繁育朱鹮数量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朱鹮要被放回野外,扩大野生朱鹮的种群。每次放飞野化朱鹮时,刘义都恋恋不舍,他总是望着远去的美丽身影忍不住念叨:“它们回到大自然能适应吗?”“能躲过天敌吗?”“我们还能再相见吗?”……

多年来,刘义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把自己紧紧地铆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辛勤工作、不断探索,先后呵护繁育幼鸟200多只,每年救助朱鹮100只左右。

 

守望,让更多朱鹮振翅翱翔

今年是刘义参与朱鹮保护工作的第33年,从一名巡护员到巡护站站长,再到饲养部部长,在保护朱鹮这条路上,刘义走得艰辛,却走得坚实又自信。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野外朱鹮救护,到人工繁育实验;从朱鹮环志标识、种群谱系建立,到野化放飞成功;从核心区域保护,到建立异地种群……在无数个像刘义一样的“牧鹮人”辛勤付出下,我国朱鹮保护拯救工作逐步实现了由“抢救性人工繁育”向“扩大栖息地”和“增大野外种群”的历史性转变。

“几代人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作为其中一分子,我深感自豪。”提起保护朱鹮的历程,刘义感慨万分。

山岭无言,数字为证。经过42年的不懈努力,洋县的7只朱鹮“开枝散叶”,野外种群数量已发展到9000多只,种群濒临灭绝的命运得到逆转。它们飞出洋县,飞越秦岭,飞向全国,飞到海外。

眼下,正是朱鹮繁殖季节,众多新生的朱鹮幼鸟又将使朱鹮数量迈上新台阶。

“经过前期的监测和调查,目前汉中洋县和城固两地大概有600多个巢,新生幼鸟有望突破1000只。”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牛克胜表示,朱鹮种群数量今年有望突破万只大关。

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东方宝石”,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翱翔。我们也相信,每一只振翅高飞的身影后,一定追随着“牧鹮人”热切又温情的目光。

阅读 973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