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两山成果报送平台 > 成果典型事例 > 正文 站内导航

不忘初心的变化与传承——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

媒体:原创  作者:山西省林草局
专业号:山西省林草局 2024/3/13 10:41: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天性就“封闭”的林业,以及林草工作者们来说,在新时代10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机遇。我想,几十年前,大概没有几个人会明白所谓“生态文明”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不会想象出来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这个国家,乃至自己周身,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如今,那些完整经历了这几十年风雨的老一辈林业工作者们,心中的欣慰与澎湃,也是感受最深刻的。

老者的回忆

年近八十的郭喜住在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村,步履蹒跚的他每次走出家门,都要向西,不远处公路对面的杨树林张望一番--那是他三十年前与别人一同亲手栽下的树,横竖成行,苍劲屹立。

“那会儿栽活一棵树,可费劲儿了。”

栽植过程的艰辛,让他分外珍惜这些绿色的生命,而三十多年来看着它们一点点长高,他渐渐地,将它们看作了自己的孩子。

1980年6月,杨树林局成立,他被分配进林场,成为林局第一代的护林者。

“以前是砍,后面慢慢不让砍了,就是个种了。”

国家迅速强化林业保护机制,相继出台《森林法》以及禁止乱砍滥伐的条例,设立植树节,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

长年的无可持续性采伐已经开始让同朔地区处于生态崩溃的边缘:土地荒漠化加剧,风沙天与日俱增,气候逐年干燥…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树局第一代护林者挽起臂膀,响应国家号召,在自己曾经砍伐过的土地上,种下一棵棵希望的树苗,用自己的行动来让整个社会慢慢地意识到生态保护的意义。

“那会儿哪有机械,就像深的大坑,一个人一天挖不了几个。”

顶着没有遮蔽的日头,正当壮年的男人们光着膀子,挥舞起锄头、铁锹,将失去的绿色重新固定在这热得发烫的土地上。

没有水,他们从村里的水井打,肩挑着一桶一桶地运;天旱不好成活,他们反复补种,期待着这些生命能早日扎根。

种是一方面,而守护又是另一方面的事了。

“种得累人,管起来更麻烦。”

同样年近八十的乔应贵对此更是深有感慨。

离村近的林子,经常受到牛羊的“侵扰”,每天得进行至少三次的巡护。而离村远的林子,有些距离场部二十多里甚至更远,护林员骑着自行车,走着坑坑洼洼的土路,日出而至,日落而归,咸菜窝头,一瓶凉水,日复一日,雨雪作陪。

“想要护住,你还得说好话。”

除了责任心强,也得学会八面玲珑。那时老百姓的护林意识整体低下,当出现诸如伐木取柴、牛羊进林或是上坟烧纸的情况,护林员们除了警告、制止,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不仅仅是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也是一种无奈之举:缺乏必要的通信联络手段,无法及时上报,只能就地自主解决。大部分百姓在解释过后都能自觉配合,但护林员们偶尔也会遭到白眼,辱骂,甚至于拳打脚踢。

“那样只能骑车跑了,等到跑回林场,再叫派出所人一起回来时,人早就没影儿了。”乔应贵无奈笑道。

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力,也往往得不到相应的理解与支持,为了守护者森林,他们举步维艰。

九十年代进入林场工作的郭永强曾经不止一次听他们唠叨与抱怨,时间久了,这唠叨依然不减,他感慨说,这些老家伙们都是受了大罪的。

郭永强没经历过这些,他来时,造林已经采用机械压条的方式,省时省力,而护林员们脚下的装备,则已变成快捷的小摩托了。

早晨八点左右,郭树森、乔军推着摩托走出家门。两个小辈儿都是在九十年代末接替上一辈的工作,继续守护着来之不易的森林。

如今,他们的手机里安装着巡护软件,在巡护过程中若发现任何问题,他们只需拍照,简短写明情况,上传,林场便能立即接收,做出处理。

他们也不必再为自己的人身操心,几十年来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全民保护森林意识的提高,大家都很自觉地不去触碰底线:拾柴不再砍伐,畜牧绕过林地,上坟不烧纸,林内不抽烟…

他们骑着摩托,不多时便进入自己的管护区域。在这里,老一辈栽下的杨树都已数米甚至于十数米之高,而他们在近几年栽下的樟子松幼树,在高大杨树的遮风蔽日下,正茁壮成长着。

困境

“二农民”,这是八九十年代人们给林业工作者最恰当的比喻。当真正踏入这个行业,赵平瞬间就体会到了这个比喻是多么贴切。

1992年7月,他从林校毕业,被分配至九梁洼林场工作。报道的第一天,他从市里坐将近两小时的长途车,下车后背着行囊又沿着土路步行几公里才到达当时的场部。

场部处在村子之中,几排破烂的平房,纸糊的小窗,阴暗潮湿的内屋,屋中一个火炉,一个土炕,几层苇席铺成床垫,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了工作。

春季时,他们忙于营林生产与苗圃建设,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夏秋时节天气炎热,他们摇着纸扇,喝着井里打上来的凉水,顿顿吃着没有油水的土豆白菜;冬天里生炉子,满屋弥漫呛人的白烟灰尘,吃的更只有腌菜土豆。

这样的艰苦不是个例,彼时杨树林局下的每个林场都是相同的境遇。整个林业系统长期得不到相关政策的扶持,自我造血能力又不足,基层工作人员薪资多年没有增加,甚至连现有的基本工资都难以及时兑现。

许多人为此不堪忍受生活重担,外出求生。但更多的人选择留了下来,支撑着他们在“没地位、没前途”的苦闷中坚持前行的,是肩负构筑安定生态屏障的责任,是从身边老一辈们传承下来的奉献精神。

精神传承

五六十年代,右玉地区流传着一首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在家一身土,出门不见人。”

其实不仅是右玉,整个晋西北,同朔地区的生态条件都极为恶劣:降水量少,寒霜期长,土地沙化严重,且盐碱度偏高。在这里要想种活一棵树,需付出的劳动与执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而右玉人民,靠着不卑不亢、不懈怠、不放弃的意志,坏了一把又一把铁锹,烂了一双又一双布鞋,将森林覆盖率为0.3%的不毛之地硬生生地改造成了覆盖率将近60%的“塞上绿洲”。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赞颂右玉精神:“要有功成不在我的境界,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这样的话,对于以建设“秀美山川”为己任的我们而言,是一种鼓舞,一份前行的动力。

这就是右玉精神的传承。

从2018年起,我们每年都来到右玉,助推荒山造林的任务,踏上这片黄土地,向四周眺望,远处可见的山丘、平原,绿油油的松树波涛阵阵。我们惊叹,我们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我们心中暗自憋着一口劲儿。

从六十多年前就开始的,老一辈林业工作者的奋斗史,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从一到十,到一百的践行理想信念。而现在,我们不必再顶着风沙,不必再徒步行走几十里路,不必再喝着冷水,吃着干瘪的莜面窝窝。我们有绵延的森海替我们遮住砂砾,我们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将我们送至田间地头,我们能够享受到一日三餐的热食,我们可以用机械进行穴整整地,我们用经过改良而适合生长的树种来提高成活率……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更加轻松地去实现“绿水青山”,那么,倘若我们不努力,不加倍努力,我们又何以为传承右玉精神而感到自豪呢?

一同来到右玉的同志们,有四五十岁的老工人,也有刚刚毕业考进来的年轻后生,大家在宣誓时,举起的拳头都是紧握的,眼中的坚定都是岿然的。

变化

四月,林场最忙碌的春季造林期。

老工人黄贵宝负责施工质量监督,以及造林地面积勘测。傍晚时分,他回到场部,将手持GPS设备递给技术人员吕继亮,后者迅速将设备连接至电脑,通过软件导入数据,转换,小班位置与面积立即显示出来。随即,吕继亮根据坐标,将地块导入地形图,须臾之间便将工程位置图制作完毕。

整个过程,黄贵宝在一旁一言不发地看着,心中则不住称奇。

他记得二十年前,技术人员拿到采集数据后,先是拿尺子在地形图上手工丈量、笔描,然后拿一张半透明的坐标格子纸,聚精会神地数着格子,确认面积,全过程少说也得有一个小时。

再后来,有了专业的设备,面积无需专门去数,但上图还是得重复手工的操作,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其与实地情况出现较大的误差。

而如今,全微机操作,除了省时省力,误差也可以降至与实际所差无几。

变化体现在林场工作的方方面面。

上级下发的文件,如今可以用oa办公系统下载,林场能第一时间了解文件精神,也省去了到林局去取的麻烦。

财务实现全微机操作,对账、审核、结算、查询,一目了然。

还有无人机巡护巡查的引进,以及前述的巡护系统,护林员的巡护路线、巡护时间、当前位置,都能做到全程掌握。

而最能让我感慨的,是工作环境的改善。2010年左右开始,所有林场陆陆续续地搬进了新建的楼房,配备专门的宿舍、食堂,夏天有风扇,冬天有地暖。这十几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林业的不断重视与加大投入,我们有了稳定且持续增长的薪资收入,而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我们的生活有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如今的年轻人,不必再去经历我们曾经历过的困境,不必再为生计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抉择。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整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即便是小到基层林场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心境的变化,从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到富强的喜悦,以及从“自扫一屋”的物质追求,到“胸怀天下”的精神飞跃:俞是享受到生活的美好,俞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俞是坚守,愈发为这份坚守而豪迈与奋进。

莫忘初心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林草发展事业也一直处于重要的转折与变革之中,一直都经历着从木材生产为主到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时至今日,亦是如此。

从“三北”防护林工程,到天然林保护工程,再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这几十年来,我们的营造林从未停止。从国有林场改革,到十九大后林业的改革,我们每一个林业工作者都或多或少地感受着时代变迁,时而激昂,时而迷茫。其实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一直都是观念与方式的与时俱进,也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探索实践。对于林草,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也一直都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森林资源对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追求。只要坚持这个目的,那置身于飞速变化着的社会洪流之中的我们就永远会以适合当前时代的新思维、新方式,接受时代的呼唤与洗礼。

不忘初心,方能传承过去优良的传统。

不忘初心,方得更为光明的未来!

阅读 613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