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知道罗发涛的名字,是从陕西省林木种苗站的工作人员口中,因为他是陕西全省林业系统三位“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之一。而当笔者见到罗发涛之时,却有点难以相信眼前之人就是那个在林业生产一线奋斗了近 30 年、安康油茶良种基地建设领头人、带领茶农脱贫致富的老林业人。
站在笔者面前的罗发涛,看起来更像一个儒雅的大学教授——高高的个子,乌黑的头发,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笑眯眯的,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却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其实,除了安康市汉滨区林木种苗站站长这个职务以外,罗发涛还身兼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油茶技术协作组成员、中共安康市党代会代表、安康
市人大农工委委员和汉滨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他还获得过 9 项国家专利、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省林业厅林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安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汉滨区劳动模范等各种奖励和荣誉。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笔者不得不说,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很像知识分子、勤思考、能实干的林业工作者,才能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零开始,填补油茶产业空白
安康历史上曾经种植过油茶,现在还有古老的油茶树存活。但那已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了,几乎无证可查。2008 年,国家开始推动油茶发展。也正是在这一年,罗发涛开始担任安康市汉滨区林木种苗站站长,他就开始琢磨着要在当地种植油茶,发展油茶产业。可当时,竟然找不到什么有力证据能证明可以在汉滨区种油茶。在官方和学术界,陕西从来都不是油茶的主产区,安康自不例外。留在人们脑海当中的,只有 1970 年代一次失败的种植记录。当时政府发动群众在山坡上广种油茶,却是广种薄收,也没有加工厂收购油茶果,让老百姓白忙活一场,造成了负面影响。1970 年代的《安康农业区划》曾有记载:安乐乡一农民担了百余斤油茶果,跑遍附近的安乐、恒口、石转三个供销社都被拒绝收购。他便深感绝望,把果子倒进河里,回家把油茶树也砍了。不过,罗发涛却发现了这个反面典型事例的正面意义——这说明汉滨区曾经种植过油茶,而且开花结果了啊!这不是说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油茶生长吗?!在向相关领导争取油茶立项时,这本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安康农业区划》就成了一个有力证据。
回忆起当年的创业之时,罗发涛说,油茶产业以前没人做过,简直就是在白纸上作画。首先,他得向人们证明“陕南出产油茶”,改变有关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认识,然后才有可能申请油茶项目,油茶产业才能有一个落脚点,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当他刚提出要种植油茶时,人们难以理解,再加上当地曾经失败的种植经历,社会上的怀疑、指责纷至沓来。好在林业局的领导慧眼识珠,认可了罗发涛的建议,派人到南方的油茶种植大省考察,并在全区进行油茶普查。罗发涛也抓住一切机会向各级领导介绍油茶,阐述抢抓油茶发展契机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甚至,他还把自己写的《关于赴湖南、浙江一带考察油茶产业的报告》,“越级”上报给国家有关部委、省林业厅和市、区各级领导,以至于有人不禁疑惑,这个素来沉稳的小伙子是不是对油茶着魔了?
其实,这件事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罗发涛学者一样的钻研精神和胆气才识,正是有了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敢想敢干
的魄力,才能披荆斩棘、排除困难,发展起安康的油茶产业,填补了陕西油茶生产的空白。对各级领导,他要介绍情况、争
取支持、争取资金;对山区农民,他要耐心劝说让他们打消顾虑种植油茶,还得手把手地教技术,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指导;
对同事,他得团结起来一起干事,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些事都得考虑周详,要做得面面俱到,没有一番细
密的心思、没有一个学者般的大脑可不行。
如痴如迷,埋头苦干终获成功
2008 年,在罗发涛刚当上种苗站站长之时,全区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户只有 16家。在他的鼓励和引导之下,现在已经扩
展到 75 家;苗圃面积也从原来的 1200 亩发展到现在的 11000 余亩,使汉滨区成为秦巴山区的苗木集散地和中转中心。油茶种植从选种到育苗,从嫁接到挂果,每一个环节技术性都很强。而这些技术,以前安康全市甚至全省都没有人会,都得罗发涛自己从头摸索,个中艰辛,唯有己知。他向书本学,向外地同行学,向专家学。同时,他非常善于思考,能像学者一样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以取得了多项成果,为林业发展、为生态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早在 21 年前的 1996 年,罗发涛开始从事林木种苗工作。2006 年,他就开始进行本地油茶良种选育;两年后,国家才开始推动油茶发展。在长期的一线工作实践中,他总是开创性地进行技术研究,在改进油茶良种繁育方法、改进嫁接技术、钻研油茶苗木繁育肥料配方、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经过他的努力,安康的油茶苗木嫁接成活率由2009 年的 20% 提高到了现在的 95% 以上。截至 2016 年,罗发涛已经申报专利 14 项,9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证授权,有 3 项正在公示中。他在陕西油茶产业的发展中填补了多项空白,树起了一座座丰碑——首次选育陕西油茶良种,填补了陕西省没有油茶良种的历史;率先引进芽苗砧嫁接技术;首次引进使用轻型基质网袋容器油茶育苗;建立了陕西唯一的国家油茶良种基地;建立了陕西首个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收集、保存油茶种质资源 162 份。
对此,长期在安康调研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教授鲁周民评价,这些成果在陕西省内数第一,罗发涛个人在油茶良种选育、繁育、示范推广方面都是开拓者,是种苗产业的践行者。
心系百姓,扎根大地回报乡亲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大地爱得深沉!”罗发涛是土生土长的安康人,他深爱着自己的故乡,深爱着脚下的土地,所以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造福乡梓,回报人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油茶情结”。他的微信昵称就是“油茶情结”,可见他对油茶的一往情深。
“发展油茶产业,就是在扶贫。”罗发涛说。正是有了这样的深刻认识,他扎根一线,亲力亲为,无怨无悔。因为长年奔波在山间地头,他一年会穿坏十几双皮鞋。他常常即便很累也顾不上休息,有一次提着一桶漆给油茶树上标号时摔了一跤,一桶漆都浇在了身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汉滨区油茶总面积已达 10.7 万亩,涉及 15 个镇,从业人员 11000 余人,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油茶而得以改善。而种苗站每年要检验各类苗木 3000 多万株,人手却又少得可怜,每个人身上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怎么做到的呢?罗发涛说:“为了搞好一件事特别不容易。把工作当成乐趣,对事业有感情就不会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省上、给国家交上满意的答卷!”在多年的苗木质量检验工作中,他的口头禅就是“宁愿得罪一个老板,也不能祸害一片百姓”。正是因为对这片土地这些人民深深的热爱,才使他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经常一干就是一两个月,没有星期天,是实实在在的“五加二,白加黑”。
在培育油茶种苗时,他把种苗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出了什么岔子。他把每株小苗隔开种植,单独浇水、观察,形象地称之为“油茶小苗住单间”。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罗发涛对油茶倾注了多深的情感,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对此,汉滨区种苗站助理工程师刘晶晶深有感触:“罗站长对油茶非常热爱,感情深厚。他一年之中有 280 天都在油茶基地里。不是嫁接,就是选种。他住在山上,常常坐公交、甚至步行几十公里去基地照顾油茶。为了改善基地的交通条件,他四处筹措资金,把山区土路改建成了水泥路……”“有时在会上交流工作,说到动情处,罗站长禁不住热泪盈眶 ……”
现在的油茶良种基地有了一定成绩,但罗发涛显然仍不满足,他的最终愿望是以良种基地为基础,把油茶产业做起来,做得更好。他以五个“由小变大”来概括自己的目标:把小油茶变成大产业,把小山头变成大基地,把小农户变成大老板,把小作坊变成大企业,把小山沟变成大银行。这不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形象最好的解释吗?!没有一个学者般的头脑,没有这么多年扎根一线的身体力行,又怎么能想得这么全面,这么透彻?!
如今,罗发涛正以“科学引领发展油茶良种基地,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富民产业”为座右铭,激励着自己和同事,在做好油茶产业之路上继续前行。
文 / 李冬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