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疣螈”的不同特征。中山大学王英勇科研团队供图
茂名网讯 近日,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山大学王英勇科研团队对外发布科研成果,云开山保护区科研人员与中山大学科研团队人员在云开山保护区的科研调查中,发现并命名两种新物种,其中一种以“云开”命名,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这再次刷新了云开山保护区动物新物种的发现记录。
新增两物种 “云开角蟾”“辛氏疣螈”
在去年的科研调查成果中,云开山保护区科研人员与中山大学王英勇科研团队在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发现了两栖动物新物种蛙类一种,经过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科研团队确定这是一个从未描述过的新物种。其外形和蛙类相似,因其模式标本产地在云开山内,故将它命名“云开角蟾”。科研究团队已将研究成果在国际生物分类学专业期刊《动物分类学》上发表。同时,科研人员还将原来在保护区内分布的细痣疣螈进行了重新分类,新种“辛氏疣螈”曾长期被鉴定为模式产地位于广西大瑶山的细痣疣螈,而细痣疣螈的采集人正是时任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暨瑶山采集队带头人的辛树帜教授,研究团队遂以辛教授的姓氏为该种命名。辛氏疣螈与细痣疣螈的主要区别特征是:其头长大于头宽;吻部钝圆;四肢贴体相向时指、趾明显重叠;瘰粒小且彼此明显分离;瘰粒略带橙色,尾鳍背面边缘呈橙色。作为动物新种,科研人员重新以“辛氏疣螈”命名,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分类学专业期刊《脊椎动物学》。
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向好 近年来发现新物种9个
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信宜和高州两市交界处,主峰大田顶海拔1703.8米,为粤西第一高峰,广东第二峰。据了解,云开山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粤西天然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是一座珍贵的绿色资源库和基因库。独特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使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云开角蟾”和“辛氏疣螈”两个新物种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它们被发现分布在云开山保护区海拔较高的范围内,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这两个新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很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云开山保护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向好,使得丰富的植被和优良的水质为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野外资源种群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近年来,云开保护区先后共发现新物种9个,其中,以模式标本产地“云开”命名的新物种就有云开掌突蟾、云开脊蛇、云开草蜥、云开湍蛙、云开角蟾共5个,云开角蟾是自云开掌突蟾发现以来,又一个以云开命名的动物新物种。此外,据科研团队介绍,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至少1-2个两栖爬行动物新种尚待发表。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锋兰 通讯员李友余 陈富强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张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