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暖日,四季芳菲,绿野十里,碧波千顷……作为广州新中轴线上的“绿心”,海珠湿地的发展之路备受关注。发展十年来,海珠湿地取得了哪些保护成效?未来海珠湿地将行向何处?在9月22日举办的广州市湿地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蔡莹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了解答。
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蔡莹。
自10年前在全国首创“只征不转”保护性征地以来,海珠湿地从一片万亩果园蜕变为一座占地1100公顷的城央最大湿地公园,其面积三倍于纽约中央公园,并拥有全国首创专章保护形式。蔡莹表示,10年来,湿地水质从过去的劣V类提升到了III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比周边平均水平低约20%;气温比周边区域低0.5-1度。2018年,海珠湿地建设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海珠湿地频频刷新物种新纪录。据蔡莹介绍,海珠湿地两年来连续发现两个全球昆虫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均以“海珠”命名,同时发现了9个中国新纪录种。鸟类则从10年前的77种上升到187种,对比增了2.42倍。
这为海珠湿地与其他单位建立科研联系打下了基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海珠湿地已是广州第一批国家长期科研基地,联合了周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产业园区的科技资源,开展科研项目约90余项。截至目前,海珠湿地已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南粤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此外,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品牌已经成为行业翘楚。“我们已挂牌了湿地实验学校16所,积累省级和国家科普荣誉品牌18个;开发湿地课程100多项,成为上百所小学使用的乡土教材。”蔡莹称。目前,海珠湿地已牵头21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湿地公园,成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蔡莹用了“平台化”“标准化”“智慧化”“国际化”四个词总结。
蔡莹介绍,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联盟和企业家联盟秘书处已落户海珠湿地,未来海珠湿地将充分发挥等上述三个联盟的平台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和辐射。“标准化”上,海珠湿地将实施“出海计划”。“我们将整合已有的做法,梳理成熟经验,推广到不同的湿地同行中去。”蔡莹说。“智慧化”方面,据悉,海珠湿地正打造全国首个“上云”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43%。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1月,我国将在武汉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届时海珠湿地将以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秘书处的身份承办武汉大会的相关分论坛,这将是海珠湿地迈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少娟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