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赴大连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参与了“在充满竞争的世界格局中发挥气候领导力”分论坛的专题讨论。
关于国际气候合作,刘振民表示,全球气候治理开启30余年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始终存在分歧。在这一进程中,中美两国气候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两国于2013年首次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为2015年《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和生效作出历史性贡献。2023年11月,双方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重启两国气候领域务实合作。2024年5月,我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在华盛顿举行会谈,并共同召开了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会议,推动双方在能源转型、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省/州和城市四个专题小组下开展务实合作。在上述四个领域加强行动,不仅有利于中美双边合作,对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关于“中国是否可能在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下承担出资国角色”,刘振民表示,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主渠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规定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及能力建设支持的义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持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同时,中国自身应对气候变化仍面临巨大资金缺口。据估算,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两大目标分别需要8万亿美元和20万亿美元资金的投资。
关于“中国绿色产品技术面临西方封锁”,刘振民表示,过去10年来,中国在光伏和风电、电动汽车、电池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取得巨大成就,中国通过自身努力大幅降低了光伏、风能成本,为世界各国能源转型和全球减排做出实在贡献。近来,欧美国家提出的所谓中国可再生能源“产能过剩”是显而易见的伪命题,事实上,实现全球气候目标面临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装备的缺口而非“过剩”。中国将继续努力推动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质产能和产品。
刘振民指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低碳技术产业成本下降和规模化发展;二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通过公共资金撬动更多资源;三是国际社会应共建公平、开放、共享的国际经贸体系,摒弃单边主义和零和思维,通过良性竞争与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