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西藏 > 正文 站内导航

西藏划时代的历史变迁

媒体: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西藏林业厅 2019/3/27 16:30:29

  60年风雨沧桑,一甲子春华秋实。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60年,是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生产力获得解放和空前发展的60年;是广大农奴翻身做主、享受民主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成为国家主人翁的60年;是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迈向小康、西藏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抚今追昔,60年前的民主改革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道路,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场划时代的重大变革。

  一、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已经迅速崩溃,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大力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终于翻身做主、开始独立自主地建设美好生活。而此时中国的西藏,却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下,广大农奴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黑暗的农奴制度,解放生产力,解放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西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实行了数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致使西藏陷入政治黑暗、阶层固化、社会封闭凝滞、经济凋敝、人口锐减的状态,整个社会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的人口长期徘徊在100万左右, 三大领主约占5%,却占有全部的耕地、牧场、山脉、河流、森林及大部分牲畜,占人口90%左右的农奴和5%左右的奴隶,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农奴主可以随意将之用于买卖、抵债或者赠送。旧西藏通行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以骇人听闻的野蛮酷刑来维护农奴制统治秩序和阶级特权,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人格、人权和自由。暴力控制、等级压迫、思想奴役和债务剥削,让广大农奴和奴隶世代都无力挣脱命运的摆布。在人类普遍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时代潮流中,西藏地方统治阶层顽固维护农奴制度,显然是没有出路的。曾任旧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的阿沛·阿旺晋美说:“大家均认为照老样子下去,用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整个社会就得毁灭。”

  二、毛主席说:“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近代西藏曾有过清末张荫棠——联豫藏事改革和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但是由于领导改革的力量来自地主阶级和农奴主阶级,他们的修修补补无法挽救西藏的衰败和被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命运。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实行民主改革,成为中华民族先进阶级的代表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西藏社会发展的必然出路。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但是,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为维护农奴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和特权,采用两面手法,表面应付,实际反对《十七条协议》中关于适时改革西藏社会制度规定的协议条款,策划了一系列分裂祖国的活动,甚至发动武装叛乱,叛乱从一开始就得到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1959年3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解散西藏地方政府,提出“边平叛边改革”的方针,领导西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

  通过民主改革运动,百万农奴和奴隶终于翻身获得解放,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生产资料,焕发出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他们的生命安全和人身自由从此获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中央人民政府规定废除寺庙一切封建特权,切实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和爱国守法的寺庙,保护有文化价值的寺庙和文物古迹。

  1961年,西藏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地第一次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选举基层各级权力机关和政府。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为西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民主改革用短短几年时间,消灭了在西藏延续数个世纪的封建农奴制度,在世界人权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三、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法治西藏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改革以后,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依法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行使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权力。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是藏族公民。西藏自治区各级检察院和法院的主要负责人均由藏族公民担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1965年以来,依据全国性法律法规,先后制定300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益,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和实践积累,西藏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治理体系方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机制、寺庙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机制、新兴媒体管理体系、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现代化的管理保证了西藏经济社会在稳定中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西藏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实现。

  西藏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培育。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极大地鼓舞了西藏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信心。经过不懈的艰苦奋斗,西藏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99%的村通了公路;至2018年,西藏总计航线达92条,通航城市达48个;形成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村通邮率达到100%,乡镇通光缆率和村通移动电话率达到100%,村宽带覆盖率达到85%;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藏中3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西藏在高原生物产业、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绿色工业、清洁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边贸物流产业、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方面,初具规模。西藏正在紧密结合海拔、气候与生态特点,紧紧抓住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的时代机遇,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4G以及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努力发挥区域经济后发优势,聚焦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西藏标准”“西藏智造”“西藏品质” 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西藏产品的新标签。

  西藏宗教寺庙和文物古迹得到大力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国家妥善保护宗教寺庙和文物古迹,把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众多宗教活动场所列入全国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大量专款进行维修。寺院的壁画、雕刻、塑像、唐卡、经卷、法器、佛龛等宗教文化载体,受到保护和修缮。实施100多个文物保护项目,藏医药浴法、藏戏、《格萨尔》说唱、唐卡、藏纸等成功申请为联合国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成为西藏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西藏共有1700多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寺庙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宗教活动正常进行。群众不信教或者信仰哪种宗教的自由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西藏民生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西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改善人民生活,2018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国家统计局专项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超过97%,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达97.3%,城镇职工和居民参保率达95%。2019年,在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西藏将在全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这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辉煌成就最有力的见证,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生动的诠释。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实施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西藏藏医药大学新校区开工建设,将为传承藏医药文化和服务西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在全国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实现双语教育全学段覆盖和普及,农牧民子女高考录取率达76%。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生力军作用。

  今天,新工业革命正在迅速拓展,人类社会已经迈进新的发展阶段。回首60年前的民主革命,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没有民主改革,广大农奴和奴隶不可能翻身解放,也不可能获得今天的美好生活;历史也雄辩地证明,十四世达赖是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和农奴主阶级的总代表,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忠实工具,其顽固维护政教特权和图谋分裂祖国的企图注定失败。今天的西藏,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边疆巩固、生态良好,高原大地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西藏各族人民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

责任编辑:董秀丽

阅读 1218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