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四川 > 正文 站内导航

成都341亿打水漂?20年前“退耕还林”建公园,如今“退林还耕”

媒体:务林人  作者:内祥
专业号:万源市林业局 2023/5/4 14:04:07

近日,很多成都市民发现,当年政府斥巨资兴建的“环城绿道”拆除了绿化植物,种上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这是怎么回事?有媒体联系了相关部门得到回应,称相关市民反映的“拆绿还耕”现象确实存在,但均属于按照政策要求推动复耕,不存在违规之处。

图片

对此,有网友表示,成都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串联起121个公园,自己和朋友经常沿途骑行欣赏美景。

图片

在得知上述消息后,其失望的表示:

“花了341亿打造的天府绿道公园。这得收多少大米才能回本?作为农盲,我还是上网学习了一下。一亩水稻的利润在770元人民币算是比较高的。在不算地租的情况下。10万亩地一年能赚7700万……嗯,要442.8年才能收回公园成本。”

“这没有算复耕的费用,拆迁,养田培肥,引水等等。仅仅就是在正常的稻田上种水稻。就算双季种植,也是同样利润也要2214年。”

该网友最后无奈的吐槽:“真是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责任啊。这算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啊!比秦始皇修长城还伟大。”

图片

有关上述“退林还耕”的争议,有人认为,天府绿道并非仅仅是一条绿色通道,而是一个综合性、多功能性、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系统。成都天府绿道的复垦复耕并不是要把原有的绿化工程改为农业种植,而是对原有农用地进行合理利用。这一举措旨在确保粮食安全,同时满足耕地红线要求。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当年斥资341亿兴建,如今又要改回去,这些钱难道不是都打水漂了吗?这是形式主义或权宜之计,是浪费资源的行为。

你不必是成都人,也不必去成都旅游,这三个理由足够,成都被铲平的十万亩公园,与你有关。

图片

第一个理由,耗资巨大的环城公园,花费的是全国人民的公共财政资金。

虽然四川是天府之国,成都是西部中心;虽然四川是全国GDP总量第六的经济大省,虽然成都是全国GDP总量第七的大都市;但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是欠发达地区。

用一个数据来佐证,四川省持续多年是接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第一大省份。2023年,四川省将接收约5880亿元,超过第二名河南省的约5100亿元达到780亿元之多,按比例计算高出15%。

图片

四川和河南在很多方面相似,简要做一个比较的话,2022年四川人口8368万人,河南人口9872万;四川GDP总量5.67万亿元,河南GDP总量6.13万亿元;四川人均GDP6.78万元,河南人均GDP6.21万元,都没有达到全国人均GDP的8.57万元。

在财政转移支付上,四川省人均接收约7000元,河南省人均接收约5200元。换一个算法,以全国14亿人口计算,每个人为四川支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约420元。

图片

成都的环城公园总投资金额,暂时查不到官方、准确的数据,以网传的341亿元为例,平均摊到全国每个人身上,大约24元。

第二个理由,粮食安全。

关于为什么铲平公园种粮食,许多网友都提出了疑问,目前官方回应并不多,根据腾讯网4月19日登载的“上游新闻”的文章,这个措施的依据是保障粮食安全。原文如下:

“成都兴城集团纪委书记孙泽晖提出,坚决完成10.1万亩耕地复垦复耕任务。绿道团队推动环城生态区逐步转变为城市产粮区,是保护耕地工作的具体执行。”

图片

图片

但是,与此对照的是,近年来全国粮食每年都是丰收。农业农村部网站在1月10日登载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四川省粮食产量连续3年突破700亿斤》,摘录原文如下:

“702.1亿斤!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四川省粮食播种面积9695.3万亩、居全国第6位,粮食产量702.1亿斤、居全国第9位,连续3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

阅读 10194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