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鹌菜(学名:Youngia japonica),别名野芥菜、黄瓜菜、野青菜等,是菊科黄鹌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名称来源于其黄色的花朵和类似鹌鹑头部的形状。
黄鹌菜的别名包括:毛连连、野芥菜(福建地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苦菜药、三枝香(广西地区)、黄花菜、山芥菜、土芥菜、野芥兰、芥菜仔、臭头苦苴(福建晋江地区)、黄瓜菜、还阳草、地黄瓜、麦瓜、菊花菜、黄鸡婆、还魂草等。
黄鹌菜的花果期为4-10月,种子通过风力传播。这种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在多种环境中生长,包括山坡、山谷、林缘、林下、林间草地、潮湿地、河边沼泽地、田间与荒地等。
黄鹌菜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分布,如北京、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同时也在日本、中南半岛、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朝鲜等地区有分布。
形态特征
1、根茎:黄鹌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在10-100厘米之间。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粗壮或细,顶端伞房花序状分枝或下部有长分枝,下部被稀疏的皱波状长或短毛。
2、叶:基生叶全形倒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2.5-13厘米,宽1-4.5厘米,大头羽状深裂或全裂,极少有不裂的,叶柄长1-7厘米,有狭或宽翼或无翼,顶裂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圆形或急尖,边缘有锯齿或几全缘,侧裂片3-7对,椭圆形,向下渐小,最下方的侧裂片耳状,全部侧裂片边缘有锯齿或细锯齿或边缘有小尖头,极少边缘全缘;无茎叶或极少有1-2枚茎生叶,且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全部叶及叶柄被皱波状长或短柔毛。
3、花:黄鹌菜的头状花序含有10-20枚舌状小花,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极短,宽卵形或宽形,长宽不足0.6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及最内层长,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宽1-1.3毫米,披针形,顶端急尖,边缘白色宽膜质,内面有贴伏的短糙毛;全部总苞片外面无毛。舌状小花黄色,花冠管外面有短柔毛。
4、果:黄鹌菜的瘦果纺锤形,压扁,褐色或红褐色,长1.5-2毫米,向顶端有收缢,顶端无喙,有11-13条粗细不等的纵肋,肋上有小刺毛。冠毛长2.5-3.5毫米,糙毛状。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黄鹌菜的形态特征,使其在自然界中容易被识别。
花语
黄鹌菜的花语是“喜乐(Joy)”。这种花语的由来是因为黄鹌菜的果实覆盖着一层白色柔软的绒毛,当微风吹过时,它们就像降落伞一样在风中起舞,给人一种悠闲快乐的感觉。因此,黄鹌菜的花语象征着轻松和没有负担的生活态度。据说,受到黄鹌菜祝福而生的人,一生都能过得轻松愉快。
应用
• 药用价值:
• 黄鹌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咽痛、眼结膜炎、乳腺炎、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痢疾、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淋浊、血尿、白带、风湿关节炎等病症。
• 黄鹌菜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香树脂醇乙酸酯、蒲公英甾醇、齐墩果酸、熊果酸、黄酮类化合物、胡萝卜素、芹菜素、谷甾醇、多种微量元素等,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菌、抗病毒、抗蛇毒等作用。
• 食用价值:
• 黄鹌菜嫩苗或嫩叶可食用,洗净后沸水烫过,清水浸泡去除苦涩味,可凉拌、炒食、做汤、做馅。
• 黄鹌菜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显示其为一级无公害蔬菜,可放心食用。
• 黄鹌菜的花蕾连梗可采下切段腌制成泡菜,也可油炸后食用。
• 饲用价值:
• 黄鹌菜也可供动物食用,各种家畜均喜食。
图片欣赏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