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评论 > 热点评论 > 正文 站内导航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媒体:求是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陆良县林业和草原局 2023/6/21 11:18:40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2023年5月29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奋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一、深刻理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历史告诉我们,谁能实现教育发展的领先、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领先,谁就能拥有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就能占据国际竞争的先机。世界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党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开辟并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要求高校要很好地配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配合工业建设的需要,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要面向21世纪,重点办好一批(100所)高等院校和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再到新时代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极不平凡历程,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增加给全球高等教育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对高等教育形态和发展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科技和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各国高等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都在努力通过提高综合办学实力获得发展优势。如何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准确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全面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大学必须面对的时代挑战。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各项工作之中,是中国大学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与党和人民寄予的深厚期望相比,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相比,中国大学还存在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充分等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办学模式可以借鉴,必须探索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如何登高望远、创新突破,进一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跃升,是中国大学必须跨越的时代关口。
  
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中国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加快发展、大有作为的大好时期,这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大好时期,也是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好时期。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敢于承担更艰巨的任务、应对更严峻的挑战,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
  
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优势。高质量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充分的发展、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汇聚各方力量,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人才培养自信。
  

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是一流大学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入把握并遵循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大学的发展是有边界的,必须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大学的办学空间不是无限的,要努力提高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教学科研环境的品质;师生人数不是无限的,要规划好学生和教师规模,着力提升师资水平和育人水平;学科数量不是无限的,不是什么热就做什么,要突出优势、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做真正有价值、有长远意义的事,在内涵式发展中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持久力量,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始终把创新摆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推进教育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充分激发知识、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形成更强大的创新合力。
  

必须聚焦立德树人主责主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体现在立德树人的成效上。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把各方面积累的办学资源和优势最终转化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资源和优势。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把握人才培养长周期性的特点,弘扬良好育人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更加重视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健全人格的培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体现在服务国家能力的有效提升上。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把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不断提升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能力,勇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大学的办学视野决定了所培养人才的视野。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世界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加强与全球伙伴的互容互鉴互通,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质量。勇于打破物理边界、学科壁垒,实现线上线下教育场景的融合,促进不同知识体系的融合,推动教育变革、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融合。主动担当全球责任,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学是公益性机构,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努力以培养高质量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己任,自觉承担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责任,提供更加平等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坚定不移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实现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事业。要尊重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大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新目标要求新作为,新征程呼唤新担当。中国高等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信从容迈向未来,自强创新不辱使命,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坚定“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探索推动本科生文理渗透、通专融合的培养方式,深入实施“强基计划”,激励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推进“让学术更学术、让专业更专业”的研究生分类培养,完善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评价制度。创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依托大型科研平台、重大科研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协同育人。
  
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坚持“四个面向”,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不断优化重大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协同创新机制,不断产出“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的高水平创新成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大学和企业创新“双引擎”。将人才强校作为核心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汇聚一批世界顶尖人才和一流学者,培育一批倾心育人的教学名师和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把大学校园建设成为世界人才的向往之地、心安之处。
  
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我们要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优化学科设置,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聚焦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针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重大需求,推进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交叉学科紧缺人才。丰富学科交叉模式,完善学科交叉管理机制,深化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建设,形成支撑学科交叉的良好生态。
  
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全面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我们要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内部评价,真正让内部评价体现办学理念并产生正向指引。倡导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导向,逐步推进科研经费配置、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等与人才称号脱钩。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管理服务队伍,深化资源配置改革,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和融合式教学,助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
  
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要更加有力扛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职责。要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学习部署、建账盯办、督查验收的工作闭环,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科学决策、求真务实。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高质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持续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建设好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建设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和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积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让校园始终保持风清气正,让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事业欣欣向荣。

 

阅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2zH0GIOrz3qrvFlfhy8TsQ

阅读 343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