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兴 丰收旺 日子甜——炭山乡产业“多点开花”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11月1日,走进原州区炭山乡,处处秋意浓浓。田地里,种植的冬小麦连成一片;民居旁的养殖棚里,牛羊成群。
近年来,炭山乡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绘就了一幅“村村发展有新路,户户小康奔头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古湾村养殖户马国虎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只见他走向院外的牛棚,清扫圈舍、添料加水,一刻不得闲,细心照料着他的每头“宝贝”牛。 “以前在外打工时替别人养牛,感觉前景不错就想着回家自己养。”马国虎说。 2014年,马国虎拿出一万元积蓄,又贷款6000元买了两头牛,开始尝试养牛。凭借之前务工积攒的经验,加上勤奋肯吃苦,马国虎家的牛养得有模有样。“新进的牛犊必须单独饲养,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为了防疫。”马国虎养牛有门道。 2019年,马国虎扩大了养殖规模,又新建了两栋牛棚,增添了一批牛。如今,宽敞整齐的3栋牛棚里,饲养着34头膘肥体壮、毛色锃亮的西门塔尔牛。上个月,马国虎家的16头肉牛出栏。“虽然今年牛价波动,但是我养牛有经验、卖牛有门路,算下来整体还不错,一共收入了31万元。”算了算收入账马国虎很高兴。 “古湾村现有常住户178户,其中90%的农户都以养牛为生,目前全村牛存栏1600头,2022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古湾村党支部委员马成全说。 古湾村是炭山乡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炭山乡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紧紧牵住“牛鼻子”,鼓起村民“钱袋子”。 临近晌午,阳光明媚。阳洼村经济合作社的牛圈里60头肉牛悠闲地晒着太阳。 2022年,阳洼村拿出100万元村集体资金,买了58头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经验不足、市场行情不好等因素,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么下去可不行,得想办法走新路子。”阳洼村党支部书记马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今年2月,阳洼村和宁夏仁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又购进60头牛,通过“成本固定、增重保底、超量分红”的模式,确保提高肉牛养殖效率,降低养殖风险。“每头牛每月饲料成本固定在840元,保底增重42公斤,增重不足部分按市场价补偿,增重超出部分企业和村上对半分红,实现了双赢。”宁夏仁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亮说。 村企联营的模式加上科学养殖的方法,让阳洼村经济合作社的牛越养越好,每头牛的纯利润达到了1280元。“这批育肥牛下个月出栏,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两个月。专业公司养的牛饲养周期短、牛长膘快利润高,老百姓确确实实尝到了甜头。”马飞说,“老百姓种植青贮玉米,村集体统一收购后,卖给企业用,又给老百姓增加了一笔收入。 今年6月,古湾村、阳洼村村集体养殖的部分肉牛到了出栏期,炭山乡提前对接固原融侨 (丰霖)肉牛生态产业园进行标准化屠宰,目前首批34头牛分装的3500个礼盒已销售一空。 “现在的政策好,大力扶持我们搞养殖,不然我估计还在外面打零工。”张套村养羊大户李鹏一边感慨,一边带着记者往家赶。 张套村坐落在大山深处,山坡坡上、山沟沟里稀稀落落地分布着民居、牛棚和羊圈。 一进院子,耳边就传来“咩咩”的羊叫声,循声望去,满圈的绒山羊围挤在一起,露出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羊浑身都是宝,除了羊肉、羊毛能卖钱,羊粪还是最好的农家肥,用了羊粪,地里的庄稼都长得好。"李鹏说。 李鹏的父亲养了一辈子羊,靠养羊挣来的钱养家糊口,给李鹏兄弟俩成了家。受父亲影响,李鹏也有了养羊的想法。养羊这些年,李鹏天天和羊打交道对羊的健康状况都掌握。从羊粪便的形状和味道,就能辨别出是火气大还是湿气重,从羊的叫声和动作,就能检查出是肚子痛还是四肢疼。精心喂养后,李鹏的羊群越养越大,目前有450多只。“绒山羊和绵羊好养,今年春秋两季,我卖了150只羊,盈利超过10万元。”可观的收入让李鹏养羊劲头越来越足。 晌午,阳光正好,又到了放羊的时间。李鹏打开圈门,成群的羊一拥而出,轻车熟路地跑向陡峭的山坡。 “看着这样放羊,是不是有些奇怪?”炭山乡副乡长黄金鹏爽朗一笑,主动发问。今年,炭山乡近万亩草场被自治区确定为“划区轮牧”试验区,乡上根据草场生产力和放牧畜群的需要,规定放牧周期和分区放牧时间。“划区轮牧”作为一种科学利用草场的方式如今在炭山乡作了有益尝试,为节本增收、高效发展养殖业探索出了新路子。 “现在只要不到林地里,就可以在规定区域内放羊,羊吃的是天然野草,喝的是自然雨水,生长快抗病能力强,一年下来能节约四五万元成本。”李鹏笑呵呵地说,对发“羊财”充满了期待 在炭山乡南坪村集中式光伏电站,一排排蓝色光伏板错落有致地铺满整个山梁,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板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输送到了千家万户。“就这么一小块地方,每年平均为全乡7个村村集体经济增加收益21万元。”黄金鹏介绍。 自从有了光伏电站,我就在这打零工,做些清洗光伏板、安全巡逻、除草等活计,在家门口就挣到了养家钱。”南坪村村民马秉银开心地说。 光伏“点”亮致富路
南坪村光伏电站的建设,让村集体每年有了稳定收益,实现了“天上太阳能生钱”。炭山乡“趁热打铁”,再次紧抓国家政策扶持机遇,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因地制宜在全乡发展光伏发电绿色清洁能源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张套村、炭山村、新山村实行“跨村联营模式,每个村各拿出100万元村集体经济配套资金又在张套村一处废旧小学旧址新建了2790平方米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可运行25年以上。 “这里安装了光伏发电装机5500千瓦,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提供公益性岗位10个。”创维光伏宁夏办事处负责人郭龙说。 只有把特色产业发展好,才能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红利。他们的腰包鼓了,日子好了,精气神足了,我们干部干工作也就越有劲头和信心了。”炭山乡党委书记马俊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