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全国林草动态 > 政策性项目 > 正文 站内导航

鄂尔多斯:风沙之城的绿色崛起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张兴国
专业号:关注森林资讯 2017/9/1 20:30:52

内蒙古鄂尔多斯再次吸引世人的关注。

库布其和毛乌素两大沙漠均在这里分布。全市总面积8.68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高达90.7%。经过40多年的持续治理,风沙之城实现了人沙和谐。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库布其模式体现出中国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力度和在沙尘暴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值得世界借鉴。”

今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将在鄂尔多斯举办,“库布其模式”将作为中国治沙传奇,从此走向世界。

沙漠播绿

过去的鄂尔多斯曾经水草丰茂,但由于人为过度开垦和放牧,上世纪70年代末,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已不足3%。生态退化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百姓生活艰难。

原有的路走不通,也因为生存所迫,鄂尔多斯人开始转变发展思路、改变生活方式,开始治沙造林,试图与沙漠握手。

全市划定了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在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风沙危害严重区域,并全面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政策。

在治理布局上,采取沙漠边缘围堵,中间以路、水分割,以丘间低地、滩地、绿洲等分区治理。在治理措施上,采取封、飞、造,乔、灌、草,带、片、网,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施治。

截至2016年,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达3480万亩,草原总面积达9785万亩,生态自然恢复区面积达37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6.7%,植被覆盖度超过80%,曾经的风沙之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十秒种树

沙漠中种树,谈何容易。

“过去是团簇状种植,在低洼处造林,成活率不到10%,而且很少能成林。”亿利集团库布其沙漠生态公司总工程师韩美飞说。经过长期尝试,近自然造林和迎风坡造林取代传统理念,成为当地治沙造林指导理念。造林方法也从早期的小瓶种植法到螺旋钻打孔法,再到现在的水冲法和容器种植法。

在库布其沙漠达拉特旗一处造林地,工作人员演示了水冲种植法。一名工作人员手持一个长管状设备,设备顶部带有一个水流控制阀,通过软管连接水源,将设备底部对准沙地,利用水流快速冲出一个水坑,另外一名工作人员迅速将植株插在水坑中,一棵树苗便栽植成功,整个过程不到10秒钟。与传统方法相比,效率提高了14倍。

“使用水冲法种树,只需要两个人就能完成,十分快捷方便,成活率也高达90%以上,效率高多了。”达拉特旗林业局局长刘锦旺说。在2009年库布其沙漠论坛上,鄂尔多斯探索的水冲种植法等沙漠种树方法向世界推广,获得广泛赞誉。

林沙产业

鄂尔多斯没有单纯以治沙为目的,而是化害为利,坚持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结合,积极推动林沙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

在亿利集团杭锦旗一处甘草示范园,几位工人正在为甘草修枝、浇水。“这里过去是一片沙漠,目前已开发3.5万亩,其中有2万多亩种植甘草。”示范园负责人巴雅尔图说。

示范区探索出多种带动模式。农户可以从基地免费领取培育好的甘草苗自己栽种,3年成活后,公司再以市场价收购。国家级贫困户还可从基地免费分得30亩甘草,养护3年后,公司以市场价收购,其中80%收益再分给贫困户。同时,当地农牧民也可以到基地来务工,每人每天工资200元。

吴直花是示范园的一名工人,今年3月份来到园区务工,从事甘草日常养护。与过去种庄稼的日子相比,吴直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过去一年就挣3000多元,现在在基地干6个月,收入就有3万多元。”因为是国家级贫困户,示范园还向吴直花提供了30亩甘草让其养护,加上10多只羊和种庄稼的收入,一年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元。“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吴直花说。

接力传承

防沙治沙靠的是人,受益的也是人。

贾道尔吉是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一名职工,58岁的他已在林场工作38年。38年中,贾道尔吉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造林,一件是护林。

1980年,贾道尔吉分配到霍洛林场,1981年来到哈沙拉作业区。当时没有路,贾道尔吉就背着50多公斤重的沙柳徒步近5公里去沙漠。每天早上5点多出发,一直干到天黑为止,遇到风沙天也是如此。当时与贾道尔吉一起分到林场的年轻人陆续离开,他却一直坚持到现在。38年,一个人累计造了一万亩林子。为啥能坚持下来?他说:“没想太多,就是想把这片沙地绿起来。”

沙漠中每一抹绿色都有自己的故事。

乌审旗嘎鲁图镇,68岁的牧民苏栓海不简单。1984年以前,苏栓海全家靠放牧为生,起初有200多只羊,因为风沙严重,羊越养越少。“没有草吃,羊走不动就倒在沙子里被埋了。”苏栓海说,时间久了才意识到,是环境恶化导致了当时的窘迫生活。

1984年,苏栓海把羊全部卖掉,承包了2000多亩地,开始种树治沙。“当时就为了生存。有了树、有了草,就能放牧、就能活下去。”苏栓海说。2000多亩杨柴栽植成功后,苏栓海开始逐年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已达9800亩。生态环境好了,养些羊和牛就够生活。现在,苏栓海有20多头牛、200多只羊,一年收入5万元,加上林业项目补助金,一年收入超过7万元。

牧民们的切身体验,让生活观念发生了彻底转变。像苏栓海一样,很多牧民都知道生态保护的益处。“过去单纯想着多赚钱,现在宁愿少养些羊,也要把生态保护好。”苏栓海说,他打算让儿子继承这片林子,不再走以前的老路。

阅读 212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