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有2617万公顷的林地面积、47.21%的森林覆盖率以及118万公顷的草地和514万公顷的湿地面积,居全国前列,构筑起我国北方生态安全的铜墙铁壁,同时也是国家一类重点火险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任务艰巨。
近年来,活跃在我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一线的森防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森林火海的战斗中,他们是逆行追火、冲锋陷阵的英雄;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是365个日夜“火灾防控”不松懈的先锋。鏖战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奔走在火势严峻的危难间,他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消除了一个又一个危险,充分彰显了森防卫士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省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
赴汤蹈火担使命 忠诚勇敢为人民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了我们这支队伍。”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支队长关宏峰介绍,该队伍前身是原黑龙江森警支队,1948年8月成立,1964年组建为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参加灭火战斗2100余起,因战绩突出曾被国务院授予“扑火模范集体”荣誉称号、9次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4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835万公顷,是国家一类森林火险区,更是全国三大“雷击火”高发区之一,森林防灭火压力很大。“我们深入研究探索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特点规律,与应急、林草、气象等多部门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建强上下贯通、系统集成、纵扁横宽、左右互联指挥、力量体系和动态管理、实案实备的预案体系。”副支队长陈志华说。
2023年8月7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呼源林场1141高地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该支队立即启动灭火预案,运用国家应急指挥平台、森林灭火指挥系统等实施精确调度。火场一线前进指挥部针对偃松密集、燃烧迅猛的实际,全面侦察火场,组织队伍灵活采取“强攻爆破、割打结合、预设隔离”等战法,成功实现雷击火“当日发现、当日扑灭”。
2023年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满归林业局发生森林火灾,迅速逼近呼中林业局,该支队立即调派正在呼中区前置备勤的115人作战队伍跨界扑火。队伍到达火场后立即分析研判形势,采取“一点突破、两翼推进”战法和“穿插迂回、递进超越”等战法,经过4小时的奋战,终于成功将林火阻截在界外。
史磊 奔向林火的逆行者
“大队长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在我们就什么都不怕了。”提起史磊,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呼中林业局森林消防二大队队员们有很多话要讲。
史磊先后参与了大、小百余次灭火救援,多次获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优秀扑火先进个人等荣誉。
“情况不对,紧急集合,跟我走。”2010年6月26日,大兴安岭呼中区发生多起雷击火,当时作为中队长的史磊正带领队员在呼源林场亚里河19号线1号火场扑火。
“当时风向突变、风力瞬间达到6至7级,我看到扑灭的地方隐约出现复燃情况,根据多年经验,这种情况下可能要发生爆燃。”史磊介绍说。于是,他迅速命令队员紧急避险,将队伍转移到安全地带。3分钟后,原本扑救过的地方已经变成一片火海,火场中不时传来爆燃的声音。
“在火场救援,各类突发情况不可预料,作为指挥员,如果没有多年的扑救经验和准确的判断,会使灾害损失升级。每个队员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我要把他们平安带回家。”史磊说。
为了让队员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史磊专门带领队员分析各类森林火灾扑救策略,设定火场情景,从风向、地形、地势等多方面给队员们做分析,带动队员主动研讨扑救方案。此外,他还将他的扑火经历总结出一个个案例,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聊天的方式分享给队员,锻炼队员们在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
“火场上每个队员都应该是‘指挥员’,缺少自己的判断力会影响整个扑火任务。”史磊说。
赵伟鹏 在血与火中淬炼成钢
巍巍兴安、茫茫林海,他作为一名普通的扑火队员十八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用深耕磨练技术,用行动诠释担当,始终坚守在森林防灭火一线。他就是黑河市北安市通北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消防大队队员赵伟鹏。
“伊南河告急!沾河告急……”2009年4月27日,沾河伊南河林场突发雷击草甸火,短短数小时,火势迅速蔓延至上甘岭林业局山峰林场,并威胁逊克县克林乡。
赵伟鹏与其他队员奉命驰援,扑救中火场风力加大、风向急转,队员们被10多米高的树冠火包围,一时陷入困境。危急时刻,赵伟鹏一边高喊督促战友们突围,一边掏出点火器在火头前方点燃一条火线,火借风势迅速烧出一片过火地带,队员们成功避险。历时14个昼夜,他与队友终于夺取了扑火作战的胜利。
谁能想到,这个打火“急先锋”,只是一名刚入职3年的“新兵”。刚当上森防队员的赵伟鹏,一有空就扑在装备库和训练场,学习火场侦察、现场扑救等专业知识,练习灭火机、油锯切割等设备操作。
“那段时间最怕见这家伙,天天缠着问这问那,不过还真让他短时间学会了。”副中队长邓启文笑着说。
2022年,大队组建无人机中队,赵伟鹏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对于配备的纵横大鹏、普宙、大疆等7架无人机,他从零基础开始学起,反复在空旷地带练习飞行基本动作,并熟练掌握了飞行器导航与自动控制、飞行器遥感与图像处理、无人机故障诊断与维修、飞行器应用与实践等基础科目,成为了无人机方面的行家里手。
关旭 与火竞速 向火而行
“我就是干这个的,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好林子和大伙儿不受火灾威胁。”“希望每次出任务的兄弟们,都能平安归来。”这寥寥数语是黑河市爱辉区林业和草原局森林消防专业大队七二七中队队员关旭最朴实的愿望。
“关旭就是标杆,大家都向他看齐,我们每天需要穿着扑火服全副武装背着10公斤重的行军背囊,再加上一台10公斤的肩式风力灭火机进行负重三公里训练,他训练时还将沙袋绑在腿上,现在已经能在13分钟内完成这个科目了,是中队的‘飞毛腿’。”队友介绍说。
“我是党员,又是退伍兵,我打头!”这是关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当火警哨音响起,他总是第一时间奔向火场。
“记得在爱辉区四道沟屯附近老母猪沟突发的一场雷击火扑救中,火势凶猛,关旭冲在最前面,手持灭火机奋力将火头切开,他的脸熏黑了,手划破了,依然坚持战斗,队员们在他的感染下士气高昂,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战,大火被成功扑灭。当他脱下防火靴时,脚底布满了血泡,有的血泡破裂,血水染红了袜子。”关旭的中队长郝玉华回忆说。
“有一次迎战‘火头’,防火面罩被烤软化,观察视线不清,只能摘下面罩扑打,火被打灭后队员们冲我大笑,说我的脸像‘张飞’。”当被问及最刻骨铭心的过往时,关旭笑着介绍说。
本以为会勾起关旭沉痛的记忆,但他却道出了与队友们携手互助的美好瞬间,正是他的乐观才激励着他一次次克服艰险成功完成任务。
荆伟红 森防管护员的24小时
清晨5时30分,天还未亮,荆伟红做完饭后简单吃了一口,查看天气后,在包里装上雨衣,没打扰丈夫和儿子休息,悄悄地走出了家门。
6时40分,她来到集合点。“管护区有些远,队里的车把我们送到各自的区域,我负责的是G111国道2058-2061段。”荆伟红说。
7时25分,颠簸40分钟后,车到达了荆伟红的管护区,她的管护区林区面积达430余公顷,穿插着加漠公路。
“防火期内,林区道路两边一般不允许随便停车,如果特殊原因长时间停车,我们是要登记的。”荆伟红翻开厚厚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日期、时间、车牌号等信息。
9时28分,巡护到了她说的“难管地段”,她看见停靠站停了一辆中巴车,车下有人吸烟,她赶忙跑过去劝阻。“记得有一次,我在这碰到了一个货车司机拿出煤气罐要做饭,我劝阻时他很强硬,说不让做饭吃啥。没办法,我只能把自己带的饭给了他。”荆伟红说。
11时22分,荆伟红从包里拿出面包和水,在停车场边上找了个避风的位置开始吃午餐。“我得趁现在没事给儿子打个电话,怕他忘记吃饭。”
13时05分,荆伟红又开始重复地走、看、查。“我从事管护工作6年了,以前两人一组还有个伴,但条件艰苦陆续都不干了,我还是留了下来,这么大的林子总得有人守吧。”
16时20分,荆伟红又来到了几个不放心的地点看还有没有车辆和人员。
18时13分,荆伟红终于气喘吁吁地上了回家的车。
20时08分,荆伟红边吃饭边嘱咐丈夫在自家日杂店里更换防火宣传单。
21时56分,荆伟红翻开记录本,确认今天没有需要特别标注的重点事项,才准备休息。明天清晨5时,她又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黑河市机械化森林消防大队:
持“金戈”跨“铁马”向火行
“我们现有44台机械装备,89人,承担着43万亩林区防火任务。”黑河市机械化森林消防大队党支部书记谷世尧介绍说。为适应我省森林防火工作需要,2010年,黑河市林草局组建黑河市机械化森林消防大队,内设装甲分队、水泵分队、常规分队和无人机小组,拥有蟒式装甲车、全地形车、挖掘机、消防水车等各式专业车辆。
该大队每年利用春、秋两季近六个月靠前驻防期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以班组为单元,常态化开展灭火战术、火场避险、野外拉练等多项综合训练、“人机”结合训练,重点突出机械化装备技战术演练,时刻保持队伍临战状态,强化突发火情应急处置反应能力。
2016年4月,爱辉区西岗子镇梁集屯村附近草塘沟发生火灾。机械化大队到达现场后,立即采取“两翼推进、重点歼灭”战术,第一时间对火线实现封控,成功消除了山火隐患。
2018年6月,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雷击森林火灾。该大队奉命支援,队伍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利用蟒式运兵车、全地形运兵车等车辆迅速向火场开进。到达指定地点后,立即使用开带机、挖掘机开辟道路、挖掘隔离带,为封锁控制火场重点区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悉,黑河市机械化森林消防大队成立以来,共扑救森林火灾23次、扑灭火线240余公里,先后被黑龙江省森防指授予“大兴安岭地区越界火阻击战役”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省市“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
牡丹江市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消防支队:
矢志林海 忠诚守护
牡丹江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6%,森防任务十分繁重。2011年,牡丹江市林业和草原局组建森林草原消防支队,成立至今已经发展到130人,管辖区内有9.6万公顷林地,建队以来先后处置火警火情350余起。
2022年4月20日,林口县刁翎镇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我们接到任务后迅速驰援,由于东西中三线作战,且火点多坡度不一,给山火扑灭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支队长阎长华介绍,当时火势凶猛,队员们携带各类灭火装备,不断穿梭在火场之间。
此次行动因风向多变,多次产生飞火导致扑灭复燃现象,且地形复杂、杂灌交织,行进艰难,该支队连续作战近5个小时,终于将山火扑灭,实现了“任务完成好,人员无伤亡”的目标,也首次创造了跨区域救援佳绩。
“这种天气很容易出现意外,走,咱们到前面看看。”2022年5月中旬,由于受雷雨大风天气影响,值勤队员巡逻时发现辖区多处树木折断阻挡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立即报告支队。队伍到达后,顶着大雨,经过1个多小时抢险,终于将大量倒塌树木挪到安全位置,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为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发生率,大力推进林中耕地及林缘100米范围内的秸秆离田巡护力度,队员们每天背负防火装备要走至少15公里;在林区主要路口和交通要道设卡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身体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
建队以来,牡丹江市林草局森林草原消防支队先后荣获“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孙立森、陈玉华 塔尖上的“家”
“13、13……16号塔一切正常。”
凌晨4点多,熟悉的报告声又在海拔803米的海亚鲁山瞭望塔上响起。23年来,防火瞭望员孙立森、陈玉华夫妇以塔为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份“苦差事”。
“这里就是我的家,得守好了。”2002年,作为林区“苦差事”的瞭望工作无人问津,长在这里又以林为生的孙立森与妻子商量后,毅然背起行囊上了离家20多公里的小白嘎拉山瞭望塔。
“我们上山时孩子刚6岁,下塔回家后孩子和我们都不亲。”陈玉华说。
每年防火期,夫妻二人在山上生活近8个月,孩子小只能靠父母帮忙照顾,后来每逢假期都把孩子接到塔上,可观察任务繁重,仍然缺少陪伴,加之生活条件恶劣,渐渐孩子越来越不愿来了,这成了两人最大的遗憾。
“现在我女儿长大了,也理解了我们这份工作的意义,每次放假回来都要陪我们在这住几天。”陈玉华说。
2012年,长山林场又在海亚鲁山上建了一个新的瞭望塔,离家45公里,而且暂住塑料棚,依旧没人愿意去,夫妻二人又主动请缨,赴海亚鲁山驻守。
瞭望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技术含量”不低,需要每名瞭望员熟悉自己观察范围内的所有区域的一草一木,容不得半点马虎。
2013年春季,海亚鲁山瞭望塔东南方向发生一起雷击火,由于地形所限,无法与邻塔进行交叉定位,孙立森利用自己熟记的“活地图”,快速准确地标出坐标点,并将火源点迅速报告给指挥部,扑火队伍很快到达起火地域,第一时间扑灭了林火。
王金富 独守深山9000天
一山、一人、一塔,24米、82级台阶、逾万次的攀爬,37年的坚守!这就是一个林区老防火瞭望员的真实写照。他就是呼玛县嘎拉河林场四角山防火塔瞭望员、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金富。
“这是我的‘老伙计’。”王金富指着瞭望塔说。受1987年“5·6”大火影响,呼玛县开始建设瞭望塔。21岁的他开始从事防火瞭望工作,而这座塔也是他参与建设的,从建设到驻防一守就是37年。
王金富负责的瞭望范围有7万多公顷,重点地段数不胜数。“北南羊角河、502大桥、长型山沟塘……”王金富边介绍边指着各方位。
2003年“3·19”草甸大火,王金富发现火情后立即上报,当时受风力影响烟点分散,火点位置很难确定,四角山瞭望塔承担了主要通讯瞭望任务,他连续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成功转接千余条信息无差错,为前线扑火提供了准确数据。
“没有比我更熟悉这片林子的人了,往这个方向走准错不了!”2004年秋,四角山附近发生火灾,由于烟雾弥漫,再加上火点的烟很难分清楚方位,他凭借多年经验在极低能见度的条件下带领扑火队抄近道,为成功扑救争取了两个多小时。
37年间,王金富准确上报火情数十起。“37年前和我一起来的人,都嫌条件艰苦,走了。只有我留下了。你不做,他不做,这片林子谁来守!”直到现在,王金富依然一个人守着这座塔。
张龙 做一棵松 护一片林
伊春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被誉为“红松故乡”,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森林防火任务最重的地区。在这里有一位34岁的森防“老兵”,用12载的青春践行着“红松精神”。他就是嘉荫县清河林场林业技术科主任张龙。
张龙的护林之路始于扑火救援,多年的灭火作战经历,使他成长为一名闯过“技术关”的“排头兵”,7次被评为县级以上森林防火先进工作者。
张龙所带的队伍人员年龄跨度较大、来源复杂,需要充分考虑老、中、青队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他想方设法让“多股劲拧成一股绳”。
清河林场坐落在小兴安岭深处、黑龙江右岸,森林覆盖率达64.6%,域内茅兰沟风景区一到旅游旺季就成了“露营基地”,火灾风险突出,历史上虽然没发生“大火灾”,但“小火情”频发。
2022年,张龙转任清河林场林业技术科主任。多年的防灭火经验,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巡护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第一道防线。在他的建议下修订了《应急处置办法》,将防火队伍管理细化为“四项制度、90条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日常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奖惩机制,提升了防灭火工作质效。
“为了使宣传教育更有说服力,他戒掉了多年的吸烟习惯。”一位巡护员介绍,每年防火关键期和特殊节点,张龙带领大家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向居民、游客面对面宣讲防火知识。辖区内12年无一起人为火发生。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