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
竹子颇受文人墨客所赞颂
竹子生而有节、竹节必露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
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而在以竹为主题植物的翠竹公园
就有着丰富的竹文化
一起来get竹类知识吧~
学会这些
让公园游玩更有趣有益
翠竹公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总面积为45.13公顷,整个公园以山地丘陵为主,多山头,坡势较陡,最高峰位于公园南部,海拔153.24米。
公园的一大特色是竹类植物。以竹为基调,全园贯穿竹的观赏、文化、科普等,是深受市民喜爱的竹类大观园。
大自然的植物中,竹类植物自成一王国,形成特有的景色。竹类植物为乔木状禾草类植物,属于禾本科。然而竹子的基本构造较为简单,竹竿是竹子的主体,竹竿的节间多数中空,因此被古人赞誉为“虚怀若谷”。
竹笋是什么?
竹笋形态与一般被子植物不同,外面被一层竹壳外衣。那竹笋到底是竹子的什么呢?其实竹笋是从竹子的地下茎(也叫竹鞭)芽上生长出土而成的新苗,出土前实际是一株幼小竹子,呈小塔形,上面尖尖的,长的很快,随着它再向上生长加长,即可形成成年竹子。
为什么说竹子的叶子有两种?
竹子叶子跟其他被子植物叶子不同,通常有两种。竹竿枝上青翠可爱的竹叶,就是我们常说的竹叶,为绿色“营养叶”。“营养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部分储存在竹的地下茎中,部分养料供竹子自身生长用。
▲营养叶
另一种与营养叶不同,叫茎生叶,生在竿和大枝条的各个节上。生长在茎竿上的叶叫“竿箨(tuò)”,生长在竹大枝上的叶叫“枝箨”。我们在竹笋上看到外面包了厚厚的笋壳,实际就是竿箨。
▲竿箨
▲枝箨
笋壳上部有一较窄小的片状物叫箨(tuò)叶,箨叶是叶片的特殊称呼。厚而面积大的部分,名叫“箨鞘”(叶鞘的特殊称呼)。禾本科中草本植物叶子是有叶片和叶鞘顶端两部分组成,竹子的叶也如此。竿箨除箨鞘、箨叶外,大部分还有箨耳、箨舌等组成部分。
▲箨鞘
箨(tuò)叶 形状和姿态多样,形态有三角形、 披针形、线形等;姿态包括直立、反转、平直、褶皱等。
▲箨叶
箨(tuò)耳一般位于鞘顶两侧,即箨叶基部与箨鞘顶部之间,箨耳相当小,大小仅有几毫米,有的竹甚至没有箨耳,有的箨耳不对称,有的竹箨耳与箨叶连为一体。大概可以想象一下:箨叶是头部,箨鞘是身体,箨耳就相当于人的耳朵。
▲箨耳
箨(tuò)舌即箨鞘顶部突起物,存在于箨鞘与箨叶之间,通常高仅几毫米,箨舌在箨鞘腹面,就是说被箨鞘所包裹。竹种不同,箨舌颜色、高度、宽度、先端形状、被毛被粉情况不同。
▲箨舌
竹子开花吗?
通常竹林年年青翠可爱,就是不见开花,那么竹子开花吗?答案是肯定的。凡植物都要繁衍接代。
竹子属于禾本科,为有花植物的一个类群,但竹子开花与小麦、水稻等一年生禾本科植物不同,后者年年开花结实,而竹子却不是年年开花,大部分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结一次实,之后就会死去。
众所周知,竹子是熊猫的主要食物源。曾经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竹子因大量开花后死去,导致当年大熊猫食物一度成问题,并对其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笋花
竹的果实是颖果,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形小,果皮与种皮愈合不能分离,如稻、麦等俗称为种子,实际为果实,即颖果。
▲熊猫吃竹子 (图源:网络)
什么是“竹鞭”?
“竹鞭”又名地下茎,是竹类植物在土壤中横向生长的茎,有节,节上生根,节侧有芽,可以萌发为新的地下茎或出土成竹。根据竹子地下茎的形态特征,可分为单轴型、合轴型、复轴型三种类型。
▲地下茎(图源:网络)
▲独株成林
竹子为什么长得特别快?
竹的生长速度堪称植物界冠军,有些竹的空心茎每天可长40-50厘米。植物一般靠顶端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变大而生长。但竹的分生组织不仅顶端有,而且每一节都有。
竹笋竹节连接的很紧,很像压缩的弹簧。当它钻出肥沃的土壤,每一节的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相邻竹节间距离就会逐渐拉长。如果每根竹笋有100节的话,那么它的生长速度就是其他植物的100倍。
“雨后春笋”就是描述竹笋在春天雨后生长特别快,现在该成语多用来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雨后春笋
中国是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子种类、面积、蓄积、产量均居世界之首,被誉为“竹子王国”。中国也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全球竹子共有50多属,1200余种,我国有34属,530多种。
最大的竹子
▲巨龙竹
巨龙竹,又名歪脚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 L. Sun),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之一,其秆高可达30m,径粗可达30cm。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各地及云南西南部热区,生于海拔600-1000m坝区河谷。
▲巨龙竹
最小的竹子
▲菲白竹
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 (Van Houtte) Nakai)为世界上最小的竹子之一,秆高一般为10-30cm,叶片绿色而有时具明显的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作地表绿化极佳。竹秆矮小的竹子还有铺地竹、翠竹、黄条金刚竹、箬竹等,宜作草坪或盆栽观赏。
竹林面积最大的竹子
▲毛竹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cv. Pubescens)又称楠竹,大型散生竹类,秆高达20m以上,直径可达18cm,为我国最主要的笋用与材用竹种。分布秦岭汉水流域以南各地,全国面积300万公顷,约占我国竹林总面积的70%,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经济竹种。
▲毛竹
烧竹筒饭的竹子
▲香糯竹
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 Munro),又称为香竹、糯米香竹和糯米饭竹,中型丛生竹类。秆高9-12m,节间长30-45cm。西双版纳傣族习惯于用秆节间(一端带节的竹筒)灌入糯米煮板,其味香美。
秆色奇特的竹子
▲紫竹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Munro),不要以为紫竹长出来就是紫色的,其实其新竹为绿色,当年秋冬即逐渐呈现黑色斑点,以后全秆变为紫黑色。
▲黄秆乌哺鸡竹
黄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f. aureocaulis),秆高6-12m,径可达8-12cm。秆全部为硫黄色,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条纹,作园林观赏极佳。花秆的优良观赏竹种还有:金明竹,秆黄色槽绿色;湘妃竹,秆绿色具有斑点;黄纹竹,秆绿色槽黄色。
秆形奇特的竹子
▲方竹
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又名方苦竹、四方竹、四角竹。高3-8m,直径1-4cm。竿直立,竿中部以下各节环列短而下弯的刺状气生根。茎竿上方圆,而基部秆横切面呈方形,故而得名。
▲大佛肚竹
▲鼓节青竿竹
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又名葫芦竹、佛竹。竹节之间是较为圆润的,短大短圆,很像弥勒佛的肚子,所以有人直接称它为佛竹。其他竹子秆形奇特的还有罗汉竹、筇竹、鼓节青竿竹、大佛肚竹等。
节间最长的竹子
▲沙罗单竹
沙罗单竹(Schizostachyum funghomii McClure),又称大薄竹或大泡竹,分布西南至华南地区,在云南河口至屏边有大面积天然林。径粗8-10cm,为大中型丛生竹类,秆壁薄且韧性好,节间长达60-80cm,最长可达100cm以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期间所放"高升",即是用本种之节间制成。
中国不仅是竹的故乡,也是世界竹文化的发源地。从远古时期到现代文明社会,竹制生活用品,竹制工具,竹制艺术品,竹制建材,一直都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英国的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指出,东亚文明从前被称为“竹子的文明”,而中国则被称为是“竹子文明的国度”。
竹之美——器具之美
日常器物为人们的创造物,竹材被中华民族大量用来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器物。竹制日常生活器物构成一幅别致的中华民族生活风俗图和中华文化景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生活艺术化的日常情趣。
① 竹材被广泛用于竹制炊具,如蒸笼、竹碗、竹筒、竹筷、竹勺等;
② 竹材被广泛用于竹制家具,如竹床、竹榻、竹椅、竹案等;
③ 竹材被广泛用于竹制生产工具,如竹棍、竹筐、簸箕、竹筛、晒盘等。
竹之美——服饰之美
竹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衣着是无言的文化,竹子根据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还有用竹编织成为竹衣;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用竹子来制作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一直沿用至今。
竹之美——建筑之美
竹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南方竹乡,尤其是岭南,竹楼是寻常百姓的居室。少数民族的竹楼房舍如壮乡的竹楼,一直延绵至今,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竹之美——食材之美
竹笋是中国传统的山珍之一,被誉为“蔬食第一品”。我国有200种以上的竹笋可食用,其中竹笋品质优良的有50余种,如毛竹、麻竹、早竹、雷竹、五月季竹、黄甜竹、龙竹等。
竹之美——工艺之美
在蔚为大观的中国工艺品当中,竹制工艺品是颇具特色且种类繁多的一类,拥有一大批闻名遐迩、制作精湛的作品,如自贡竹丝扇、成都瓷胎竹编、梁平竹帘等,竹雕刻技术也十分成熟,出现了“嘉定派”和“金陵派”两大雕刻流派。
竹之美——音韵之美
竹是中国民族民间乐器的重要制作材料,被列为中国古代音乐分类“八音”之一,甚至常用“竹”代表管乐、用“丝竹”代表音乐,竹笛、竹箫、竹号、尺八、喉管、竹板、竹口琴、切克、竹琴、渔鼓、竹鼓等各种竹制乐器琳琅满目。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中国古今文人墨客,爱竹诵竹者众多。“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随”,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竹图腾符号
竹的生殖力旺盛,被人们赋予送子和延寿的神秘力量。在中国,流行着“夏种树,冬种竹”的诞辰礼俗,竹成为婴儿诞生的一种重要符号。西南少数民族彝族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开天辟地的太古时代,有一个兰竹筒中爆出一个人来, 他的面貌似猴类,初生出就会说话。其名叫亚槎,住在地穴……”,彝族认为其祖先由竹所生,族人与竹有血缘关系,视为 “祖竹”而加以崇拜。
竹文学符号
▲新竹图 清 郑夑 (图源:网络)
竹,是中国古代诗人咏不尽的对象。诗佛王维曾写道“闲居日清静,修竹自植栾。嫩节留余葬,新丛出旧阑。细枝风响乱,疏影月光寒。乐府裁龙笛,渔家伐钓竿。何如道门里,青翠拂仙坛”,给我们展示出一幅优美的绘竹画卷,突出了竹在风中、月下及仙坛旁的风姿绰约,既形象地再现出竹的形式,又生动地勾画出竹的神韵。
竹绘画符号
▲兰竹图 清 石涛与王原祁合作 (图源:网络)
竹子作为一种绘画符号,萌生于隋唐,勃兴于宋代,清代达到竹绘画创作高峰。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尊为墨竹绘画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等,明代的王绂、夏昶等,清代的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大家。
竹品格符号
▲幽篁坐啸图 明 王士祯 (图源:网络)
竹子挺直、坚韧、有节、四季常青,被赋予“浩然之气”的指述意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人格符号。不少文人墨客以竹自喻,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竹园林符号
竹与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与梅花、兰花、菊花誉为“四君子”。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