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类观察》2024年第3期有点姗姗来迟,那就不能不别具一格——以独特的暗夜色彩与神秘的海南鳽做了封面:
【编者絮语】
为名山大川,为某个地理单元,为自然保护区出专辑,虽然不是头一次,但毕竟不多,南岭专辑的出版难能可贵。通过保护区和鸟类学者的介绍,了解南岭的地理特殊性与重要性及其鸟类资源,通过观鸟节参赛队员的体验,了解去南岭保护区观鸟的兴奋,这本专辑给了很多样纷繁的信息。
有赖于南岭保护区长期细致的工作,才有海南鳽这种珍稀鸟类的难得影像与追踪故事,得到一期极其特别的专辑封面,相信在20年的本刊各期中都显得特立独行,格外不同。
本期专辑依靠南岭保护区同仁的大力支持,从筹稿到校对,出力不少,尤其是图片提供,发掘了不少珍贵照片;之前去过南岭观鸟、参加南岭鸟赛的鸟友,积极奉献图片佳作,使更多南岭鸟类得以在专辑中亮相,感谢再三。
愿南岭保护区迎接更多观鸟者前往,感受南岭之美好,保护之重要!
先看部分版面截图:
再看文章节选——
【封面故事】
海南鳽:“神秘鸟”缘定南岭(节选)
文:杨昌腾
……
海南鳽与南岭的缘分要从2007年开始。那时候,我还是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顶山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当时,刚参加了由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组织的为期近2个月的动物调查及监测培训班,对于野生动物的兴趣和热爱在这期间培养起来。为了便于拍摄野生动植物,自行购买了相机,只要是户外工作就带上,随时做好拍摄准备。
就在这一年的5月30日上午,我们驱车去位于天井山林场的“北蛙(中国林蛙)南养”试验基地交流,半路上遇见了基地技术负责人蒋工,遂下车聊了一下。就在这几分钟时间,顿然感觉有一双大眼正盯着我们,环视一圈后,终于在林区山路旁的一棵被树藤缠绕的山乌桕枝干上发现了它。当时,它离我们就只有四五米直线距离,有着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简约时尚的冠羽、稀疏斑驳的腹部、强壮有力的喙爪,低调而不失优雅、高贵,尽显王者风范。
经过广东省动物研究所胡慧建研究员鉴定,这就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后来几天,我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生何兵到发现点附近调查海南鳽的栖息环境,这里有幽静的水库、清澈的溪流以及繁茂的天然次生林,却再也没有见过它的踪影。
时间来到2016年。南岭保护区大东山管理处科研人员在连州谭岭水库附近发现并救助了一只体长620mm的海南鳽,这是南岭保护区第二次发现海南鳽的踪迹……
从这两次发现,我们也大概了解了海南鳽的栖息环境。一是要有溪流和安静的湖泊(或水库);二是要有茂密的天然林(森林覆盖率高)。
……
2020年4月,一位南岭保护区志愿者小陈在南岭保护区乳阳管理处发现了海南鳽,并用红外相机记录它们从4月到6月的繁殖全过程,包括交配、筑巢、孵蛋、育雏以及成长。关于他的发现历程,我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我是一名观鸟爱好者,有10年以上的观鸟经历,也是南岭保护区的一名志愿者。在2020年的整个4月,我都在找黄腿渔鸮,但一直都没有找到。4月1日下午,走了大概2个小时,在浓密的树林里面窜来窜去,来到一处比较偏僻的水库边,这里陡峭得难以下脚。突然,从我身旁飞出一只大鸟,当时就那么一眼,也许两三秒吧,我看见它的肚子有很多斑纹,感觉似乎像某种鹭鸟。因为就看了一眼,也不敢完全肯定是哪一种鹭鸟,但是“肚子有斑纹”这个特征牢牢记住了,把位置记录下来就回去了。过后翻阅了很多鸟书,比对特征、生活环境,直觉告诉我应该就是海南鳽。当时就想,如果是海南鳽就太好了。3天后,我带着4台红外相机再次来到最初发现它的地方。就在离最初发现点15米的地方,我看见有几根枯枝交错搭在一根从悬崖横出的树干上,距离水库的水面足有5米高,感觉很奇怪,在这荒郊野岭的地方,到底是谁的杰作?仔细揣摩了一下,嗯,十有八九是某种鸟的栖息地。为了一探究竟,我把其中一台红外相机放在正对这几根枯枝的另一棵树上,同时在周围安装了三台红外相机,每台相隔15-20米,能从不同角度自动拍摄。5天后,我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把红外相机上的卡换了下来。回到家里,打开电脑一看,果然是海南鳽!这个重大发现,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随后,我把这个讯息报告给南岭保护区,得以参与对海南鳽整个繁殖期的监测调查工作。发现海南鳽的这个经历让我终身难忘!
这次海南鳽的发现成果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秘境之眼”栏目进行了报道。至此,海南鳽成了南岭的熟客。从2020年至2024年,我们对栖息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海南鳽进行了长期观察、监测、拍摄和记录。以下是统计的记录:
2020年4月至7月,发现2只成鸟4只幼鸟;
2021年6月至8月,发现2只成鸟3只幼鸟;
2021年11月,发现1只成鸟;
2022年5月至9月,发现2只成鸟2只幼鸟;
2023年5月至10月,发现2只成鸟2只幼鸟。
今年5月,我们又发现了海南鳽2只成鸟3只幼鸟,目前正在持续观察、记录中。
……
继续节选——
信守初心,斩获“六金”
——记第三届南岭观鸟嘉年华(节选)
文:张学聪
……
初探南岭
带着这个出发点——“南岭双金”=金胸雀鹛和金色鸦雀,开始了这次观鸟旅程。幸运的是,第一天抽签就抽到4号线=公园大门-石坑崆,这正是金胸雀鹛和金色鸦雀遇见率最高的一条线。
……只可惜山脚天高云淡,而山上却烟岚云岫。正如所料,在南岭,听鸟比看鸟重要。凭借赛前预习鸟声的记忆初步辨认,再用手机里提前下载好的鸟声进一步对比,很快认出了红头咬鹃、强脚树莺、棕脸鹟莺、棕颈钩嘴鹛、华南斑胸钩嘴鹛等一系列常听而不易见的鸟种。有些鸟种,如黑眉柳莺、华南冠纹柳莺、栗头鹟莺等,一开始就能认出它们的鸣唱声,后续也有很多机会近距离观察到。
一路上山,叫得最欢的当属小仙鹟。本以为它在南岭并不是常见种,可没想到多个路段都能听到它的鸣唱,可见有好几只小仙鹟在求偶。山上的鸣声不绝于耳,哪怕是我们实在饿得不行,准备吃午饭的时候,也有一只小仙鹟在旁边的竹子上自顾自地欢唱。二话不说,放下饭盒,冲过去甘当这位小小歌手的忠实粉丝。
下午继续上山,雾气渐浓,能收获新鸟种的可能性逐渐降低。收了一只红翅鵙鹛的雌鸟,把第一天的鸟种定格在80种,确定当天无缘跟“双金”见面。
渐显疲态
本着对目标鸟种的执念,第二天我们选择再次上山,就不相信碰不到它们。
然而山上依旧大雾,队友念叨着“双金”赶紧来见面吧!我戏称有金翅雀,另一队友又呼应道还有金腰燕。噢!“双金”原来早已达成……这一天,幸运女神还是没有降临,山上的收获很有限。只有雾里一点红的赤尾噪鹛愿意与我们相见,带来了感动。
当天多数的收获在5号线的太平洞村和1号线的梯下村,再次证明大多数鸟赛的鸟种主力均在村庄附近。我们在5号线目击到了第三金——金头扇尾莺,就当是超额完成目标。
待到下午,渐渐感受到了队友们的疲惫。我们是一支很“爆肝”的队伍,早上五点半就出发,晚上还坚持外出夜观,十点多才回。日落前,各种杜鹃在村后的山上放声高唱,我提醒队友,棕腹鹰鹃已经“滴滴…滴滴…”地叫了半小时,他们这才回过神来。看来大家听了两天的鸟叫声,稍微有点审美疲劳。
步入高潮
第三天,拖着前一晚夜观到零点才回的疲困身躯,我们毅然决定继续五点半出发,“三顾茅庐”,再找“双金”。
……
上山路上意外的是,眼前的雾气没有前两天浓了。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听到了一阵嘈杂的鸟叫声,一刻都没有犹豫,赶紧下车找鸟。四个人的眼睛还是忙不过来,这一波鸟太多了!大的有白头鹎、红耳鹎、灰喉山椒鸟、铜蓝鹟,小的有黑眉柳莺、华南冠纹柳莺、淡眉雀鹛、红头穗鹛、金头缝叶莺(现称“栗头织叶莺”)、强脚树莺。目击到第四“金”,美滋滋。
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鸟种,但这一批混合鸟群着实给众人打了鸡血。……
队友说道,我能感觉它们近在眼前了。……
步行走到了雾气全散的山顶三岔路口……在白眉山鹧鸪和红尾噪鹛的背景声中,一阵急促的雀鹛叫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4人几乎是同时驻足,抬起望远镜往同一个方向去看。霎时,几只金黄色的小玩意儿在灌木丛中跳跃而出。“金胸雀鹛!”声音低沉而颤抖着。它们与其它朴素配色的雀鹛迥异,那夺目的下身色彩让人无法忽视。它们那滚瓜溜圆的黑白色脑袋,配上鲜亮明艳的橙黄色胸腹,活脱脱是“可爱”的化身。哦?原来它是鸦雀科的啊,怪不得它有几分鸦雀的气质。……
陶醉于这群属于我们的“第五金”足足有半小时,随后不久,耳畔又捕捉到了疑似鸦雀之声。“金色鸦雀!”激动的呼声几乎要脱口而出。它们结队在道旁的蕨类植物上寻觅美食,啄食那些藏匿于枝节间的小虫。而金胸雀鹛亦在稍高处的灌木和乔木间,忙着自己的寻食大计。至此,我们的六金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尤其是最后的“双金”,不仅颇具含金量,而且距离超近,让每一位队员都心满意足地品味了这场视觉盛宴。
……
金色鸦雀 梁海容摄于南岭
节选到此,静等出刊。
温馨提示
2024年刊物订阅进行中,订阅方法请见
《中国鸟类观察》订阅方法。
如需修改寄送地址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登记。
赞助阅读方法请点击首页左下方索取杂志
收藏或浏览过刊,请回复“过刊”查询
微信群: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群”,邀请加入
邮箱:birdwatcher2001@163.com
读者QQ群:490119751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