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MPeSQo-QZN7RJzyFgLBV-A
皂荚,是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
皂荚之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李时珍云:“荚之树皂,故名。”
别称
皂荚树、皂角、猪牙皂、牙皂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小叶(2)3-9对,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顶端圆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稍歪斜,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上稍被柔毛;网脉明显,在两面凸起;枝为刺圆柱形;花杂性,为黄白色;荚果带状,厚且直,两面膨起;果瓣革质,褐棕或红褐色,常被白色粉霜,有多数种子;种子多颗,长圆形或椭圆形,棕色,光亮;荚果短小,稍弯呈新月形,内无种子;花期3、4、5月,果期5到12月。
生长环境
以种子繁殖
皂荚是皂荚属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特有种,北起河北、山西。南达福建、广东、广西,西至陕西、宁夏、甘肃、四川、贵州、云南,东及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区)。
皂荚属阳性树种,在阳光条件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良好;喜温暖向阳地区,喜光不耐庇阴。多生长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
功能作用
一、药用价值
药材来源:棘刺、种子、叶、根和皮、(皂荚所含的皂荚苷有毒,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用量过大、误食种子或豆荚,及注射用药均可致毒性反应。)
种子: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主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孕妇慎服。)
叶子:祛风解毒,生发。主风热疮癣,毛发不生。
根:通利关窍,除风解毒。治风湿骨痛,痒子,疮毒及无名肿毒。
根皮:根皮:治风热疚气,杀虫。
棘刺:搜风,拔毒,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二、观赏价值
皂荚树耐热、耐寒抗污染,可用于城乡景观林、道路绿化,可供观赏
中药药方
治大肠风秘: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治气毒结成瘰疬,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治大风疠疮,体废肢损,形残貌变者:皂角刺飞尖一斤(微炒,研为极细末),赤链蛇一条(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两,生半夏二两,真铅粉一两。俱炒燥,研为末,和皂荚刺末,一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净磁瓶内。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治腹内生疮在肠脏: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不饮酒者,水煎亦可。(《蔺氏经验方》)
治痔疾,肛边痒痛不止:皂荚刺二两(烧令烟尽),椿根皮一两(微炙),防风一两(去芦头),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药,捣罗为末,用酽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煎防风汤下二十丸。(《圣惠方》皂荚刺丸)
治疮无头者:皂角刺(阴干烧灰),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冬葵子三、五个,前药送下。(《儒门事亲》)
治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