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地之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之中,万物同源,众生一体。
泥土感受种子的脉搏,新芽感知空气的温度,鸟儿捕捉昆虫的韵律,昆虫嗅到花儿的气息……
在万物之中我们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知生物多样之姿。
《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倾力打造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通过邀请植物、动物、各类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构建一个生物多样性跨界交流与植物科学文化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在专家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与自然共生、与万物共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传播好,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好,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的提升,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活动主题
作物驯化与人类的生活
活动时间
10月1日晚17:00-19:00,请于16:45前到达科普馆完成签到,17:00后将无法进入活动场地
活动地点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放映厅
招募对象
本次活动仅限18岁以上成年人,招募人数上限50人。限制时间内名额报满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
专家简介
王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先后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曾先后多次赴欧美著名植物园访问、学习和工作。一直从事科学普及、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物种保育和植物引种驯化工作,长期坚持参加和组织国内外植物资源考察和采集活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出版过《植物园的四季》等科普读物,为“王康聊植物”微信公众号原创作者,2015年荣获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林学会共同颁发的“梁希科普人物奖”。
课程简介
农作物为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是人类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然而,农作物是如何被人类从自然界推上餐桌的呢?从生物学角度上来看,这些农作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们和其祖先有哪些不同?又是什么东西决定它们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我们现在又如何把它们变成我们更喜欢、更需要的样子呢?
报名系统将于9月26日11:00开启,9月27日10:00报名结束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报名系统。
1.报名时请准确填写各项信息,点击提交后系统会显示临时联络微信群二维码,请务必识别加入,便于获取活动相关详细通知信息;
2.活动现场仅限报名成功人员凭签到二维码签到入场,其余人员均不能进入场地,私自转让名额无效;
3.本次活动免费,公园门票需自理,请您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按照个人需求自行预约购票,入园后按指定时间、地点集合,活动现场听从工作人员安排;
4.会场内不能饮食,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课堂安静,请按照场馆要求参与活动;
5.活动现场会录制课程视频,用于后期宣传、总结等工作,报名参与的公众默认同意该活动中的肖像使用权;
6.建议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请安排好时间,提早出门,避免迟到。
7.如活动时间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不可避免因素影响,活动有可能推迟或取消,请以群内信息为准,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资料提供丨科普馆
编辑丨孟沁蓓
审核丨陈红岩 陈雨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