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地碱蓬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卫士”,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让盐碱地变“健康”
深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块巨型“红地毯”映入眼帘,其态如锦、其焰似火,鸥鸟在上空盘旋,风景如画。
每到秋冬季节,便能看到这美丽的“红地毯”。它由一株株只有20厘米左右高的盐地碱蓬“编织”而成。盐地碱蓬属一年生草本积盐植物,是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在我国从南到北的盐碱海滩、湖边及荒漠都有分布,在入海口的淤泥质潮滩上更是分布密集并形成大面积的“红地毯”景观。
不要小觑这一株草,它的能量可不小。它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卫士”,被科研人员和老百姓称为“吃盐能手”。一些寸草不生的重度盐碱地,被盐地碱蓬“吃”过三四年后,逐渐改良为正常农田。此外,它还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让盐碱地变“健康”。
盐地碱蓬浑身是宝,还是鸟儿的乐园。在“红地毯”中央,成群水鸟时而悠闲觅食,时而展翅起舞。幸运时,你还能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嘴鸥,它把家安在了有盐地碱蓬生长的潮滩上,与幼鸟在这里休憩。
前些年,受环境污染、围垦养殖等影响,曾经随处可见、蔚为壮观的“红地毯”景观变得稀罕了,盐地碱蓬等滨海湿地典型植被逐渐消失,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面临萎缩退化的巨大压力。2018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部署推动渤海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组织实施渤海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对滨海湿地、岸线岸滩进行综合整治修复。在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下,东营市迈开恢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步伐,种植盐地碱蓬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我正是一名参与者。
要铺下这漂亮的“红地毯”不易。在软烂的淤泥滩,每抬放一次脚,我们都会深陷泥泞。冬天,面对刺骨的海风、冰冷的海水,我们不得不穿上厚重的连体水裤下海作业,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身体不听使唤”——黏黏的海泥裹到大腿根,牢牢地“吸”住水裤,得三四个人凑成一堆,互相帮扶拖拽着前行;夏天,锋利的蛤蜊皮常会割破脚,每向前一小步,都得加倍小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2020年底,东营市已种植盐地碱蓬1600公顷。2021年以来,我国仍在加大盐地碱蓬修复力度,我们团队的修复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
如今,我们团队种下的盐地碱蓬已经结籽了。站在浅滩上,望着这一簇簇、一片片蓬勃生长的草儿,我豁然开朗:吃过的苦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为滨海湿地种下了一片生机,为盐碱地种下了新的希望!
(作者:刘艳芬 山东省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人民日报记者李蕊采访整理)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