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理论 > 调查报告 > 正文 站内导航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麂

媒体:原创  作者: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专业号: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 2024/8/9 16:12:31

河麂(学名:Hydropotes inermis):别名獐、牙獐,属于鹿科。外形似麝而稍大,体长90-100厘米,肩高55厘米,体重约15千克。雌雄均无角,雄性撩牙发达,尾短被短毛、四肢较宽。冬毛粗而厚密,枯草黄色;夏毛细而较短,光润而微带红棕色;腹毛略呈淡黄色;全身无斑纹。初生仔鹿暗褐色,有浅棕色斑点,随胎毛更换而逐渐消失。

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1870年代被引入英国。比麝略大。《本草纲目》说注:“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分布于中国长江沿岸以及朝鲜。

外形特征

河麂为小型鹿,体重约15公斤,体长约1米,肩高与臀高大致相等。雌雄均不具角。雄兽上犬齿发达,突出口外。耳基部有两条软骨质的脊突,顶端稍尖。四肢壮而有力,蹄粗钝。尾短。在鼠蹊部有鼠蹊腺1对。毛粗而长,体侧及腰部之冬毛长达40毫米,呈波状弯曲。体背及体侧颜色一致,为棕黄色。耳背棕色,耳内侧灰白色,下颏和喉上部白色。腹部中央和鼠蹊部淡黄。四肢棕黄。

河麂四肢粗壮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尾甚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体毛多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毫米。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幼河麂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毛粗硬,体侧和臀部毛长约4厘米;背和体侧毛色沙黄,毛尖黑色,头顶灰褐至红褐色,颏、喉、嘴周围和腹毛白色;幼河麂背部有白斑和白纹;上犬齿发达,雄兽的尤其长而大(约5厘米),略弯,呈獠牙状,露于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沟腺(鼠鼷腺)。

生活习性

河麂​不结大群,居或成双活动,最多3-5只在一起。行动时常为窜跳式,迅速。河麂生性胆小,两耳直立,感觉灵敏,善于隐藏,也善游泳,人难以近身。

雄性是领地性很强的动物,会用尿液和粪便来标记自己的领地。当别的雄性入侵时,如果威胁无效领地内的雄河麂会向对方发起进攻。争斗中双方都会使用自己的獠牙来试图刺伤对方的头部,颈部或者背部。打斗通常在其中一方低头认输或者逃跑的情况下结束。雌性獐在繁殖季节以外不具有很强的领地性,但是在小鹿出生的前后这段时间母鹿会显示出攻击性,把靠近小鹿的其他母鹿驱赶走。

河麂喜食植物,主食杂草嫩叶,多汁而嫩的植物树根、树叶等。受惊扰时狂奔如兔。以芦苇、杂草及其他植物性食物为食。

栖息环境

河麂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草坡中,不上高山,喜欢在河岸、湖边等潮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中生活。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岛林缘草灌丛处。它们选择附近有水的草滩或稀疏灌丛生境。善游泳,能在岛屿与岛屿和岛屿与沙滩间迁移。在山丘、岛屿,河麂虽能在灌丛栖息,但更多选择草丛。在舟山,凡灌木茂密的生境多麂而无河麂,茅草山坡或稀疏林区多河麂而无麂。在鄱阳湖草洲獐选择较矮的苔草丛者占79.3%,较高的芒草丛为20.7%。《本草纲目》曰:秋冬居深山、春夏居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沿岸以及朝鲜。文献记载的地点有:江苏省的泰州、镇江、苏州、无锡;上海市及奉贤县;浙江省的桐庐、宁波;安徽省的泗县芜湖;湖北省的宜昌,广济;湖南省岳阳。80年代的分布范围处于24°-34°N及东经110°E以东范围内。南至广东乳源、仁化、乐昌、连县,广西的桂林,福建的宁德、晋江和浦田,北至江苏盐城及滨海地区、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东至浙江舟山诸岛。广西天峨和南丹县,上林和武宣县也有分布,其分布区向西推进到106.5°E,23°N。但谷地的河麂现已呈隔离点状或小片状分布。

阅读 165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