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fujCpof-QKGxTXA0CoChOQ
2016年1月11日,野化培训大熊猫母子迎来初冬时节的第一场雪 何胜山摄
2022年6月底,雌性大熊猫“博斯”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野化培训圈内,顺利诞下2022年全球首对大熊猫双胞胎,其中一只已被纳入最新一轮野化培训计划。这是它第四次产仔。早在2018年,“博斯”便以“母兽带仔”模式加入野化培训,它有着丰富的野外育幼经验和过硬的野外生存能力。
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创的关键技术,分为培训、放归、监测三个阶段。开展近20年来,一代代“熊猫人”为此倾注了智慧和青春,不断突破和创新技术,现已建立起完善的大熊猫野化培训技术体系和放归监测技术体系。
身着伪装服的工作人员将完成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宝宝装入特制的运送背筐中 邱宇摄
复壮野外种群,是保护的终极目标
早在1997年,首次圈养大熊猫回归野外可行性研讨会上,国内外一大批关注这项提议的专家齐聚成都。
“放归,是复壮和重建野生种群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受威胁和濒临灭绝物种有重大意义。”
“把圈养大熊猫放归到野外,能很好补充野外种群数量,增加种群遗传多样性,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是大熊猫人工繁育的最终目标。”
……
把野化放归作为大熊猫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专家们的共识。对比专家讨论提出的关于大熊猫能否放归的13条标准,在圈养大熊猫种群都难以自我维持的当时,野化放归只得停滞在方案设计的反复斟酌和打磨上。
直到2000年,圈养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世界性难题被“熊猫人”攻克后,圈养种群的繁育工作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熊猫中心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工作。
2岁的雄性亚成体圈养大熊猫“祥祥”,经3年多的独立野化培训,专家评估“祥祥”可以择机放归野外栖息地,进入补充野生种群试验,“祥祥”成为历史上首只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然而,放归到卧龙“五一棚”不到1年时间,“熊猫人”在雪地里发现了“祥祥”的尸体。经解剖研判,“祥祥”可能在与野生大熊猫争夺领地打斗时,从高处摔落而亡。
大熊猫一直是全世界关注度最高的动物明星之一,“祥祥”的去世一度让这个项目中断。但这项科学研究对大熊猫来说毕竟意义非凡,失败也没有阻挡“熊猫人”团队探索前行的步伐。
2008年经历汶川地震,野化放归工作一度搁浅。但对“祥祥”野归的总结和复盘一直在进行中:野外生存能力不足,无法自行寻找到足够的食物、水源,不懂如何避险;依赖人类的饲养,跑回原人工喂养场所,野外饮食不习惯;习惯“群居”生活,而野生大熊猫习惯独居,特别是成年雄性在领地和配偶争夺中往往异常激烈、凶狠,缺乏打斗经验的往往招架不住;大熊猫野外生存空间较小,极易因争夺领地打斗。
“熊猫人”野化培训团队在核桃坪基地合影 吴代福摄
“淘淘”野化放归,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2010 年,随着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的稳定增长,大熊猫野化放归迎来了最佳重启时机,“熊猫人”迅速启动了圈养大熊野化培训第二期项目。
熊猫中心在卧龙核桃坪建立野化培训基地。“熊猫人”团队提出“母兽带仔”新野化培训方法,这一创新之举恰恰成为野化放归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性技术。让有野外和育幼经验的母兽在自然环境下设立的培训圈内产仔,让放归个体跟随母亲成长,习得野外生存技能。整个过程减少人为干预和影响,保持幼崽的野性,“熊猫人”在接近幼仔时会穿戴涂有大熊猫尿液或粪便气味的熊猫伪装服。幼仔满一周岁后,大熊猫母幼会被转移到面积更大、自然环境更复杂的野化圈舍环境中进行培训,目的是让野化个体能够在野外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存活下来。
2010年8月,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出生的大熊猫“淘淘”,在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圈内跟随母亲“草草”学习生存本领。2012年10月,“淘淘”被植入身份识别芯片后,携带GPS颈圈等装备,开始奔向野外独自求生。汲取之前的教训,“淘淘”放归于大熊猫种群密度极低的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没有选择之前野生大熊猫种群密度较高的卧龙,以减小种内竞争给放归大熊猫带来的压力。
野生大熊猫一般在两岁左右离开母亲去建立自己的领域,“淘淘”在放归后也成功地在野生种群栖息地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且两次回捕体检都显示状况良好。红外摄像机拍摄证实,“淘淘”已成功适应野外环境。
大熊猫“淘淘”成为第一只通过“母兽带仔”方法成功野化放归并存活的圈养大熊猫。迈出这一步非同寻常,对于大熊猫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
考虑到雌性大熊猫是潜在的繁殖资源,更容易被野生种群接受,2013—2015年雌性大熊猫“张想”“雪雪”“华姣”被陆续放归,进一步为“母兽带仔”这一野化培训方法和放归后监测研究积累了经验。2016年,我国首次同时放归2只大熊猫,“华妍”“张梦”奔赴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也均为雌性。
吴代福身穿涂有熊猫母亲气味的工作服转移幼崽 李传有摄
科学人为干预,是复壮的必由之路
多年保护下,尽管大熊猫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大熊猫野外生境不容乐观。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的加剧,大熊猫栖息地不断萎缩和碎片化,野生大熊猫被割裂成33个孤立种群。其中,种群数量小于30只的有22个,基因交流阻断。还有小于10只的局域种群18个,近亲繁殖可能性增强,基因多样性将丧失更多。野生大熊猫种群面临着存续危机的严峻考验。
2021年,中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通过在更大景观尺度上开展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把过去相对独立的各个“岛屿”整合起来进行保护,其首要任务就是解除野生大熊猫的生存危机,以实现野生大熊猫的稳定繁衍。
“只有当大熊猫在野外的种群数量能够稳定增长,它们才能摆脱濒危的命运。通过人为干预复壮大熊猫野外种群成为必然选项。”野化放归新的带头人吴代福这样认为。
通过专家论证发现,小种群保护模式有几种,第一种解决方法是加入个体,增加遗传多样性,避免出现近亲繁殖的情况。另一种是通过修复小种群和大种群之间的栖息地,让种群之间自然交流。第三种是,在确认小种群无法繁育的情况下,人为干预将小种群搬到大种群中间去。就目前经验和调查结果显示,放归是最快的解决办法。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推动下,2017年,大熊猫“八喜”“映雪”也加入了栗子坪野生大熊猫的大家庭。随着项目的开展,大熊猫野化和放归关键技术体系逐渐形成,放归工作从栗子坪所在的小相岭山系扩大到岷山山系。
2018年,大熊猫“琴心”“小核桃”被放归至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样,这里也是野生大熊猫种群密度小、灭绝风险高的地带。此外,还综合考虑了当地大熊猫适宜栖息地面积、主食竹生物量、放归大熊猫遗传背景等多种因素,最终将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作大熊猫放归地。
截至目前,已放归的1雄4雌大熊猫,均已满6岁,处在可以繁殖的壮年阶段,但要获得野化放归大熊猫育有后代的明确证据,还需要有耐心和运气。只有当圈养大熊猫的基因真正融入野生种群里,能够传承下去,才是真正起到增加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提升野生种群生存力的作用。
自2003年开展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工作以来,熊猫中心先后成功野化并放归“淘淘”等11只圈养大熊猫,存活9只,存活率达81.18%。其中,7只大熊猫成功融入有灭绝风险的小相岭山系野生种群,2只成功融入岷山山系野生种群,为深入开展大熊猫野生局域小种群复壮奠定了基础,对大型哺乳动物野化放归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该项目在2019年荣获国家林草局第十届梁希林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入选了“2019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龙婷婷)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