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云南 > 正文 站内导航

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绿水青山,红河哈尼梯田交出十年答卷:是千年粮仓,更是绿色粮仓

媒体:云南红河发布  作者:云南红河发布
专业号:红河州林草局 2023/6/30 14:37:02

图片

仓廪实,天下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守着祖先留下的宝贵经验财富,红河哈尼族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通过辛勤耕耘,不断演绎传承千年稻作文明,护好哈尼梯田这一延续千年的绿色粮仓,让农业根基更稳,让饭碗端得更牢。
图片

追溯,延续千年的农耕文明

图片

夏日清晨的撒玛坝梯田,在金色的晨曦和鸟儿的合唱声中醒来。此时,红河县宝华镇朝阳村委会苏红新村民小组村民杨云锋已经在田里忙着除杂草。他以双脚丈量每一陇耕田,用双手呵护每一株秧苗,精耕细作,静待丰收。
撒玛坝梯田是汉文史记载开垦最早的哈尼梯田,以其集中连片、万亩相接、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著称,是名副其实的梯田粮仓。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哈尼族群众勤劳而智慧,在漫长的迁徙中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开山、造田、种地。唐代樊绰在《蛮书·云南管内物产》中写道:“蛮治山田、殊为精好”,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1368年—1399年,吴蚌颇(嘎他佐能土司)倡导民众开水渠、造梯田,其地就是现今的朝阳村。
因山成形,因水而兴。梯田大者面积数亩,小者仅如簸箕,依山就势,层层叠叠。

图片

红河县撒玛坝万亩梯田

 

将生产生活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是哈尼梯田可以传承至今的秘诀。从涵养水源到垒埂放水,从“木刻分水”到稻种交换,从水沟修筑到赶沟冲肥,哈尼梯田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用水分配体系,无不体现着一代代梯田开垦者、耕作者认识自然、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一把锄头、一张犁、一头牛、一双手,千年不变。一代代以哈尼族为主的群众在哀牢山脉上,以“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精神同耕共创,开垦出山地农耕文明奇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民族文化的宝库和人类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2013年6月22日,一个巨大的喜讯从柬埔寨金边传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世界遗产家族独特的以民族名称命名、以农耕稻作文明为主题的活态文化遗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受到世界瞩目。随其声誉走向世界的,还有生长于梯田之中的粮食——梯田红米。
图片

传承,护好千年的绿色粮仓

图片

小满时节,元阳县绿波万顷、稻香阵阵,丰收在望。
“不能让梯田荒废,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自然要保护好。”在元阳县新街镇全福庄村委会上寨村民小组,村民普美珍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不仅能延续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耕种方式,党委、政府还大力扶持梯田红米产业,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早在1300多年前,哈尼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红米并将其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生长环境偏僻、水源无污染、土壤无毒副残留,加之红米的生长特性,使梯田红米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态、健康的高品质粮食。
然而,大自然是公平的。要想守住绿水青山,保持梯田红米的原生态,就得沿用铁犁牛耕、三犁三耙传统耕种模式。春种秋收,从一颗种子到可供餐煮的甘粮,需要经过挖头道田、打谷、晒谷等20道工序,这些都得依靠双手完成,堪称农耕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图片

丰收 甘与汇 摄

而一年仅收一季的生长周期,注定了梯田红米这种稻谷的年产量偏低。10年前,生活在梯田边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谋出路,只剩下老一代人固守着“老本”,甚至出现部分水田变旱田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现象,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幸运的是,红河州委、州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为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红河州始终在“一粒种子”上下足功夫,致力于做好梯田红米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选育等工作。目前,红河州收集保存月亮谷、高山早谷等87个品种,选育出红阳2号、红阳3号和红稻8号等杂交改良品种,梯田红米良种选育研发和制种基地建设不断推进。
梯田首先是稻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红河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设置梯田保护管理局,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形成州、县、乡、村、组、农户6级保护管理体系,划定遗产区内永久基本农田20.58万亩;建立监测站、聘请监测员,全力守护遗产区梯田,确保梯田面积不减,累计投入1.31亿元,修复损毁、旱化梯田4933亩;不断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灌溉沟渠,沟渠水系畅通,形成“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通过一系列针对有效的硬举措,合力保护好千年梯田的良田沃土,传承好世界遗产的农耕文明。2022年,红河州梯田红米面积为21万亩,是目前云南省乃至全国种植红米老品种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图片

出新,谱写新时代田园牧歌

 

图片

“红米是大自然对哈尼族群众的馈赠,田鼠会打洞,鸟会来啄米,种红米就要像保护子女一样呵护它。”年过花甲的普贤格是红河县乐育镇尼美村的老艺人。他说,这里的村民世代伴梯田而居、以耕作为生,这是哈尼先民留给子孙的“金饭碗”。
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饭碗”中种出的梯田红米却一度藏在深山人未识。红米也仅作为基础农副产品停留于本地消费,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规模小,工艺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提升附加值难度大。
可喜的是,2017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携手红河县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开展电商产业扶贫项目,以红河县梯田红米等产业为切入点,通过组建、优化农民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品控流程,并以“善品公社”为品牌统一对接市场,形成撒玛坝万亩梯田和尼美梯田两大梯田近10000亩的红米核心示范基地。2019年,采收红米稻谷51万多斤,实现梯田红米销售收入418万元,共帮助社员增收38万多元。
有好产品才有品牌,有品牌才有市场。红河州着力打造梯田农产品品牌,运用“互联网+梯田红米”销售模式,与知名企业签订电商合作协议,注册“阿波红呢”“元阳红梯田红米”等系列商标,开展梯田红米有机认证,推出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等系列产品,哈尼梯田红米、梯田鱼、梯田鸭蛋等原生态农产品深受市场青睐,梯田系列农产品效益大幅提升。久居深闺的梯田红米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出哀牢山,走向世界,走进千家万户。
图片

收获梯田鱼 佟忠义 摄

与此同时,红河州将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同步推进,大力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施“阿者科计划”,一批农特产品开发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组建梯田红米生产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优质稻近20万亩。哈尼人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幸福靠山”,遗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3928元增长到2022年的12502元。
此外,红河州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丰富哈尼梯田的旅游内涵:对哈尼文化习俗、农业生态环境等“家底”展开摸底排查;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开展“火塘夜话”活动,举办“开秧门”实景农耕文化节……村民变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在守护好千年绿色粮仓的同时,有效实现梯田资源变资产、景区村民变员工、农田稻子变“金子”。
图片

俯瞰秋日梯田 朱志刚 摄

如今,放眼红河大地广袤田野,新的耕耘早已开始,新的丰收正在不断孕育、萌发、生长。
听,悠长的哈尼古歌又飘荡在无垠梯田上——
“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
“春天飞来白鹇鸟,把红米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
记者:黄传龙 周勇 邢丹笛 敖俊华 
阅读 314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