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11月22日通过专家评审的《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引领性作用的自然教育行业行动指南。
《规划》共分为九章,二十六小节,提出“多元主体培育”“规范场域发展”“强化人员队伍”“加快课程研发”“健全标准体系”“深化交流合作”等六大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工程。
《规划》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将进一步规范引导自然教育领域参与主体行为,凝聚广泛多元的自然教育力量,培育庞大优质的自然教育队伍,提供丰富普惠的自然教育产品,为推动中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支撑。
孩童在林间露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着力构建自然教育发展新格局
目前,全国从事自然教育的各类机构近2万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每年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超100万次、参与人员超1亿人次。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推动社会自然教育需求和供给水平加速提升,为我国自然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由此,《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社会参与自然教育人数大幅增长,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场域建设更加规范、人才队伍更加壮大、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标准体系更加健全、交流合作更加繁荣,自然教育社会普及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全面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力量。
——各级各类自然教育活动参与人次10亿以上;
——自然教育示范基地1000个、示范点1万个、示范径5万条;
——自然书屋1万间;
——认定自然教育机构5000家;
——全国自然教育专家500人;
——培训自然教育师5万人以上;
——自然教育志愿者总数30万人以上;
——各类自然教育标准规范总数100项以上。
根据各地自然教育发展状况和水平,发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社会功能,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动植物园、自然博物馆、乡村田园等自然教育场域,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在自然教育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示范基地和示范点的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等,在全国布局形成9个自然教育特色示范带,并在随着自然教育实践发展不断调整优化。
青少年在自然教育营地参加活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
《规划》围绕“多元主体培育”“规范场域发展”“强化人员队伍”“加快课程研发”“健全标准体系”“深化交流合作”6 个方面,提出促进全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6大重点任务。
在多元主体培育方面,《规划》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学校参与、促进融合发展,强调将自然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研学实践相关环节,促进自然教育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就近就便开展自然教育,在与校园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了解自然;推动大中小学生走进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在自然大课堂中参与体验、深化认识、提升素质。
在规范场域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增加场域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场域评估,强调鼓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在不影响自身资源保护、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功能划分,建立面向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特需群体和社会团体工作者开放的自然教育区域;推动将自然教育场所纳入各类自然保护地重要基础服务设施进行设计建设。不断扩大城市自然教育覆盖面,推动自然教育进乡村。
在强化人员队伍方面,《规划》提出要统筹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培训、推进队伍自律,强调引导大中小学各类优秀教师投身自然教育教学实践,鼓励高等院校和相关职业院校设置自然教育专业,培养自然教育专业人才;着力提升自然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水平领先的自然教育师资队伍。
在健全标准体系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实施、加强标准管理,强调按照结构合理、系统协调、衔接配套、覆盖全面的要求,构建自然教育强制性标准守安全、推荐性标准保基本、地方性标准显特色、团体标准强引领的协同发展的标准体系;通过媒体加强标准宣传推广,鼓励自然教育各类主体以标准为依据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升自然教育参与主体执行标准能力。
在深化交流合作方面,《规划》提出要促进对外开放、加强国内交流、构建合作平台。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推进与共建国家的多层次交流。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搭建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区域自然教育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
学生们在自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切合实际准确把握发展规律亮点频出
《规划》是中国林学会围绕自然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广东、贵州、安徽等地方自然教育发展规划编制的成功经验,编制形成了《规划》初稿。在此基础上,又组织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自然教育机构及从业人员针对各部分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然后,编写组组织开展了多次调研和专家研讨会,听取相关人员和专业人士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订完善,最终形成《规划》文本。
《规划》强调目标具体明确。《规划》明确提出了规划期内自然教育示范基地、示范点、示范径等建设数量,以及自然教育活动参与人数、自然书屋建设数量等定量指标;明确提出了包括理论研究队伍、自然教育师队伍、运营管理队伍、志愿者队伍在内的自然教育队伍建设规模数量指标。这些指标均设置了重点建设工程,实现路径明确,可操作性强且有利于开展评价。
《规划》重视多元融合发展。《规划》强调要强化林草、教育、文旅等多个政府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支持自然教育发展;积极促进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深化国际交流,引进国内外自然教育领军人才,推动形成亲自然的社会风尚;依托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加强城市发展、乡村振兴、自然保护等领域的融通合作,激发自然教育新思路、新方向、新策略。
《规划》注重标准体系构建。《规划》强调要提升全国自然教育标准供给水平,完善自然教育标准供给结构,满足市场对标准的需求,更好地规范实践中的自然教育活动;加强全国自然教育标准全流程管理,注重自然教育标准的研究基础,确保自然教育标准的科学实施。
《规划》完备保障措施建设。为促进《规划》落实,《规划》强调要积极总结典型经验,推广成熟模式;推动自然教育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推动加大中央及各级政府财政在自然教育方面的预算;提升自然教育文化感召力,开展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营造自然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将自然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通过评审
11月22日,《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通过专家评审。
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1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评审会。与会专家认为,《规划》是中国第一部具有引领性作用的行业行动指南,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自然教育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精神、文化需求,推进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规划》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将进一步规范引导自然教育领域参与主体行为,凝聚广泛多元的自然教育力量,培育庞大优质的自然教育队伍,提供丰富普惠的自然教育产品,为推动中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支撑。评审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规划》提出,到2035年,根据各地自然教育发展状况和水平,充分发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社会功能,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动植物园、自然博物馆、乡村田园等自然教育场域,培育1000个高质量的自然教育示范基地、1万个示范点和5万条示范径。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等,在全国基本形成9个自然教育特色示范带的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社
文字:果叮咚 林昆仑 黄宇 刘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