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日前就我国治沙成效、“治沙”与“治穷”等话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下降
对我国防沙治沙成效,张建龙表示,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三个监测期逐渐缩减,缩减速度不断加快。
历时20多年、5次全国监测数据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有力支撑。2000年以前,我国沙化土地呈扩展态势:第一个监测期(1994年之前)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第二个监测期(1995年-1999年)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
2000年以后,我国沙化土地呈缩减趋势。第三个监测期(2000年-2004年)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第四个监测期(2005年-2009年)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第五个监测期(2010年-2014年)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张建龙说,防沙治沙成效在感受上也有明显体现。以北京为例,自从2000年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后,沙尘暴天气明显变少;在沙区,以前“沙上屋顶”、“沙进人退”、“沙埋农田”的现象也几乎没有了。
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北防护林建设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工程,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贡献不可忽视。”张建龙说,三北工程整体的技术措施和技术路线,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北工程于1978年启动,建设期限长达73年。当时三北地区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有计划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的唯一措施。
他同时认为,三北工程从启动之初就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但受限于当时思想认识、资金投入、科学技术、造林水平等的限制,部分地区确实出现过大面积营造纯林、造林密度过大等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我们逐步认识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中后期的三北工程建设在造林过程中,更加注重遵循自然规律,适地适树、以水定林。”张建龙说。
三北工程不仅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到2015年,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918.5万公顷。三北地区粮食单产由工程初期的每亩118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354公斤;经济林面积达667万公顷,约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脱贫。
张建龙说,三北工程用最低的投资换来了最大的效益。没有三北地区生态状况的根本好转,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生态良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以“治沙”促“治穷”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荒漠化程度。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在沙区,占总数约35%。
张建龙认为,“治沙”和“治穷”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不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沙化,沙区的“穷根”就铲除不了;如果沙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得不到改善,防沙治沙也长久不了。
张建龙说,沙区是我国贫困重点地区,是精准扶贫的主阵地。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探索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吸纳贫困人口参与沙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扶贫。工程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启动实施沙区灌木林平茬及加工项目扶贫。我国北方重点沙区有灌木林资源约3.3亿亩,其中亟待平茬复壮的1000万亩。通过实施平茬项目并开展加工利用,可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精准扶贫。
——适度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培育沙区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张建龙表示,今后将突出四个优先:在防沙治沙与石漠化治理工程规划布局上,优先考虑将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规划范围。在防沙治沙资金投入上,优先安排扶贫开发重点县。在沙化、石漠化治理措施上,优先采取有经济收益的治理模式。在荒漠化和石漠化防治技术推广与技能培训上,优先向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