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有个锡伯族风情园
清清的湖面倒映着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成群的野鸭悠闲地划过,荡起一个个V型水波,让湖光山色飘逸灵动。纯净的蓝、纯粹的绿、纯洁的白……所有的色彩都是那样干净,那样纯正、通透而沁人心脾。锡伯族文化宣传牌、彩绘锡伯族风情画、沈阳太平寺家庙复制碑、南绰伦花纹建筑……一个个锡伯族元素让这里民族特色浓郁,绚丽多彩。
这里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林业局古营河林场锡伯族风情园,内蒙古唯一的一个锡伯族特色的旅游观光园,它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吸引着锡伯族人到这里走访、寻根。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少数在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散居。
虽说在呼伦贝尔地区也有少数锡伯族人,但身居大山深处的绰尔林业局何以建起这样一个锡伯族风情园呢?
关注锡伯族历史的人都知道,锡伯族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南迁时,从大兴安岭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12世纪下半叶,蒙古人在统一东北过程中,锡伯人同女真人一起抵抗蒙古军,不少人逃入人烟稀少的洮儿河、绰尔河流域,成为“林中百姓”。绰尔林业局位于绰尔河源头位置,绰尔河是内蒙古第二大河,发源于内蒙古牙克石市博林线5 2 km北的火燎沟,在绰尔林区境内经吸纳塔尔气河、古营河、莫克河、敖尼尔河等支流后,河面减宽,激流奔涌。两岸河柳丛生、陡崖密集,景色移步换景、四季迷人画廊。曾经以渔猎及农耕为生的锡伯族人是否在绰尔林区居住过?有无史料记载?如何记载的?一项重视历史、善待民族情感的绰尔人对这些问题耿耿在怀,矢志追寻。
2017年9月,一场论证会打破了绰尔河畔的宁静。“绰尔林区是锡伯族原住地有据可考,毋庸置疑!”“绰尔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绰尔是我们祖先居住的地方,我们回家了!”,参加论证会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满学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关嘉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满文档案和锡伯族历史研究专家吴元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锡伯族教授韩国纲无比激动,无限感慨地表达心中的喜悦!
为了验证传说中锡伯族曾经在绰尔林区长期居住的历史,挖掘当地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事业发展,2017年7月,绰尔林业局党委宣传部部长于霄辉风尘仆仆赶往沈阳,找到历史研究专家关嘉禄,探讨锡伯族与绰尔的渊源。作为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关嘉禄早年就对锡伯族文化有较深的研究,得到求助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沈阳太平寺家庙的满文碑。
沈阳市锡伯族家庙太平寺满文碑是全国现在尚存的唯一一块用满文记录锡伯族历史的石碑,极具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此碑立于嘉庆八年七月十六日,原立于沈阳市锡伯族家庙太平寺内,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石刻室。关嘉禄清晰的记得,在这块满文碑上清晰记载着锡伯族搬迁历史,这段历史和绰尔有关!为慎重起见,关嘉禄再次亲赴沈阳故宫博物院,重新抄录碑文并进行认真翻译,还查阅了大量清朝典籍作为印证。带着这些珍贵的资料,关嘉禄会同国内另两位锡伯族专家,一同赶往绰尔林区,又对绰尔林区的山形地貌、河流走向进行了详细的印证,获得了详尽丰富的证据链。最终,专家们通过论证会发布了“绰尔林区为锡伯族原住地”这一论证结果。
论证会上,关嘉禄还列举了从清代保存下来的《乾隆内府舆图》《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其中都有关于“绰尔毕喇”的明确记载。在“绰尔”这条河的上游标注“绰尔色钦”(色钦是“源”的意思)、“绰尔河屯”(河屯是“城”的意思)的字样,这也同样证明环绰尔河流域确实是锡伯族当年长期居住的地方。
除上述考证,关嘉禄还列举了《清太宗实录》《清太祖实录》中明确记载的“席北绰尔门”“北嫩河席北部”等字样。经过考证,北嫩河即今嫩江上游,绰尔河正是嫩江上游的西北一支。
碑刻、舆图、清代典籍全部清晰记载,环绰尔河流域绰尔林区就是锡伯族的原住地。这一观点得到了同行专家吴元丰、韩国纲的认同。至此,一段尘封数百年的锡伯族历史被揭开,这一论证不仅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挖掘到一个新的民族文化元素,还丰富和补充了对锡伯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对于推动绰尔林区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绰尔河在绰尔林业局生态功能区内流经70公里,沿途分布三个林场,分别是古营河林场、一支沟林场和古营河林场,那为什么绰尔要以古营河林场为主打,进行锡伯族风情园建设呢?
近几年来,绰尔林业局在林区发展森林旅游的大背景下,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依托得天独厚自然景观的同时,不断建设人文景观、挖掘旅游文化。古营河作为绰尔慢生活休闲体验区的一部分,日臻完善区域特色建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区。重要的是,在绰尔林区开发建设之初,早期林业开发建设者就在古营河林场场区南侧发现有古石砌建筑遗址,同时,延古扎线至今保留着绰尔林区通往扎兰屯、齐齐哈尔等地的林中古道,这也许就是“古营河”名字的由来,所以,选择古营河林场作为绰尔林区锡伯族原住地的代表进行特色打造可谓名副其实。
走进古营河锡伯族风情园,笔直的街道、整齐的院落、一排排蓬勃生长的绿化树木、一块块绿绒毯似的草地……无处不清新亮丽,民居、板杖,家庭宾馆……所有建筑风格整体色调采用了锡伯人喜欢的褐色和白色,黄褐色代表着大地,白色代表着天空。褐色和白色的运用表现了锡伯族对天地的敬仰。
穿过场区第一排的民居房山上依次绘制着富有锡伯族民族风情的彩绘图案。
在第一幅锡伯族群众欢庆传统节日场景的画面上,欢乐的锡伯族人正擂起欢快的鼓点表达内心的喜悦。在他们敲打的鼓面上,绘有一个动物的形象。这个动物似狮非狮,似狗非狗,奔腾的四蹄像飞奔的骏马,其肋生双翼,鼻头上长着犄角,这个昂首向天的动物图形,就是锡伯族的图腾——锡伯瑞兽。
传说锡伯族的先民们在大鲜卑山附近生活时,由于气候寒冷,食物来源匮乏,部落头人决定举族南迁。他们艰苦跋涉了很多天,仍然找不到走出大森林的路,只能在原地打转,食物越来越少,许多老人不堪饥寒去世了。就在大家愁眉苦脸几乎失去生存希望时,一个似狮非狮,似狗非狗的怪兽突然出现在队伍前面,给大家引路,众人跟着这只怪兽终于安全的走出了森林,从此锡伯族人就将它作为族人的神兽供奉了起来,作为本民族的图腾。
第二幅画面表现的是几位体态轻盈、容貌端庄的女士正在跳锡伯族传统舞蹈——贝伦舞。“贝伦舞”是锡伯族自娱性舞蹈的泛称,也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第一大种类。它是古代锡伯族人艰苦渔猎生活中模仿生活、生产姿势的一种古老舞蹈。模仿的是打猎动作,表现获取猎物后的喜悦心情。男性跳贝伦舞的动作粗犷,张扬出阳刚之气;女性跳贝伦舞的动作则优雅,渗透出阴柔之美。经过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再创作,贝伦舞成为锡伯族民间非常流行、广为普及、几乎人人会跳的一种民间舞蹈。
锡伯族素有“好骑善射”的美名。第三幅画面表现的就是锡伯族群众拉弓射箭的场景。早在东汉以前,锡伯人就在大兴安岭一带以畜牧射猎为业。在锡伯族人眼里,练箭就是练心,是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事情。作为一个一生伴随着弓箭的民族,锡伯族很好地将中华儒家这种博大精深的思想继承了下来。锡伯人每次射箭之前对手双方都会相互致意,作为一种射礼。尔后更会有精彩的祭祀、叫阵等活动,而比赛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人们只是沉浸在这种弓箭比赛营造的氛围中。由此锡伯族也成为中国56个民族邮票上唯一一个和弓箭印刻在一起的民族。可以说,锡伯族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弓箭的历史,正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述的那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锡伯族风情园的北面,建有一座二层结构的旅游接待大厅,整座二层小楼采用欧式建筑风格,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典雅大气。小楼的前方矗立着一甬石碑,这甬石碑正是前文所述的沈阳市锡伯族家庙太平寺满文碑复制品,是绰尔林业局2018年6月设立的。锡伯家庙所立石碑原有两甬,分别立于正殿前东西两边,东边石碑是汉文,西边石碑是满文,今仅存满文碑1959年被发现,1962年11月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石刻室。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块石碑碑文详细记载了锡伯族入清之后的变化和沈阳太平寺创立的经过,是研究清史、锡伯族历史及语言文字的实物史料。其中所述“具有光辉历史和古老传说的锡伯部族,原先环海拉尔东南扎兰绰罗毕喇而居……”,其中“绰罗”与“绰尔”同音,“毕喇”是“河”的意思。这正是专家们判断锡伯部族在“绰尔河”流域长期居住的重要依据。
紧挨着旅游接待大厅的几栋房屋,兼具锡伯族元素和欧式建筑风格。房屋的外墙中部白底上装饰的是锡伯族“南绰罗花”的形状。南绰伦花是锡伯族西迁之后,依据头脑里对大兴安岭百合花的形状描绘的房屋装饰图案,它与大兴安岭的野百合花两两相对,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墙上还装饰有类似牛羊犄角的图案,向上弯曲的是牛的犄角,向下弯曲的是羊的犄角,这是早期锡伯族人计算牛羊数量,也就是他们拥有财富的标志,通过牛羊的头数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富裕程度了。民居的木杖子则完全是林区特色,斜拉木撑内堆放着林区人生活用的木柈子,既实用又美观,代表了务林人对早期林业生活的追忆。房屋整体建筑风格可谓中西合璧、古今融合,体现了古营河锡伯族风情园独特的建筑之美。
风情园的最北面就是波光粼粼的“绰伦湖”,绰伦湖占地面积1.5公顷,形状呈葫芦状,因酷似锡伯族早期民间乐器葫芦琴即绰伦琴而得名。传说当年锡伯族西迁路上,葫芦状的绰伦琴是惟一的乐器,一路陪伴西迁人走过漫漫长路。锡伯族先民用刀将葫芦一劈为二,两根羊肠线作弦即可弹出优美动听的韵调。到了现代,绰伦琴由最初研制的2根弦发展到4根弦。形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音色集中了东布尔和马头琴的优点,声音柔美,音色清脆,是演唱情歌的最佳乐器。绰伦湖映衬着蓝天白云,阳光下闪烁着金光,真可谓:“欧洲有个‘爱琴海’,绰尔有个‘爱琴湖’!”。
延绰伦湖每隔几米,插有八种颜色的旗帜,旗帜上面印的就是鲜卑瑞兽,这个瑞兽图案糅合了马和猎狗的形态,但更像是一匹肋生双翅的飞马。锡伯族的吉祥物是白马,锡伯语叫“芙兰莫林”,狗与马都是锡伯族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是在这两种动物的基础上,锡伯族先人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出了鲜卑瑞兽。
除了这些锡伯瑞兽旗,现场也悬挂了多面满清八旗。
据《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记载,在清朝初期,自“九部之战”之后,随着九大部族的衰败和努尔哈赤势力的强盛,锡伯族逐渐归附于女真,并被陆续编入满洲八旗。另外,原本隶属于蒙古科尔沁的锡伯族随科尔沁蒙古陆续归附后金,直接录属于满洲八旗了。锡伯八旗,后称锡伯营,隶属于伊犁将军府锡伯营领队大臣直辖。八旗制在后来就演变成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的八个牛录(也称为八个乡)。所以,八旗也是锡伯族的旗帜。
古营河锡伯族风情园于2017年初见雏形,2018年春季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锡伯族元素日渐增多,锡伯族风情色彩越来越浓厚。未来,这里将增设锡伯族南迁历史展示厅、锡伯族美食体验馆、锡伯族文艺表演馆等,还将增设射箭、骑马、荡秋千等体验项目以及踢毽子、抓嘎啦哈等具有锡伯族传统风味的室内娱乐活动项目。
锡伯故里、美丽家园!绰尔林业局将以锡伯族文化为基,打造融锡伯族历史文化、蒙古族文化、鄂温克文化以及森工文化等在内的多元森林文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增添文化之翼。(何康红)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