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闫宏光(右二)参加全国两会。 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张玮)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建议,以市场化、标准化、金融化、科技化全面推进林区“固碳增汇”能力建设。
闫宏光称,目前,中国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尚未重启,强制市场碳汇需求缺乏,自愿抵消机制尚未建立,林草湿地等生态碳汇项目开发标准、监测评价机制等技术工具匮乏,严重制约了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
“当前林草碳汇能力的巩固提升主要依靠国家相关生态保护修复等资金投入,缺乏市场化机制的引导,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社会参与不够,创新活力不足,限制了固碳增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闫宏光说。
闫宏光建议,在重启国家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审定备案程序,释放强制市场碳汇需求的同时,建立面向碳中和的自愿碳汇交易平台,强化市场体系作用,以碳汇交易提升碳汇资产价值。
闫宏光认为,当前,林草湿地等碳汇核算标准主要依托CCER方法学体系,有着非常复杂的登记备案和签发程序,而且CCER体系过于强调包括投资来源、技术改进和人工投入等“额外性”,国家许多重点推进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能纳入。
为此,他建议快速完善碳汇产品价值核算的技术标准。一方面,完善CCER林业、草原、湿地等碳汇项目方法学体系,在技术上符合基层实际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建立以“碳中和”为目标的碳汇产品核算标准体系。
同时,闫宏光建议增加对生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金融支持:延长生态项目金融支持年限、探索发行碳汇金融产品、推动碳汇资源证券化。“通过碳汇资产流转和货币化,盘活森林碳汇资源,调动经营主体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积极性。”
闫宏光说,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确立了“力争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亿立方米,完成同期国家森林蓄积增长任务10%”的工作目标,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来说,林区在适应性经营、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林草碳汇监测与预估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短板。
他建议科技部门重点支持林区主要树种适应气候变化和增汇经营技术研究推广,北方森林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科研监测基地建设,极端气温、雷电、降水、降雪等环境下森林修复作业技术,以及林业碳汇参与“碳中和”新机制新途径等,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完)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