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两山成果报送平台 > 成果宣传活动 > 正文 站内导航

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馆全面开放:国家公园怎么做自然教育?来看钱江源的实践样本

媒体:来源: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微信公众号  作者:111
专业号:马尔康市林草局 2023/10/9 10:47:46

  在各大城市的博物馆、科普馆“一票难求”之时,在浙江的各大自然保护地,一批新建成的科普馆、野外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迎来了旺季。

  “快看,熊出没!”今年暑期,参加研学的小学生一走进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馆的标本展示区,就被一只巨大的亚洲黑熊吸引了目光。而就在最近,国家公园的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一大两小“三熊同框”的画面。

  记者从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了解到,经过试运营并不断优化,科普馆已进入向公众全面开放的阶段。同时,科普馆周边的钱江源珍稀植物园一期也已经对外开放,游客可以零距离体验特色植物之旅。很多人带着孩子家人,专程从城市自驾游到这个偏远的科普馆来看看。来参观的学校学生、研学团体、成人团队也持续增加。

  科普馆坐落在钱江源国家公园外围的苏庄镇古田村。让很多人意外的是,这里创造了多个全国领先:这是目前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最大的科普馆。项目总用地面积151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40平方米。拥有我国最大的仿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展厅。1800余个各类动植物标本,也是国内标本种类最丰富的展馆之一。科普馆、珍稀植物园,还与在另外两个村庄建成的暗夜公园天文馆、清水鱼博物馆一起,形成了三馆一园的格局。

  “与城市里的科普馆不同,这个大山深处的科普馆不仅内容丰富、很现代化,还有难得一见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公园试点区特色,让人大开眼界。”近日,来自杭州的程先生带孩子来钱江源长见识,实地参观科普馆让他们十分惊喜。

  “之前这里的保护区和村镇,就有设想建设科普馆、博物馆等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场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成立后,出台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把科普馆等场所建设纳入计划。中央和省里专门划拨了试点经费,管理局在三馆一园上投入了1亿多元,其中科普馆建设的投入达到6000多万元。”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社区发展与建设处副处长何斌敏介绍说,科普馆运营体现“全民公益性”原则,免费对公众开放、讲解,同时为各类教育研学机构提供支持,实现国家公园“全民共享”的目标。

  仙居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清凉峰野外博物馆、大盘山野生中药材博物馆、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馆……去年以来,多个重量级场馆纷纷建设和开放。因此市民们不一定要挤在城市的场馆里,浙江各大自然保护地还会有更多的选择。

  课程体系:当一回国家公园的小科学家

  在钱江源“环境教育立园”的理念下,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也成为自然教育的关键突破点。

  “相关成果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是中国第一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化材料,可以为国家公园的相关课程体系研发提供行业示范。”这是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等权威人士组成的专家组,对钱江源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研学课程体系)深化设计项目评审时作出的肯定。

  “钱江源古田山片区长期以来跟中科院植物所开展生态学方面的合作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自然教育活动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设计提供很大的支撑。”研学课程项目组负责人、复旦规划院生态环境分院自然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雍怡介绍说,钱江源国家公园研学课程体系的定位和一大特色,就是森林生态或者是植物科学家体验。把国家公园一线的生态研究工作,转化成青少年可以直接参与和体验的研学课程。比如中科院研究站体验、国家公园奇妙夜自然观察、跟着“农民科学家”探访古田山、实验室动手测验、走访保护地古村落等内容。“去了解体验国家公园和科学家们在做什么,去感受探索保护和研究工作之间的关系,激励他们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

  记者获悉,钱江源管理局投入资金和人力,开发了课程教材教具,免费授权给第三方公司团体使用,支持自然教育和研学机构,利用钱江源的场馆、课程、师资、认证等资源,在遵守国家公园规定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

  “这些课程内容更科学、更权威,刚好可以填补我们在专业领域上的空白。”一名当地研学机构的负责人表示,课程资料的支持对于开发本地研学活动作用很大。

  “我们与衢州、开化本地中小学校、研学机构合作,实施普惠性的自然教育服务,比如每年组织3000名开化五年级学生来钱江源进行科普教育。同时越来越多外省市比如上海、杭州的研学机构利用我们的条件,招募学员组织一周左右的研学课程、夏令营等,深入地体验完整的国家公园生态之旅。”何斌敏认为,自然教育将会是国家公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产品之一,让公众在亲身体验中更加直接、全面地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让本地人成为自然教育师、“农民科学家”

  培养本地从业者、村民成为博物馆讲解师、自然教育师、“农民科学家”,为研学团队讲解、实地体验等服务,也是钱江源的一大创新。

  科普馆的十几名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周边村镇的村民。管理局目前专门培养了3名本地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解家乡的生态和物种、保护与发展。

  今年5月,首届钱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师培训班在古田山正式开班。经中国林学会授权,管理局联合专业培训公司免费为学员提供学习机会。经过5天的培训和考试,最终培养了当地第一批获得国家自然教育导师证书的自然教育师。当地人周芝君就是32名学员之一。以此为契机,周芝君正组织一支自然教育师团队,设计更多钱江源特色课程,带领更多学生走进国家公园。

  “农民科学家”也参与到自然教育中来。这些人来自周边村镇大多曾以务农为生,后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钱江源观测研究站,协助开展生物多样性基础科研工作,最长达十多年,正式岗位是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员。

  管理局科研监测中心主任余建平介绍,“农民科学家”对当地动植物和户外活动等极为了解,又经过专业训练掌握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采集、监测、调查、保护救助知识。现在还利用空闲时间,将这些经历和收获进一步传递给前来生态研学的青少年。通过带研学团队讲解、授课等形式,服务一天一般有三五百元收入。

  听本地人讲生态和保护故事,亲身示范如何参与国家公园工作。这不仅形成独特的内容体验,也为当地人增加工作机会与收入。记者获悉,管理局将加大这方面的培训扶持,未来自然教育师有望成为国家公园周边居民的新职业。

  国家公园如何做好自然研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接受媒体采访认为有三点:一是产品设计应该基于自然走进自然,以自然观察和自然游憩为主;二是师资构成最好有保护地管理机构的巡护管理员,当地社区人员和具有野外经验的科学家组成。三是要基于自然研究,把研究成果科普化,讲好科学故事。从这几点看,钱江源在国内做了极具代表性的探索和示范。

  融合发展:深山古村迎来新机遇

  随着国家级的科普馆落地,限于发展困境的深山村落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今年以来的生态旅游康养和研学人群,相比前两年疫情期间明显增加了很多,特别是暑期以来纷纷来村里溯溪玩水、避暑、体验大自然,以自驾游客为主。还有城市里退休的人看中这里的生态和气候来康养长住。”古田村村支书赖钟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背靠国家公园和生态这个最大的优势,苏庄镇、古田村正在打造钱江源特色的研学康养基地。科普馆的落成,为村里增加了新的客源群体,带来了更多的访客和消费。未来村集体和村民也会有更多方式参与自然教育的课程和活动。

  古田村下辖5个自然村,总人口只有一千人左右。村庄地处国家公园内,这里拥有绝佳的生态气候、自然风景。古木参天、飞瀑流泉,森林覆盖率高达96%,负氧离子浓度最高时可达14.5万个每立方厘米,而大中城市的负氧离子浓度,一般不超过500,室内更低。

  据介绍,得益于钱江源国家公园地役权改革,村里收入一部分来自于林地的生态补偿,人均每年可以获得七八百元。按照要求以最生态方式种植的油茶和茶叶,也成为村民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生态旅游研学增多,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也恢复接待。当地还在试点森林康养服务,吸引大城市的人来村里修养长住。村里已经尝试把几幢老房子从村民手里流转出来,租给合作方或个人做康养度假。已经有上海、杭州的老板和养老人群看重这里的条件,长住在这里。为了吸引客户和合作方,村里也提供优惠政策,老房子每年费用很低。村里正准备扩大试点,吸引更多康养人群,也盘活闲置资源为村民增加收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公园保护第一我们不能发展其他工业产业,村里的未来还是在生态产业上,希望借助吃生态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让更多村民富起来。”赖钟云说。

  记者了解到,钱江源国家公园把周边社区全面纳入项目规划和布局:苏庄镇、古田村建成国家公园科普馆和珍稀动植物园,齐溪镇建设国家公园特色小镇,何田乡建成清水鱼博物馆,长虹乡布局天文馆和暗夜公园科普观星基地。管理局还连续多年安排数千万资金,专项用于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提升。

  在浙江省林业局公布的首批“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镇(村)”中,古田村在全省脱颖而出榜上有名。“在国家公园与周边社区的生态补偿与融合发展机制上,钱江源与古田村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创新。”组织评审的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联合会专家认为。

  “浙江省在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过程中做了大量创新性、示范性工作,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值得认真梳理和总结推广。”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任组长的专家组,对钱江源国家公园进行现场考察,对钱江源在体制改革、科研监测、社区共建、自然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专家观点:我眼中的钱江源和国家公园自然教育

  雍怡博士:复旦规划院生态环境分院自然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专委会委员,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宣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环境教育项目总监

  钱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工作近年来得到各界认可好评,我觉得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是管理局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着力推进。建园之初,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钱江源国家公园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可达性高等特点,把“环境教育立园”作为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宗旨之一,在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单位中率先开始做环境教育专项规划,通过顶层设计和全面的资源条件盘点梳理,打造具有钱江源特色,系统化的环境教育工作执行战略,并基于此有序开展后续的建设和深化研发等工作,从设施、人员、课程到传播,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够更加彰显出钱江源国家公园品牌特色的体系。

  第二点是钱江源国家公园在开展自然教育内容设计中充分依托了自身科研工作的支撑,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研学产品品牌。钱江源古田山片区长期以来跟中科院植物所开展生态学方面的合作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自然教育活动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设计提供很大的支撑。在古田山片区的研学课程体系开发中,定位就是森林生态和植物科学家体验,核心内容是把国家公园一线的植物生态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等研究工作,转化成青少年可以直接参与和体验的原汁原味的研学课程。无论是做样方,收集森林凋落物还是分类称重分析,除了听和看,更多的是让孩子去动手实践,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亲自体验去了解国家公园在做什么,科学家们在做什么,从而理解保护的意义,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行动的意愿。

  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馆建成后也广受好评,我个人观察到的是,它的建设不是单纯地依托一个第三方的设计或者施工单位,而是得益于公园管理局和相关专业机构自上而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程反复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不断地思考怎么优化提升。今天我们看到的展馆,实景展陈做得非常优秀,把国家公园典型的植物群落、食物链关系、代表性物种等,都栩栩如生,非常直观、很写实地呈现出来,提供给公众的不只是走马观花的参观,更多的是可以通过体验和讲解,让他们了解生态系统和国家公园背后的原理、理念。

  自然保护地的植被和生态环境条件好,多样性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可达性高等特点,是浙江省开展自然教育的独特优势。建议选取不同类型保护地,从顶层设计开始,开发一套系统化,个性化、有特色化、多功能的自然教育体系,基于这样清晰的顶层设计和执行战略,保护地搭台,开放邀请更多的社会机构来开展合作,把整个自然教育的产业链、业态进一步构建起来,探索绿色发展理念下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持续健康运营发展的模式,为行业提供浙江的案例经验和实践路径

阅读 2052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