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
林在山上,村在山腰,田在村下。
山顶森林涵养的水流顺势而下,潺潺流经村庄,滋养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的佳禾吐翠。
层层绿浪间,“赶沟人”马有明在砍除杂草,疏通沟渠,让水流在梯田间畅行无阻。
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的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千余年来,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哈尼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梯田有多久,‘赶沟人’就存在了多久。”马有明说。在哈尼族人心中,“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人”。
历经千百年,哈尼族人在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农耕体系中,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追求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是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中最鲜明的底色。每年四五月份,当地农户把小鸭子放养到水稻田里,让它们吃害虫、提供粪肥,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荡,“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的“稻鱼鸭”模式给当地农户带来丰厚馈赠。
山顶的森林涵养水源,形成涓涓细流,为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又为村寨下方的梯田灌溉提供水源。流水继续顺流而下,在低地的河谷中交汇成河流,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搬运回森林。“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是云南哈尼梯田的生态奇观。
哈尼梯田是一套延续1300多年的生态农耕系统,被视为传统生态农业的代表之一,它是云南哈尼族、彝族、傣族、壮族、苗族、瑶族、汉族等民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创造的生态文明奇迹,被专家视为传统生态农业的典范。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
林养村寨水养田。哈尼梯田既是颇具艺术感的“山岭雕刻”,也是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当地政府和中山大学的合作努力下,云南省元阳县阿者科村率先尝试将梯田、传统民居及村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作为“入股资源”,运营了一家村集体旅游公司。通过评估每户村民梯田耕种、民居保有、是否在户居住等指标,按照对游客吸引程度的不同,村民能从集体公司的经营利润中获得相应分红。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村民继续保护梯田,继续以自然的方式居住在村子里。”阿者科村驻村干部徐雨晨说,收入提高了,回乡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梯田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