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蛇类,躯干后部略侧扁,尾部扁平如桨,善游泳。头部偏小,体形不大,少有长过2米。
海蛇和眼镜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都有剧毒。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毒性为神经毒素。海蛇咬人没有剧烈感觉,很难发觉。各种症状开始时都很轻微,但会逐渐恶化。逐渐导致吞咽困难、全身瘫痪等症状,严重的可在数十分钟内死亡。人类极少受到海蛇的主动攻击,意外往往是因为渔夫捕捉或潜水员不慎踩上海蛇导致。
海蛇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中,中国有海蛇16种,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辽宁等省的沿岸近海。今天将介绍其中的5种。
长吻海蛇
Hydrophis platurus
中小型前沟牙类毒蛇。终生在海水中生活。头、颈区分不明显。鼻孔背位。头扁且吻长,体短粗且侧扁,尾侧扁。头、体上半黑色或深橄榄色,下半鲜黄色,两色在体侧界线分明。尾部白色,散布大小不一的黑斑,黑斑的大小、排列变异颇多。体鳞颈部一周41―59枚,躯体最粗部一周49―59枚,鳞片六边形或近方形,平砌排列,在背面者平滑,在体侧者具短棱。腹鳞常可辨别,被纵沟分裂为二,少数与体鳞不易区别。
国内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浙江、山东等沿海。国外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其海岛沿岸,东达中美洲西海岸,西达非洲东部,北到日本海,南到澳大利亚沿海,直至塔斯马尼亚。
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
中型前沟牙类毒蛇。终生在海水中生活,是中国大陆沿海分布最广且最常见的海蛇。头、颈区分不明显。鼻孔背位。体长且较细,后部较粗且略侧扁,尾侧扁如桨。头背橄榄褐色,头腹略浅淡。体背浅黄色或浅褐色,体、尾腹面黄白色;通身具背宽腹窄的黑褐色环纹50―76+5―10个。(幼蛇斑纹清晰,腹鳞黑色。年老个体背面环纹渐模糊,但体侧仍可辨认)。体鳞略呈覆瓦状排列,中央具棱,颈部一周27―35枚,躯体最粗部一周37―44枚。体前段腹鳞约为相邻体鳞的2倍,后段腹鳞仅略大于相邻体鳞。
国内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浙江、上海、山东、辽宁等沿海。国外分布于由波斯湾经印度半岛沿海至日本和印澳海域。
扁尾海蛇
Laticauda laticaudata
中小型前沟牙类毒蛇。在海水中生活,繁殖季节常会上岸,产卵于岸上的岩石缝隙中。头、颈区分不明显。体圆柱形,尾侧扁。具2枚前额鳞。唇缘黑色,额部具1个略呈新月形的浅蓝色或白色斑纹。体背蓝灰色或蓝色,具黑色环纹39―50个。与蓝灰扁尾海蛇形态相近,区别是后者具3枚前额鳞,且唇缘黄色。
国内分布于福建、台湾等沿海。国外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墨西哥、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沿海,以及太平洋的泰国湾、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新几内亚群岛,印度洋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孟加拉湾。
蓝灰扁尾海蛇
Laticauda colubrina
中小型前沟牙类毒蛇。在海水中生活,夜晚在沿岸沙滩、岩礁间活动。繁殖季节产卵于沿岸岩礁间或珊瑚礁缝隙中。头、颈区分不明显。体圆柱形,尾侧扁。具3枚前额鳞。唇缘黄色,且此黄色斑纹延伸至吻及额部略呈新月形。体背蓝灰色,具蓝黑色环纹38―43+3―6个。与扁尾海蛇形态相近,区别是后者具2枚前额鳞,且唇缘黑色。
国内分布于台湾沿海。国外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墨西哥、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沿海,以及太平洋的泰国湾、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新几内亚群岛,印度洋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孟加拉湾。
半环扁尾海蛇
Laticauda semifasciata
中小型前沟牙类毒蛇。在海水中生活,繁殖季节常会上岸,产卵于岸上的岩石缝隙中。头、颈区分不明显。体圆柱形,较粗壮,尾侧扁。吻鳞横裂为二。体背蓝灰色,具暗褐色环纹35―39+6―7个。与扁尾海蛇和蓝灰扁
尾海蛇的区别是本种吻鳞横裂为二。
国内分布于辽宁、福建、台湾等沿海。国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斐济、马鲁古群岛及琉球群岛沿海。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中国蛇类图鉴》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