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记忆中,每逢新春佳节,家中用作岁朝清供的年花,总少不了水仙。除旧布新之际,凌波仙子盛花怒放,祥瑞喜庆又雅致清新。如今,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年宵花品类可谓是琳琅满目。近些年,一种来自欧洲的水仙格外引人关注。它虽不似中国水仙那般馨香清绝,却因其硕大华丽的花冠深受人们喜爱。它就是中国水仙的洋姐妹——黄水仙。
为了与中国水仙区分开,园艺上习惯把国外的水仙称作“洋水仙”。在洋水仙中,黄水仙的栽培品种种植最为广泛。图为盛开的黄水仙品种“悄悄话”。图片:柏淼
雕刻造型的中国水仙和黄水仙“荷兰船长”。图片:图虫创意;江南蝶衣
寓意众多的水仙花
作为古希腊人最早熟悉的植物之一,水仙花与希腊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受希腊神话影响,人们在提起水仙时,通常会联想到自恋而亡的美男子那耳喀索斯(Narcissus)。关于他的故事有诸多版本,但以奥维德《变形记》中的流传最广:那耳喀索斯英俊不凡却对任何姑娘的爱慕都无动于衷,倾心于他的水泽女神厄科(Echo)因求爱被拒伤心而死。为了惩罚这个傲慢的美少年,复仇女神令他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顾影自怜的少年最终憔悴而死,在他死去的地方,生出了一株美丽的水仙花。
图中开黄花的植物是鸢尾和萍蓬草,并非黄水仙。而那耳喀索斯脚边的水仙花,符合口红水仙的形态。图片:英国画家沃特豪斯的画作《厄科与那耳喀索斯》,1903年。
在古希腊地区,红口水仙(Narcissus poeticus)最为常见。所以,真正以“自恋”闻名的水仙花,并非黄水仙,而是含有“诗人”之意的红口水仙。
黄水仙与红口水仙对比。图片:Martin Hirtreiter / Wikipedia;Meneerke bloem / Wikipedia
与水仙花有关的希腊神话人物,还有冥后珀耳塞福涅。相传美丽的珀耳塞福涅在林中采花时,被水仙花的芳香所吸引,不经意地摘下了代表冥王的水仙花。这时大地突然裂开,冥王哈德斯驾车而至,将她掳至冥间做他的冥后。哲学家伊波利特·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到,希腊人有在墓地四周种野水仙的风俗,或许与这些水仙的神话传说有关。
英国艺术家瓦尔特·克兰的油画作品《珀尔塞福涅的命运》(1877)中,出现了大量的水仙花。图片:Wikimedia Common
在古希腊人眼中,水仙花寓意死亡,甚至连它的花香也被认作邪恶的。英国人则对水仙花有着特殊的喜好。英国(联合王国)构成国之一的威尔士,自中世纪以来,一直以韭葱作为国家的象征。但由于在威尔士语中,韭葱(Cenhinen)与黄水仙(Cenhinen Bedr)极易混淆,在1907年,黄水仙取代了韭葱,成为了威尔士的国花。根据威尔士传统,每年的3月1日人们会佩戴黄水仙或韭葱,来庆祝圣大卫日(St. David's Day)。
2013年圣大卫日的Google 徽标涂鸦为威尔士国旗上的红龙、黄水仙和韭葱。图片:Google 涂鸦
水仙家族的“冒牌货”
黄水仙(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又名洋水仙、喇叭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鳞茎植物。据世界植物名录(The plant list)统计,目前已接受的水仙属植物共有857种。这个热闹的大家族主要分布在中欧、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区,其中原产于欧洲西部的黄水仙,以其华丽醒目的花冠深受人们喜爱,是欧洲地区水仙属植物的代表。
花冠上附属的延伸结构称为副花冠,筒状的副花冠是水仙属植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图片:mr.powner.org;标注:江南蝶衣
虽然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文献中就有关于水仙花的记载。但进入中世纪后,多数的欧洲水仙仍处于野生状态,未得到系统地描述分类。直到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卡尔•林奈在他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中正式描述了水仙属(Narcissus)植物:在书中,他将黄水仙命名为 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以其拉丁学名直译,即假水仙的意思(种加词前缀Pseudo,意为“伪”、“假的”)。或许单花顶生的黄水仙与多花水仙在形态上差异明显,才被分类学鼻祖冠以“假水仙”之名。但在我看来,如此美丽的花儿成了“假货”,着实有点冤。
与众多园艺品种不同,野生的黄水仙的副冠与花被片几乎等长,色彩差异较为明显。图片:Wikipedia
黄水仙的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16世纪,荷兰人就开始种植水仙。19世纪30年代以来,英、荷等国对黄水仙的育种和品种改良做了大量工作。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与人工杂交选育,目前国际水仙花登录在册的品种已达3.2万余种,而且每年还有新品种诞生。由于水仙品种数量繁多且亲缘关系复杂,为便于区分,国际水仙花权威——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将水仙属植物分为12大类。此外,还有仅以植物学名区分的类型。
根据RHS水仙分类系统,图中依次为:喇叭状副冠型、大杯状副冠型、小杯状副冠型、重瓣型、三蕊水仙型、仙客来型、丁香水仙型、法国水仙型、红口水仙型、喇叭水仙与野生杂交种及野生类型、副冠开裂型、什锦型。图片:美国水仙花协会(ADS)
在以植物学名区分的原生种水仙中,最为奇特的是绿花水仙(Narcissus viridiflorus)。它不仅在秋季夜晚开花,还是唯一有着绿色花朵的种类。 左图为野生种,右图为杂交种。图片:A. Barra / Wikipedia;Theo Sanders / Daffnet.org
不用装了,我们是真亲戚
中国有句歇后语,想必大家也听过:水仙不开花——装蒜,指人装糊涂或装腔作势。由于未开花的水仙,外形酷似大蒜,古人还给它起了个“雅蒜”的别名。
根据旧有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蒜隶属于百合科葱属,水仙隶属于石蒜科水仙属,是分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近半个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在1998年发表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中,葱属被单独分成一个科,而在2009年修订APG III分类法中,出于合并小科的原则,伞形花序成了石蒜科最重要的共衍征。于是,整个葱族又被并入了石蒜科。就这样,经过数次的分分合合,水仙与蒜终于成为同一个大家族的成员。
但需注意的是,大蒜的气味虽刺激,却是香辛蔬菜,而黄水仙美丽外表之下,实则暗藏杀机。这是因为黄水仙植株内含石蒜碱等多种有毒生物碱,一旦误食就会引发剧烈的呕吐、腹泻和痉挛,如果救治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所以不管水仙开不开花,它都不是大蒜,切不可当蔬菜食用。
不过,这些有毒的生物碱也是双刃剑,使用得当亦能治病。例如从水仙鳞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加兰他敏,可用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及外伤所致运动障碍。
英国人最喜爱的黄水仙切花,每年春季都会在超市的鲜花区出售。图片:江南蝶衣
如何避免成为有故事的人
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仅在2014年,国家毒物信息服务中心(NPIS)就接到27例误食黄水仙中毒的咨询。虽然英国每年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但这么多人栽在有毒的鲜切花上,的确令人困惑。经过NPIS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几乎都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或新移居的华人,而中毒原因则是将黄水仙切花误当成了可食用的蒜薹。这虽属于小概率事件,但英国公共卫生署为了避免中毒事件再次发生,禁止各大超市将黄水仙切花混在蔬菜区出售。
被误认成蒜薹的黄水仙,是英国春季最意外的中毒来源。为此,一些连锁超市在商品标签上增加了不可食用的标注。图片:James Wong / Twitter
或许因为英国的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黄水仙的花葶乍看像是蒜薹,让一些思乡心切的游子们误食中招。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并不难发现,蒜薹花梗实心光滑易弯,而黄水仙花梗中空粗大有棱,最容易区别的是黄水仙没有蒜薹的辛辣气味。如果再多看一眼标签,见到“Daffodils”(水仙花)的字样,就应该知道有毒的鲜切花跟美食不沾边儿。顺便感慨下:掌握植物学知识,也是一种生存技能。关键时刻,还能避免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英国超市习惯将鲜切花放在蔬菜水果区出售,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黄水仙花梗是中空的。图片:江南蝶衣
虽然人类误食黄水仙会带来相当不愉快的后果,但是,有一些生物却十分喜爱它。出于生存繁衍的需要,水仙属植物为访花昆虫提供甜美的花蜜,作为传粉回报。然而,一些体型庞大的木蜂或熊蜂,由于无法钻入它们的副花冠获取花蜜,便在花冠筒上直接打洞取食,既不帮助传粉又会破坏花朵。这种肆无忌惮的盗取行为,被植物学家称为“盗蜜”。对黄水仙来说,在盗蜜者的武力破坏之下,即便有化学武器护身,也未必绝对安全。
一只东方木蜂刺破黄水仙的花冠筒,正在盗取花蜜。图片:Marvin Smith / Flickr
英国的二月依旧潮湿多雨,经历了阴冷漫长的冬日,没有什么比含苞待放的黄水仙更令人期待的了。此刻,一些花期较早的黄水仙,急切地展示着它们的色彩:耀眼的亮黄如同温煦的阳光,试图驱散残冬的阴霾,将沉睡的城市从料峭的寒风中唤醒。等到三月,冬去春回,成片盛开的黄水仙灿若繁星,大地也将再度成金色的海洋。那些随风摇曳、肆意绽放的娇黄,就是英国最明媚灿烂的春光。
英国的春天是由黄水仙唤醒的。图片:ukgardenphotos / Flickr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