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微信公众号 作者:内详
每天清晨,在海南省白沙县青松乡斧头岭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树冠,都会传来一阵阵由缓到急的动物鸣叫声。
“这是海南长臂猿特有的一种生活习性。它们多在拂晓鸣叫,每次鸣叫持续5—20分钟,声音由低到高、非常悦耳。鸣叫既有领唱,也有独唱、合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韩文涛介绍。
“清晨鸣叫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可能是为了保卫资源、领域、配偶,或是为了吸引配偶,或是为了加强和宣示配偶间的联系等。”
一雌一雄两只海南长臂猿在树冠戏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雨林猿声啼不住。生活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海南长臂猿如今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它们的快乐与幸福。
海南长臂猿,人称“雨林歌王”,是海南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仅存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而白沙县青松乡斧头岭又是其主要活动范围。
科学监测,全面加深了人们对“雨林歌王”的认识和了解。
“白天极难见到它们。必须头天就进山,搭帐篷住在山里,第二天凌晨循声而动,在它们相对固定的‘领地’开展监测。每月,我们会组织20多名监测人员,开展实地野外监测工作,至少监测10天,全面了解掌握其取食信息、活动海拔范围、生活习性等。”韩文涛说。
据介绍,海南长臂猿生性机警,拂晓开始活动,活动范围比较固定,无季节迁移现象;擅长攀缘,活动与觅食均在高大乔木林冠层或中层,睡觉时蜷曲在树上或在树干上仰天而卧;平均2—3年一胎、每胎生一仔,繁殖较慢。
一只海南长臂猿及其幼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当年监测结果显示,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为4群30只。
5年后,2024年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海南长臂猿共有7个家庭群、42只,家庭群数量最多达9只,种群数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监测人员将其分别命名为A群、B群、C群、D群、E群、F群、G群和东五独猿,并确认了各群活动的海拔范围。海南长臂猿“家底”更清晰了。
在遭遇几近灭绝的命运后,人们终于看到了海南长臂猿“人丁兴旺”的希望。
据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该物种种群广泛分布于海南全岛,数量约2000只。由于历史局限性,受人为活动干扰甚至猎杀、栖息地不断减小等因素影响,其种群数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仅剩7—9只,幸存于霸王岭热带雨林中。
猿声不再,踪迹难寻。因长期没有海南长臂猿的消息,部分学者甚至一度怀疑该物种已经灭绝。
鉴于海南长臂猿面临灭绝的严峻形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物种种群保护问题逐步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海南长臂猿,1980年,霸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最初面积约3万亩,后来逐渐扩大至数十万亩。至2020年8月,组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面积128.5万亩。
国家公园建设,“雨林歌王”迎来盛世新生。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旗舰种和重要的生态指示种。国家公园形象标识中,有海南第一高峰五指山的元素,其中,两只分别为深咖啡色和金黄色的海南长臂猿亲密相拥,组成标识中五指山的第三峰。
开展科研合作、强化科技支撑,成为旗舰物种保护的有效手段。除了每月野外实地监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还与中国林科院、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采用红外相机、录音设备等新技术手段,对海南长臂猿种群及个体进行全天候监测。
在C群活动范围内,科研人员开展实时视频监测试点,安装19套智能监测设备和320台红外相机,实时获取影像监测数据,掌握其种群结构、活动习性、繁殖习性、食性等基本情况。
他们与中山大学、海南大学等合作,采集了B、C两群海南长臂猿8000多条取食数据,在此基础上,准确绘制出其家庭群的活动范围;通过繁殖生物学研究和栖息地范围内100多个样地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海南长臂猿青年个体的性别比例、相关的亲缘关系和栖息地范围内食源植物的分布情况。
“经监测了解到,浆果类是海南长臂猿的主要食物,也以鲜嫩枝叶和花蕊为食,偶尔会食用鸟蛋、昆虫和蜂蜜等。活动范围海拔为620—1100米不等。”韩文涛说。
根据这些习性,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其活动栖息地增种了榕树、黄桐、破布叶、光叶白颜、黄叶树等,以增加其食物来源,并进一步扩大栖息地范围。
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栖息地面积至少扩大了4000亩,目前已达约3万亩。
海南长臂猿具有擅长在林冠层攀缘活动的生活习性。为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现有分布区与潜在分布区之间,建设迁移生态廊道,增强栖息地连通性,解决栖息地破碎化问题,为海南长臂猿的迁移活动创造条件。
目前,已在主要活动区域种植高大廊道乔木树种约900株。同时,为便于它们跨越河流、公路、山谷等障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还搭建绳索廊道28处。监测视频中,经常可以见到它们从这些绳索上攀缘通过。
采访中,监测人员跟记者开玩笑说,海南长臂猿的快乐肉眼可见,其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海南长臂猿具有“分家成立新家庭”的生活习性,也就是成年猿会被赶出家庭组建新家,意味着它们拥有扩散到新栖息地的能力。这无疑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希望,表明其种群规模扩大趋势是明确的。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中国昆明举行。在第一阶段会议期间举办的生态文明论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主题分论坛上,时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以《霸王岭模式:基于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为题,向世界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海南经验、中国智慧。
着眼长远,为实现旗舰物种种群稳步扩大,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编制了《海南长臂猿种群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提出海南长臂猿15年数量翻番目标及路线图。编制《海南长臂猿生态廊道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廊道建设方案》,明确生态廊道建设和栖息地恢复计划。同时,还成立国家林草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设立海南长臂猿保护长期科研基地,启动海南长臂猿野外研究基地建设,开展系列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项目等。
国家公园建设为旗舰物种保护创造契机,“雨林歌王”海南长臂猿迎来盛世新生。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曹云
编辑:李圣薇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