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林业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新疆和田沙漠现新绿焕发勃勃生机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罗亚
专业号:新疆林业宣传中心 2024/9/5 17:28:56

8月2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被整理成一层层梯田。梯田边缘,治沙工人正在精心管理红柳、梭梭等植被,建起一道道绿色防线。

在和田县英艾日克乡红柳大芸种植基地,也能看见相同场景。基地内,成片的红柳色彩艳丽、生机盎然,这片曾经的沙漠在红柳的点缀下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深刻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明确“要生存、先防沙,要发展、必治沙”的理念,大力发展沙产业。从最初的一棵树、一株草,到肉苁蓉等沙产业不断壮大、“光伏+治沙”项目陆续投产,和田地区各级各部门在荒漠化防治实践中不断探索、向绿而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的梦想。

茫茫沙漠,涌现新绿。每年七八月,行走在和田大地,广袤的田野麦浪滚滚、瓜果飘香,场景令人无比神往。

探索防沙治沙的“于田模式”

于田县充分发挥当地农户喜欢种植肉苁蓉、玫瑰花的优势,坚持防沙治沙产业化,通过政府引导、搭台,吸引群众参与防沙治沙,实现防沙治沙可持续发展,有力推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于田模式”落地见效。

政府负责修建治沙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高大沙包的工程固沙项目建设,通过分布式光伏提供电能,抽取地下水开展生物治沙,分布式光伏建设由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每150亩按3万元标准支持分布式光伏建设。同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动员当地农户参与种植,负责平整土地、苗木种植、简易滴灌和后续管护。

按照“谁投资、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将国有未利用沙地划转村集体管理,由村里从实际出发,与有意愿发展沙产业的农户签订治沙土地租赁合同,造林治沙、发展沙产业,让群众、合作社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目前,共有5517户农民申请参与治沙,共划拨土地27.79万亩。

和田县英艾日克乡恰木古鲁克村种植户阿卜力克木·艾比布拉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红柳大芸种植让我们告别了‘沙进人退’的困境,尝到了‘绿色经济’的甜头。以前,我们这里都是沙地,现在种上了红柳大芸。风沙少了,收入也多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他说。

目前,英艾日克乡辖区群众自发种植红柳大芸面积达2.2万亩、涉及农户500余户。群众自发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1家、种植面积3500亩,合作社通过科学种植,亩产可达650公斤左右。去年全乡大芸总产值4061万元,今年预计可达6070万元以上。

和田地委还组织发改、水利、自然资源、文旅、林草、国资等部门,制定《农户、合作社参与防沙治沙活动流程》,推广于田县调动农户参与防沙治沙的模式。从农户申请开始,一直到自然资源部门审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农户参与治理、林草部门验收、不动产登记中心办证等环节,全程规范。

在于田县阿热勒乡夏玛勒巴格村,一片曾经的荒芜沙漠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米吉提·阿吾提一边忙碌着收割管花肉苁蓉种子,一边忙碌着更换滴管、补种补栽。

广袤的沙地,闪动着忙碌的身影。一簇簇、一排排苁蓉花暗香浮动,铺就了“绿色”致富路。“刚开始种植时,没经验,也不懂技术,只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肉苁蓉。现在,面积已扩大至130亩,去年纯收入17万元。”米吉提·阿吾提高兴地说。

针对距离县城10公里以外、开发难度较大的地块,于田县加强与企业配合,引进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投资种植肉苁蓉、玫瑰花等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植物。同时,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没条件、有劳动能力的农户通过打工增收。

自于田瑰觅生物公司投产以来,已带动周边8个乡镇5400余户农户种植玫瑰花,每年解决当地临时用工23万人次,带动周边2万余名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全县10万亩肉苁蓉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带动本地260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季节性用工2800余人,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于田县在无水源条件的沙漠空白带,引进企业开展光伏锁边治沙,还创新“梯田治沙”模式,将高大沙丘从高到低整理成梯田,采取“工程治沙+生物治沙”模式,大大降低了农户投入。

引洪灌溉恢复自然生态

7月以来,墨玉县积极联系塔里木河流域和田管理局,成功引入1400万立方生态用水,大规模引洪灌溉全县5万亩天然胡杨林,并撒播350公斤胡杨种子,在提升防沙治沙效果的同时,开辟了当地生态保护新路径。

为落实《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九条措施》要求,和田地区积极做好洪水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与自治区水利厅、塔里木河流域和田管理局主动对接,减轻了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中下游防洪工作压力,全力做好汛期引洪灌溉天然生态林工作。经协调,在完成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任务的基础上,从河道直接引用洪水用于天然林生态补水。目前,已完成胡杨林引洪灌溉51.68万亩,荒漠“喝”上免费生态水。

引洪灌溉期间,在墨玉县喀瓦克乡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区内,护林员骑着摩托车巡林,并将水引向灌溉区域,争取让每一棵胡杨和植被都能“喝”上水。喀斯木·萨迪尔今年48岁,是墨玉县吐祖鲁吾塔格管护站站长,扎根荒漠戈壁近20年来,一直默默守护辖区近10万亩胡杨林和红柳林。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生态原始林保护力度加大,向公益林保护区引洪灌溉,吐祖鲁吾塔格管护站的胡杨林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自2019年以来,墨玉县持续开展胡杨林引洪补水工作,新建拦洪坝、地下水监测井,渠道修复清淤,撒播胡杨种子,提高胡杨林森林质量和林草覆盖面,极大减轻了林地沙漠化和荒漠化程度。

“墨玉县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112万亩,其中可以灌溉面积67万亩,2019年以来已灌溉49万亩。目前,有90名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在河道巡护,引洪灌溉,记录进水量,确保引洪灌溉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墨玉县林草局湿地办主任、国有林场管理站站长麦合穆提·麦麦提尼亚孜说。

企业参与丰富治沙模式

今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了新变化。

由中广核承建的洛浦县万亩光伏治沙项目实现了全面覆绿,放眼望去,成片的狼尾草破土而出,曾经的不毛之地变为万亩绿洲。

为啃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这块“硬骨头”,和田地区发挥合作社和国有企业参与打头阵的作用,推行“国有企业+企业”“社会资本全额投资+运维”防沙治沙项目建设运营模式,加快与县市、社会资本等防沙治沙合作,共同编织生态保护网。

目前,共有6个合作社、18家企业申请承包国有未利用土地,向企业划拨土地31.1万亩,完成土地平整15.17万亩,已打井208眼,修建道路389.31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86.5公里。

洛浦县中广核采用的正是“荒漠化土壤治理+农光互补”治沙模式,建设洛浦县万亩沙漠土壤化改造试验示范项目,已种植1万亩狼尾草,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创新性利用沙漠地区极为丰富的绿色光能和热能,利用“沙漠土壤化”生态修复技术,在水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创新种植模式,对项目区进行生态覆绿,实现防风固沙的目标。

同时,根据不同植物品种,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分配,既实现生态效益,对覆绿植物进行种子采收,又种植部分高产优质饲草,建成一个兼具生态草种生产、优质饲草生产和光伏自发自用等多种功能的农光互补综合体,提升光伏基地自身造血能力,打造光伏治沙的新模式、新样板。

在一代代和田人的不懈努力下,曾经漫漫的黄沙被牢牢锁住。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充满生机的绿洲。

来源:

阅读 16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