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不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对推进海洋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优秀典型案例示范作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组织开展了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海洋咨询中心等单位的协助下,从各地推荐的案例中遴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各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美丽海湾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和海岸带生态减灾等方面先进做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生动案例,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借鉴的样板。本期介绍“海南省儋州市老市村盐田恢复及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老市村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部,是典型的咸淡水交汇之地,拥有大面积自然湿地和晒盐场。自上世纪起,随着养殖业不断扩张,老市村的海水和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红树林出现退化,招潮蟹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垃圾日益增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时提出的“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老市村积极探索“生态 文化 经济”乡村融合发展模式,致力于将老市村打造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社区,为同类型村落的养殖塘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范例。如今老市村盐田及湿地生态修复效果显著,收获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成为海南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样板。
基本情况
老市村所在的海头镇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部,濒临北部湾,珠碧江穿流而过,是典型的咸淡水交汇之地。据《儋县志》记载,清朝时期,老市村是海头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盐田为主要经济产业,此后老市盐田历经百年洗礼,始终保持初期的产业形态。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老市村大面积自然湿地和晒盐场被改造为养殖塘场,大量盐田被开垦进行鱼虾养殖。高密度养殖废水直排,造成海水和地下水污染,植被丧失,水土流失严重,老市村内原有古河道与养殖池塘周边的沟渠淤积堵塞,海水交换受阻,导致暴雨天时老市村内浸淹严重。由于养殖效益走低与海洋环境退化,大片养殖塘被废弃,老市村的生态环境状况雪上加霜。
为做好老市村荒废养殖塘生态修复工作,解决近海污染、生境破坏等环境问题,政府和公益组织牵头,在老市村先后开展了多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020年,儋州市争取到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开展老市村盐田恢复及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将已清退的养殖塘恢复为盐田和生态湿地,对退化沟渠及干涸的古河道进行整体疏浚,全面修复老市村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老市村还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生态修复,其中蓝丝带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申请的“海南省儋州市老市村湿地生态修复及垃圾管理”项目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 全球典型案例”,在2021年10月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宣传。
主要做法
(一)恢复环村水系连通,提升村域生态面貌
通过清除清退养殖区域四周沟渠内的废弃物,开展古河道和沟渠疏浚,恢复项目区水系连通和水体交换条件,加固沟渠岸坡,采用生态滤坝加固古河道边坡,沿河道种植木麻黄、大叶榄仁、酸豆树等原生植物,构建生态护坡,强化水土保持功能。恢复盐田1.9公顷,修复生态湿地7公顷,修复盐田连通渠0.7公顷,修复古河道4公顷,修复休闲绿道2.4公顷,建设沙生植物展示园2公顷。
▲项目建设方案图
(二)探索虾塘传统养殖模式向生态塘及盐田综合利用方式转换
在清退养殖区域通过微地形改造、恢复古盐田、红树林湿地和沙生植被等方式,构建多样化的滨海湿地类型。在1.9公顷恢复区内挖掘纳潮沟渠,并用垒石围边,恢复区内部根据村民古法制盐的流程建设盐池、过滤池、晒盐平台等设施,晒盐平台由火山石盐槽制作。在清退的养殖塘内实施微地形改造,构建人工岛、水体、生态驳岸和红树林、鸟类栖息地等生境。根据高程条件,人工岛种植红海榄等真红树植物,生态驳岸上种植水黄皮、草海桐等半红树植物和耐盐植物。
▲项目整体生态修复平面图
(三)强化当地居民深度受益与参与,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营造建设三个生态小岛,构筑市民游客亲水空间,建设沙生植物园,开展红树林湿地综合修复试点,组织当地村民和志愿者共同在珠碧江入海口、虾塘边等地种植红树幼苗,并引导村里妇女组建红树林女子巡护队,助力红树林湿地修复,通过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组织集体清理打捞垃圾等活动,让更多村民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成 效
(一)生态效益
海岸带生态空间有效扩展。随着恢复盐田、修复生态湿地、古河道,构建休闲绿道和沙生植物展示园等措施的实施,老市村养殖塘荒废、沟渠疏浚功能退化、河道枯竭、植被群落退化、土地利用破碎化的状况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当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被称为中国“最美小鸟”之一的栗喉蜂虎在老市村栖息落户。
滨海生态景观价值不断提升。在生态景观方面,修复后的老市村将盐田、生态湿地、古河道、红树植被护坡生态景观有机结合,构成独具海南特色的古村落自然风貌。在生态文化方面,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有的古盐田风貌结合老市村已有的图书馆、足球联盟等资源,提升该地区生态景观游憩、自然教育以及生态艺术价值,取得良好成效。
▲老市村修复前后:河道干净整洁
▲老市村修复前后:生态湿地欣欣向荣
(二)社会效益
老市村的生态修复为当地开展多元社会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老市村已开展两届独具特色的酸豆节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清华大学学生团体在这里开展社会实践,进一步增加了老市村的知名度,此外,老市村还陆续开展了研学、亲子、园艺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
▲老市村开展的部分文化活动(酸豆节 社会实践)
旧貌换新颜的老市村,不但改善了原有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带动了产业发展,增强了当地居民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该项目也为同类型村落的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新范例,在该项目基础上,老市村先后与多个公益组织、科研机构合作,如“海南省儋州市老市村湿地生态修复及垃圾管理”项目、“社区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等,在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复育、社区家底生态资源调研、社区生计等方面成效显著。
(三)经济效益
推动老市村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恢复后的盐田每月产值约4万斤古盐,每斤可销售5元,预计月产值20万元,年产值240万元。老市村拥有上百棵酸豆树,每年可收获约2万斤熟果,可以产2万瓶酸豆酱,按20元一瓶,年产值为40万元。
▲修复后老市村盐田航拍图
盐田及酸豆产业增加了老市村居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生活质量,也为这个村落带来了发展旅游经济的可能。老市村盐田恢复后,不断探索开发盐疗体验、盐田体验、盐产品售卖等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旅游给老市村带来了新的生机,目前,老市村已正式推出古法制造的“老市盐”、酸豆酱等系列生态有机农产品,旅游产业也为老市村当地其他生态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老市村村民正在用古法开展制盐活动
▲老市村最新推出的生态有机农产品(老市盐 酸豆酱)
生态保护修复对于老市村村民已经不是陌生的字眼,未来会有更多资源进入老市村,深入挖掘和激活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多元产业,必将打开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推荐
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案例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