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松树是耐寒的乔木,这有大量名人名句为证。《论语》中就记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为这部儒家经典提到的为数不多几种植物之一,松树从此就担负了抗冻的刻板形象。
到了宋代,松树已经与竹、梅并提,称为“岁寒三友”。陈毅元帅也有咏松的新韵绝句《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松树其实是个大家族,除去雪松之类名字叫“松”但不是真正松树的树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松科松属(Pinus)的真松树也有120种左右,广布于北半球。这些真松树里既有合于耐寒成见的种(比如黄山迎客松所属的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也有习性完全不同的种,火炬松(Pinus taeda)就属于后者。
高大的火炬松。图片:Woodlot / wikimedia
抗冻耐寒,山石相伴?才不
火炬松原产美国东南部,从纬度上来说,它集中分布的得克萨斯州东部到北卡罗来纳州的纬度,与中国的长江流域差不多。因此火炬松是喜暖树种,并不耐寒,冬季温度长期过低就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中国,火炬松主要也只能栽培在东南丘陵地区,最北可以种到山东南部的滕州。
火炬松的原产地——美国东南部。图片:Elbert L. Little / USGS Geo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Science Cente
在传统观念中,除了耐寒,松常与山石相伴。西晋政治家、诗人刘琨有《扶风歌》(曾被当成古乐府作品),开头两句就是“南山石嵬嵬[wéi],松柏何离离”,如果周围没有一些乱石映衬,松树的品格似乎就体现得不够完美。著名的黄山迎客松,也必须与旁边的嶙峋怪石相衬,它那受强风影响发育成的“旗形树冠”看上去才显得不那么“畸形”。
黄山迎客松。图片:Peter05031960 / wikimedia
然而,火炬松压根不喜欢石头。事实上,它是一种典型的低海拔树种,在美国东南部沼泽化的低地极为常见,而且生长旺盛。火炬松现在通用的英文名叫loblolly pine,loblolly指的就是美国东南部那种泥泞满地的沼泽化低地。
在中国,火炬松主要也只能种在海拔较低的地区,超过500米以上也会生长不良,更高则会有冻害的危险。
在火炬松生长的地方,难见峭壁乱石。图片:mygardenlife.com
松脂与良材
不过这样一种不耐寒、不爱山石的松树,在另外两个特征上倒是体现了松属树种的一般特色。
第一,其茎叶中有树脂道,割开树皮就可以提取松脂。松脂凝固成固态叫松香,蒸馏所得液态叫松节油,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应用——特别是学弦乐器的人,一定都对涂在弓上的松香气味非常熟悉。
弦乐用松香。图片:Pitel / wikimedia
火炬松种植面积大、数量多,是商业松脂的主要来源树种之一。事实上,火炬松的种加词taeda来自古典拉丁语,本义就是富含油脂、可作火炬的松木,也可以指用这种松木做的火炬,“火炬松”这一中文名也由此而来。如今有一些资料说火炬松因树形高大像火炬而得名,属于望文生义。
工人采集松脂中。图片:wikimedia
第二,火炬松的木材性能较好,很适合作为建筑板材的原料。它又恰恰是一种易于生长、较为速生的树种,因此在美国东南部,无论木材产量还是商业价值,火炬松都排第一。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等原因,美国人至今仍喜欢用木材造房,对建筑板材有很大需求,火炬松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
中国人虽然一般不用木头盖房子,但中国的建筑物也免不了要用到木材,事实上很多户外的建筑设施(比如景区的木栈道等)仍然以木材为主。
火炬松木。图片:wikimedia
对于与室外环境接触的木材来说,首要问题是防湿防腐,为此就要使用防腐剂。不过,木材的防腐并不只是在表面刷上一层漆就完事,而是要用防腐剂把整块材料都“浸”过,让木材把防腐剂均匀吸附其中。
在做这类防腐处理时,火炬松(以及其他几种原产美国东南部到加勒比海地区的松树)的木材又是最适合加工的材料,在性能上要优于中国原产的松树。此外,火炬松木材也是很好的纸浆原料。
真空—浸入防腐剂—加压的方法,使木材内部也能充分防腐。图片:LEBOW et, al. / Wood Preservation(2001)
引种虽好,也要遵从自然规律
除了提取树脂和获取木材外,火炬松还是低山造林和生态涵养的优良树种。中国东南部和美国东南部类似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类似的酸性土壤。适应了美国东南部酸性土壤的火炬松,在中国南方的红土上生长得也很不错。
能够像火炬松这样,把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树种,可以说并不多见。这也难怪中国在20世纪后期会在南方大力推广火炬松(以及它的近缘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种植。
火炬松林。图片:Soil Science
就这样,一种完全不符合松在中国文化中形象的外来松树,现在成了中国南方最常见的松树之一。为了让这位外来者更好地适应华夏气候,中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做了很多努力,培育耐寒品系就是一个重要方向。
雄球果、松针(左)以及雌球果。图片:Rror & Marcus Q / wikimedia
如果培育成功,使这一优质树种能够拓展分布范围,倒也不失为一个合理运用自然规律的例子。
来源:果壳网
作者:刘夙
转载:玫瑰留香
声明:本个人账号旨在传播知识,无商业目的,如原作者不希望公益分享,请告知,我将立即撤下。
联系方式:505294583@qq.com 。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